一顿羊肉引发的故事

2018-04-26 05:30
餐饮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宇文羊肉苏轼

无论是水盆羊肉、羊肉火锅、手把羊肉……都是街头巷尾餐厅里的美食,那香喷喷的味道是常吸引着我们的脚步走向美味的所在。肥美的小羊则站在历史的云烟之中,冲我们闪睐着明眸。盘中的羊肉,在历史上也曾引发了不少故事。

从丝绸之路“走来”的小羊

中国的家养动物分为土生土长的和通过文化交流引进的。根据现有的认识,中国最早的家养动物是狗,由狼驯化而来,距今1 万年;其后是猪,从野猪驯化而来,距今约9000 年。和它们相比,有一篇相关文章中这样写道:“20 世纪70 年代,考古学家在甘肃天水市师赵村遗址(距今约5600至5300年)发现随葬羊的下颌骨,在青海民和县核桃庄马家窑文化墓葬(距今约5300 至5000 年)发现随葬完整的羊骨架。然而当时的研究人员没有保留羊骨,仅对羊骨做了文字记录。但此后考古学家在山西、河南、山东多地4000多年前的遗址中发现的羊骨均鉴定为绵羊。据此,考古学家推测在甘肃、青海地区出土的羊也应是绵羊。”据考古学家对这些遗址出土的绵羊骨进行DNA 检测分析显示,它们与最早出现于西亚地区的绵羊的基因有密切关系,这说明绵羊最早在西亚被驯化后传入中国,即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通了。

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羊”和“羌”。“羌”,汉代《说文解字》中解释:“西戎牧羊人也”。原是古代人们对居住在祖国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羌人的活动区域。史书记载,殷商时期,羌为其“方国”之一,有首领担任朝中官职。他们有的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有的从事农业生产。《诗经·商颂》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反映了古羌与殷商密切的关系。

五张羊皮换一个百里奚,辅佐霸业却殉葬

“羊皮换贤”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 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晋献公把大女儿许配给秦穆公,还送了一些奴仆作为陪嫁,其中有一个奴仆叫百里奚。百里奚是虞国的大夫,很有才能,晋国灭了虞国后被俘。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于是就让他做了个陪嫁的奴仆。百里奚偷偷逃逸,慌乱中逃到了楚国的边境线上,被楚兵当作奸细抓了起来。百里奚说:我是虞国人,给有钱人家看牛的,国家灭亡了,只好出来逃难。楚兵见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一副老实相,不像个奸细,就把他留下来看牛。他还是有一套牧牛的本领,把牛养得都很肥壮。楚国的君主楚成王知道后,就叫他到南海去放马。

后来,秦穆公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用五张羊皮换回了百里奚,拜百里奚为左相。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公元前621 年,秦穆公去世。他死后,秦国的大部分贤臣都被迫殉葬,殉葬而死的有177 人,是自西周以来殉葬人数最多的一次。百里奚就是殉葬人之一。“羊皮换贤”时,百里奚已经70多岁。如果没有“羊皮换贤”,也许百里奚能长命百岁。不知道对这五张羊皮是爱还是恨。《诗经》中著名一篇《黄鸟》表达了悲凉的情绪,“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车夫吃不到羊肉泄愤,大夫保家卫国甘当人质

华元和羊斟两个名字同时出现在史书上,却是因为一段颇为不堪的事情。《左传·宣公二年》及《史记·宋世家》、《郑世家》记载,春秋时,郑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羊斟为华元御,华元杀羊以飨士而不及斟。将战,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驰入郑师, 宋遂败。这段历史说的是:公元前607 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战前,华元杀羊招待将士,但没有给为他驾车的御手羊斟吃。羊斟便怀恨在心,两军开战后,羊斟便说:“昨天分羊肉是你华元做主,驾驭战车,就该我羊斟做主了。”说完,便驾着华元乘坐的帅车,径直冲入郑师,使华元孤身陷落敌阵,做了郑师的俘虏。“各自为政”这个成语,也因此而来。

这次大战,宋师大败,华元被囚,乐吕以下250 人被俘,460乘甲车被缴获,郑国人还从宋国烈士头上割去一百多只左耳朵,以表战功。华元被囚后,宋国使用100 乘兵车、400匹彩马向郑国赎华元。但宋国的赎礼送到半路上,华元就逃回来了。他问羊斟说:“那天是不是你的马受惊了?”羊斟说:“不是因为马, 而是因为驭马的人。”说完,羊斟就逃奔到鲁国去了。羊斟是一个以私害公的典型。《左传》对他的评价是:“以其私憾,败国殄民。”

