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日趋完善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地铁的需求程度在不断的加大。而自动售票系统作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有效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地铁运行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本文就针对地铁自动售票机中票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地铁;自动售票机;票务系统
1.地铁自动售票机的概述
通过对地铁自动售票机概述的分析与了解,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促进地铁自动售票机中票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从而提高对整个地铁运行的管理质量。下面,就针对地铁自动售票机的概述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地铁自动售票机(如图1)常常设置在地铁站内的非人工区域,目的就是有效的帮助现场乘客能够有效的实现自助购买相应的单程票,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地铁拥挤情况的发生。其中,地铁自动售票机的主要功能就是发售相应的单程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现在的自动售票机不仅可以完成自动读取并识别相应的硬币、纸币以及储值卡等支付方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相应的找零和修改卡面信息的功能。因此,使用地铁自动售票机,可以大大的减轻地铁工作人员工作量,保障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地铁自动售票机还具有设备运行状态检测以及车票价格变更等功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而且还能促进地铁工作人员的高效化管理。
图1 地铁自动售票机
2.地铁自动售票机中票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1票务处理模块的组成及功能
就针对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票系统而言,其票务处理模块主要是由:读卡设备以及发卡模块两部分组成。其中,读卡模块中不仅包含单程票读卡器,而且还包含储值卡读卡器、员工卡读卡器以及各种优惠卡的读卡器,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对整个地铁运行质量的管理效率。而发卡模块较读卡模块功能不同的是,其主要就是实现对单程票的发售、计价与回收等功能。因此,一个较为完整的票务处理模块不仅应具备相应的读卡模块,而且还应具备发卡模块,这样才能有效的形成一个功能较为完整的自动票务系统。
2.2票务处理模块的组件设计
在对票务处理模块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设备使用的方便性与安全性。其中,票务处理模块主要包含:发卡模块、读卡器以及单程票读卡模块几个部分。而为了有效的增强其功能性,应将其分别作为相应的动态库组件,这样就能有效的促进其为上机位服务。此外,在发售单程票时,发卡机构和读卡器模块应进行积极的配合,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单程票的有效发放。但是,储值卡较单程票不同的是:其具有一定的充值、储值以及消费等功能。因此,为了方便操作,我们就应将员工卡的读卡模块设计为:充值模块以及消费模块两个部分。此外,发卡模块主要就是通过对串口进行操作或者对命令帧进行解帧或者发送的方式来有效的实现对车票的出售。但是,在发卡模块运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异常情况的处理,以此来有效的避免自主售票系统故障情况的发生。而读卡器模块以及员工卡读卡模块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对车票信息的读取与修改。其中,发卡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写入单程票的信息。因此,其可以用作STJDispense模块和上位机模块,这样就能有效的实现对单程票的有效发放。
2.3票务处理模块的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的制作不仅可以有效的反映系统所必须实现的逻辑功能,而且还能为相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在对自主售票系统进行设计时,就可将DHD作为一个简单的功能模型。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通过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到,数据流主要就是从顶端界面显示进行输出,并将相关的信息输入到交易、付款、售卖以及找零等层面,这样等设置好相应的交易信息以后,系统就会根据乘客所投金额的大小来出售相应的车票,以此来有效的达到自助售票的效果。
2.4设计模式在票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待机状态作为设备的初始值,当其接收到相应的指令后,其就会进入到发票程序的页面,进而等待单程票的传送与输出。而设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允许对象在改变其内部状态时,能有效的改变自身的行为。因此,将设计模式应用在票务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就能有效的防止出现上位机出现指令错误以及无效指令的情况。
3.总结
不断的对地铁自动售票机中票务系统进行一定的设计与开发,对于有效的减少地铁内部拥挤以及不断的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地铁自动售票机的概述,进而从票务处理模块的组成及功能、票务处理模块的组件设计、票务处理模块的数据流图以及设计模式在票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四个方面来有效的对自动售票机中的票务系统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开发,从而不断的提升地铁售票的工作效率,以此来有效的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地铁自动售票机系统设计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0):140-140.
[2]刘琳琳,梁雪慧,徐道强等.地铁系统自动售票机的售票方式及技术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6,35(8):142-145.
(作者單位: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