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作SED阴极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2018-04-25 10:45张玉娟周碧文
科技资讯 2018年31期

张玉娟 周碧文

摘 要:阴极基板是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件(SED)中的关键部分。本文首次把价格便宜、自由能低、稳定性好的TiN用做SED的阴极材料,给出了传导电流If 和发射电流Ia随器件电压Vf变化的关系,传导电流If 随着器件电压Vf的升高,先迅速升高,再然后下降,最后缓慢上升;发射电流Ia随着器件电压Vf 的升高先缓慢增加,然后快速上升。同时给出了样品的发光照片,证实了TiN作SED阴极材料的可行性。

关键词:TiN 阴极材料 发射电流

中图分类号:TQ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a)-00-02

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是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件的简称,最开始被称作Surfac Conduction Emitter,简称为SCE[1]。随后的20年里,不同的研究者研究了金属、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表面传导电子发射现象,这些研究工作为SED显示器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日本佳能公司开发了金属氧化物(氧化鈀)、金属有机氧化物(乙酸鈀、乙酸镍等)作为SED器件的阴极材料。吴凯、李德杰提出了Bi2O3/C双层模型的SCE阴极,并对其制备工艺和发射性能进行了研究[2]。孙宏博、吴胜利等人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作了PdO膜和ZnO膜作为SED阴极,研究了导电膜材料、导电膜宽度对发射性能的影响[3]。张秀玲、王文江研究了基于离子交换技术,发射材料为金属Pd的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源[4]。盛蕾、梁海峰研究了碳钛颗粒膜厚度对表面传导电子发射特性的影响[5]。杨小艳、沈志华制作了发射材料为Pd的纳米裂缝位置可控的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源[6]。蔡沛峰研究了AlN/Al颗粒膜作为阴极材料的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件的负阻特性[7]。

阴极基板是SED中的关键部分。开发制作工艺简单、电子发射效率高、驱动电压低、寿命长、环保性能好的新型阴极材料,对SED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次采用价格便宜、自由能低、稳定性好的TiN作为SED的阴极材料,并观察到了发光现象,测到了发射电流,证实了采用TiN作为SED阴极材料的可行性。

1 样品制作

SED样品的衬底一般是绝缘基板,我们这里使用3mm厚的普通浮法玻璃作基片。首先将基片在丙酮中用超声清洗机清洗15min, 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确保玻璃表面干净,用氮气吹干后再进行烘干(100℃)。将干净的玻璃基板放在台式匀胶机上匀胶,光刻胶为EGP533型号正胶,其中,匀胶9s转速600r/min,甩胶60s转速2500r/min。前烘在热板上进行,温度为100℃,15min。曝光是在型号为JKG-2A型深紫外曝光机上进行的,曝光时间为35s。曝光后在1‰的NaOH显影液中显影15s,显影完毕后再用离子水反复冲洗后用氮气吹干,并烘干。将光刻好器件电极图案的玻璃基板放到磁控溅射仪中,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板上制作Ni/Cu/Ni电极。电极的玻璃基板放在丙酮中进行剥胶,这样玻璃极板上就只剩下8个条形电极。在留有器件电极的玻璃基板上光刻导电膜图案,方法与光刻器件电极图案类似,相关参数相同,图案为各对电极之间的小方块。把光刻好导电膜的样品放到专用的磁控溅射仪中,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2根器件电极间得到18个TiN导电膜。将溅射好阴极材料的玻璃基板放在丙酮中进行剥胶,这样就得到可以测试的SED样品。SED样品的电极和导电膜图案如图1所示,①~⑧为8根器件电极,每两根器件电极之间为一行18个导电膜,7行共计7×18个导电膜,即7×18的像素点。图2为单个SED单元放大286倍的光镜照片,上下为两个电极,中间是发射层。

2 测试结果与分析

在真空环境下(5×10-4Pa),测试SED样品中一对电极的传导电流和发射电流随器件电压的变化,并观察发光图案。测试时,器件电压缓慢增加,阳极高压为1000V。传导电流If与器件电压Vf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器件电压Vf的升高,传导电流If 随着器件电压Vf的升高,先迅速升高,再然后下降,最后缓慢上升。

发射电流Ia与器件电压Vf的关系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器件电压Vf的升高发射电流Ia先缓慢增加,然后快速上升。

图5为一组电极之间的发射源的发光照片,由图可以看出发光还是比较均匀、比较亮的,说明TiN作为SED的阴极材料是可行的。

3 结语

本文首次把TiN用做SED的阴极材料,给出了样品的发光照片,并指出了传导电流If和发射电流Ia随器件电压Vf变化的关系。传导电流If随着器件电压Vf的升高,先迅速升高,再然后下降,最后缓慢上升。发射电流Ia随着器件电压Vf 的升高先缓慢增加,然后快速上升。

参考文献

[1] MI Elinson,AG Zhdan,GA Kudintseva,et al.The Emission of Hot Electrons and the Field Emission of Electrons from Tin Oxide[J].Radio Eng Electron Physics, 1965(10):1290-1296.

[2] 吳凯,李德杰.一种新型的表面传导电子发射阴极[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6,26(5):339-342.

[3] 孙宏博,吴胜利,张劲涛.SED的磁控溅射法制作技术试验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08(2):30-33.

[4] 张秀玲,王文江.基于离子交换技术的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源制备[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30(6):577-581.

[5] 盛蕾,梁海峰.颗粒膜厚度对表面传导电子发射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25(2):513-516.

[6] 杨小艳,沈志华.纳米裂缝位置可控的表面传导电子发射薄膜[J].液晶与显示,2014,29(6):911-915.

[7] 蔡沛峰.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件的负阻特性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