羊斟是个利己主义者,那么华元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公元前596 年,楚庄王围攻宋国。因楚军包围宋国五个月不解围,宋国都城中没有粮食,岌岌可危。宋文公害怕,派华元在夜里进入楚军,见楚将子反,子反告诉楚庄王。楚庄王问:“城中情况怎样?”华元说出了百姓的疾苦:“劈开人骨头当柴烧,互相交换子女来烹食。”楚庄王说:“多诚实的话啊!我军也只有两天的军粮。结果,楚军后退了三十里,楚宋两国订立了和约,宋国派大臣华元到楚国作人质。两国在盟约中互相保证:“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不要欺骗你,你也不要疑忌我。就是保证彼此真诚互不侵犯的意思。后来,人们采用这句话的反面意思,加以简化,就是“尔虞我诈”这个成语,意思是彼此互相欺骗、互相玩弄手段,力求损害对方。也作“尔诈我虞”。

部队战前只配发牛肉

战前犒赏三军是传统,华元因为一顿羊肉而被自己的车夫送到了敌营。而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将军却不让吃羊肉,这是为什么?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在一次突袭大战之前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秦军只配发冷食不制炊,而且常食的冷肉由熟羊肉改为熟牛肉。起先,不少将士对这一细节没太在意,但在部队潜伏奔袭期间渐渐明白了这道军令的睿智:万千人众一起开饭,纵是冷羊肉也难免膻味随风飘散,难保不被敌军察觉从而暴露部队作战意图。《孙子兵法》中说:多算多胜,少算少胜,不算无胜。名将白起连羊肉膻味儿都算到了,焉有不胜之理?战场上吃啥大有讲究,一个“算”字也道出了战场后勤必须认真考量、精细筹划的内在要求。

从俘虏到光禄大夫,只因为一盘羊肉羹

历史上也有人因为羊肉得福,就是在乱世中依靠自己的独门绝技——烹饪而获得重用的将军毛修之。毛修之生于官宦世家,他爹毛瑾是梁州、秦州两州刺史,他伯父毛璩是益州刺史,毛家从东晋之初的毛宝开始便一直都是官宦之家。东晋社会是一个看中出身门第的社会,因此毛修之的起点要比普通人高一些,先后在殷仲堪、桓玄手下干活,正是在剿灭桓玄的事情上,毛修之崭露头角。后来,毛修之做了北魏的俘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做了羊肉羹献给魏国的尚书崔浩,崔浩吃后认为是从没吃过的美味,就献给了魏太武帝拓跋焘。魏太武帝拓跋焘吃后,龙颜大悦,封毛修之为太官令,掌管膳食,后又封之为步兵校尉、散骑常侍、冠军将军等职,步步高升。但是不管做的是什么官,毛修之一直都掌管着宫廷膳食,足见拓跋焘对他的厚宠。

后来,毛修之遇到了另一位南朝将领朱修之。毛修之问起南朝政局,当听说南朝的掌权者是殷景仁,也就是毛修之第一任上司殷仲堪的侄子的时候,毛修之笑了笑,说道:“吾昔在南,殷尚幼少,我得归罪之日,便应巾韝到门邪!”意思是我在南朝的时候,殷景仁还是个小孩呢,我一旦归国,还要向他屈膝行礼不成。在南朝有妻子家眷,在北朝同样也有妻子儿女,毛修之的北朝生活也很幸福。直到公元446 年,毛修之72 岁病逝,死时“男女(儿子、女儿)甚多”。

一顿羊肉的告密事件

秦朝之后,羊肉价格逐渐降低,特别是南北朝时,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战争又折损了大量的人口和耕地,羊肉的价格更加便宜。

到了唐朝武则天时,吃羊肉却意外成为一项禁令。武则天从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利用佛教做舆论宣传,这为她成为皇帝创造了条件。武则天当上皇帝,为了显示自己一心向佛、大慈大悲,于是禁止天下屠宰牲畜。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五卷记载:(长寿元年)五月,丙寅,禁天下屠杀及捕鱼虾。江淮旱,饥,民不得采鱼虾,饿死者甚众。 右拾遗张德,生男三日,私杀羊会同僚,补阙杜肃怀一啖,上表告之。明日,太后对仗,谓德曰:“闻卿生男,甚喜。”德拜谢。太后曰:“何丛得肉?”德叩头服罪。太后曰:“朕禁屠宰,吉凶不预。然卿自今招客,亦须择人。”出肃表示之。肃大惭,举朝欲唾其面。这段文字大意是,五月初一,朝廷下令禁止天下宰杀牲畜和捕捉鱼虾。江淮地区天旱,粮食不收,人民又不能捕鱼捉虾,饿死人很多。右拾遗张德,家里生个男孩儿,办喜事,私下宰了只羊请同事,补阙杜肃藏起个肉饼,事后上书告发。第二天,太后在朝堂上跟张德说:“听说你生个男孩儿,挺高兴。”张德跪拜致谢。太后说:“你从哪儿弄来的肉?”张德实说了,叩头服罪。太后说:“我禁止屠宰,而喜事丧事不受干预。不过你以后招请客人,也应该有所选择。”拿出杜肃的奏表让他看,弄得杜肃无地自容。吃人家的喜宴,还要告密,这种行为被人唾弃。

羊肉就饼,食材当爱惜

《次柳氏旧闻》:肃宗为太子时,尝侍膳,尚食置熟俎。有羊臂臑,上顾使太子割。肃宗既割,余污漫在刃,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肃宗徐举饼啖之,上甚悦,谓太子曰“福当如是爱惜”。这段的意思是说,唐明皇李隆基跟当时的太子李亨一起吃饭的时候,内侍端上来一个砧板,上面放着一只羊前腿,唐明皇看了一眼李亨,李亨心领神会,马上拿起刀来替唐明皇把羊腿切开。皇家吃的羊腿自然又肥又嫩,这刀子上就沾满了油腻,李亨随手拿起一块饼子来擦刀,唐明皇顿时心生不满,眼睛死死地盯着他,正准备发作的时候,我们的太子爷不慌不忙地把擦了刀的饼子举到嘴巴那里,然后一口一口吃掉了。唐明皇一下子龙颜大悦,对李亨大加表扬,说:“福当如是爱惜!”。

唐朝人都很爱惜食材,或者说都爱吃胡饼蘸肉。李亨和父亲李隆基这一幕,只不过是重演了历中的一个片断。《隋唐嘉话》卷上:太宗使宇文士及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焉,士及佯为不悟,更徐拭而便啖之。翻译一下就是,唐太宗让宇文士及割肉,宇文士及割完肉后,用饼蘸刀尖上的肉吃。宇文士及是谁?他是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的丈夫。南阳公主从小受宠爱,跟着隋炀帝游山玩水。宇文士及的哥哥宇文化及,曾经犯了重罪。南阳公主出面求情,隋炀帝才放了宇文化及。但是,宇文化及谋反亲手杀了隋炀帝。宇文化及兵败被杀之后,宇文士及逃走投奔唐军。次年,娶了唐朝宗室女李氏,李氏后来被封为寿光县主。他们的女儿宇文修多罗,嫁给唐太宗第十三子赵王李福。让人伤感的是,在宇文士及一路飞黄腾达的时候,南阳公主与宇文士及所生的儿子,10 岁的宇文禅师被杀。宇文士及再见到南阳公主时,公主已经出家为尼,最后留下破镜难圆的典故。

仕途坎坷吃羊骨,转赠信件吃羊肉

宋朝的大名士苏轼和羊肉缘分颇深。苏轼性格耿直,仕途坎坷。宋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新党贬斥。好不容易熬到宋神宗去世,旧党上台。苏轼却反对彻底废除王安石的新法,仕途再遇障碍。最倒霉的是宋哲宗亲政后,新党再次上台,苏轼被贬斥到惠州,从此再无翻身的机会。今天的惠州市地处珠三角地区,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在北宋时,这里偏僻荒凉,民生凋敝。对于这个没有前途的罪官,苏轼身边的姬妾们纷纷离他而去,只有那位给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灵感的红粉知己王朝云,一直陪在身旁。不幸的是由于水土不服,王朝云常年患病,最终逝于惠州。面对事业和感情的双重打击,苏轼依然倔强地生活着,并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他喜欢吃荔枝,学习古法酿酒,甚至凭借自己多年对美食的造诣,不断发明改进羊肉的新吃法。

苏轼发现杏仁茶和羊肉同煮,滋补身体,口感更佳。羊肉和胡桃合煮,能消除羊肉的膻腥之味。苏轼在给弟弟苏辙的信里记载了和羊肉相关的趣事:惠州市场寥落,商品匮乏,然而每日杀一只羊。因为苏轼是被贬斥的罪官,所以不敢与当地权贵争抢好的羊肉。于是苏轼私下嘱咐杀羊的人,给他留下一般没人要的羊脊骨,在这些骨头之间也有一点羊肉。取回家后,苏轼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苏轼终日在羊脊骨间摘剔碎肉,自称就像吃海鲜虾蟹的感觉和味道。苏轼大约三、五日吃一次羊脊骨,并在信中调侃苏辙,你生活优渥,饱食好羊肉,把牙齿都陷进去了,也碰不到羊骨头,怎么能明白这种美味呢?在信末,苏轼还幽默了一把说,这种吃法是不错,只是每次自己把骨头上的肉挑剔光了,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都很不开心。

苏轼爱吃羊肉还影响了身边的人。苏轼的朋友韩宗儒也酷爱吃羊肉,可惜家里穷,买不起。当时苏轼的字在北宋已经闻名。韩宗儒就把苏轼写给他的信,送给殿帅姚麟,一次就换了十几斤羊肉。自从发现了这个好办法,韩宗儒不断给苏轼写信,让苏轼回信。次数多了,终于有人告诉了苏轼:“东晋的时候王羲之用字和道士换鹅。现在你的字被人拿去换羊肉了。”苏轼听完大笑。之后不久,韩宗儒又让仆人给苏轼送信,并要求把回信快点拿回来。仆人见到苏轼,一再催促苏轼回信。苏轼笑着说:“你回去说,今天屠户休息,没肉吃了。”南宋时,苏轼的诗文更加著名。著名诗人陆游曾说: 学者一致推崇苏轼的诗文,尤其是四川文人最为推崇。当时流行一句话: 通熟苏轼文章的人,能吃羊肉;不懂苏轼文章的人,只能喝菜汤了。

怜羊亦怜民

《续资治通鉴长编》在谈及宋朝的祖宗之法时说道:“饮食不贵异品,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羊肉是宫廷膳食的唯一指定肉类,甚至于上升到祖宗家法的高度。宋皇室自然成为了羊肉第一消费大户。史书记载,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半夜突然起来,非常想吃羊肝,却犹豫不决,不肯下令。左右仆人一脸茫然,说道:“您有什么事就吩咐吧,我们定会照办!”随后,赵匡胤的风趣回答,再一次表现出他特有的可爱:“我如果说了,每天必定有一只羊被你们杀死!”两宋皇宫“御厨止用羊肉”,原则上“不登彘(猪)肉”。据记载,宋太祖宴请吴越国君主钱俶的第一道菜是“旋鮓”,即用羊肉制成;而仁宗禁止宫廷为半夜饥饿时进贡上“烧羊”,所以羊肉是宋代的宫廷食材用量上的至尊。当时陕西冯翊县出产的羊肉,时称“膏嫩第一”。

宋真宗时期,御厨每年需要数万头羊。仁宗在位时期一度一天杀羊二百八十只,如果天天如此,一年下来可达十万余只。统治者对羊肉的喜欢产生了诸多影响。政府祭祀、赏赐甚至官员俸禄中都有羊。巨大的消费需求导致了羊肉供应不足,北宋政府还曾从辽国购买羊。更重要的是社会上都流行吃羊,小羊羔也在宰杀范围之内。

宋朝时羊肉来源又是在哪里?宋真宗时,“御厨岁费羊数万口”,就是买于陕西;而随着王朝的传续,宋代宫廷这种嗜吃羊肉为主要肉类的习俗,有增无减。大致在宋仁宗、英宗时,朝廷从“河北榷场买契丹羊数万”。而神宗时代御厨帐本上更“吓煞人”般记录一年中“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这里尽管记载着有少量的猪肉支出,但绝大部分的猪肉是上了“看碟”和配菜之列。

猜你喜欢
宇文羊肉苏轼
强大的复姓
“扒羊肉”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Coherence of Superposition States∗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苏轼吟诗赴宴
冬补一宝 羊肉
宇文老师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