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文
著名作家席立出版的长篇小说《采薇歌》,说古鉴今,返正开新,是一部闪耀着古老人性道德光辉的传奇故事,是一部活色生香,穿越时空且具有恒常价值的文学读本。作者在浩瀚的历史江河中打捞“珠贝”,钩沉本土文化中具有经典意义的“瑰宝”,以三十万字的恢宏篇幅和架构,演绎了三千多年以前发生在孤竹大地的一曲旷世悲歌。
故事说的是在商朝的商纣王时期,有一个叫孤竹的国家,国君名叫墨胎初,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墨胎允(伯夷),次子黑胎凭(公望),三子墨胎智(叔齐)。不料一场大病之后,墨胎初薨逝。于是王后夏后懿便遵照墨胎初生前遗嘱及“玄鸟测签”的结果,让墨胎智继承王位,可是墨胎智恪守“长幼有序”的礼制,决意让位于长兄墨胎允,可是墨胎允也不接受,认为那样有违父命和天命。僵持不下,结果两个人先后出逃。孤竹国不可一日无君,夏后懿悲痛欲绝,后来只好说服次子墨胎凭继位国王。
离开孤竹国之后,墨胎允和墨胎智意外相遇,两人抱头痛哭,后来他们共同举荐墨胎凭当国君并派随从回家送信。 之后,两人结伴投奔姬昌(周文王)领导下的西岐。可是还没等他们赶到那里,姬昌已经死了,而且刚好碰到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把姬昌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正要往东方去奔袭残暴的商纣王。
见此情景,两人奋不顾身勒住武王姬发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在家守孝,还大动干戈发动战争,这能称得上忠孝吗?作为大商的臣民,去弑杀自己的君王,这能算得上仁义吗?这时周武王身边的卫兵举剑要杀他们,军师姜子牙急忙制止,说他们让位去国,是天下仁义的人,千万不要杀害他们,于是上前把他俩扶开。
后来,周武王率军攻打牧野时,墨胎允和墨胎智加入了保卫大商的战斗。牧野一战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由于帝辛的昏庸荒政导致军队人心涣散又仓促应战,士卒阵前纷纷倒戈,于是周军获胜并很快打进商都朝歌,商纣王在鹿台引火自焚,商朝土崩瓦解。
已经是西周朝宗室,四方诸侯纷纷归顺,但墨胎允、墨脱智认为周武王作为商朝的臣子却把商朝给灭了乃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发誓不食周朝的粮食,后来连野菜也不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作者凭借巧妙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力,把上述这个原本略显单薄的传说,演绎得淋漓尽致,逸趣横生,骨丰肉厚,令人叹服不已。
小说开篇便浓墨重彩描写了远古“祭祀”与“占卜”这两个华美而充满奇幻色彩的场面。作者上来就酣畅“泼墨”,意在为全篇以人物为核心的庞大叙事筑底“奠基”,也是为即将展开的一系列情节提纲“撒网”。
先说“大祀节”的盛大。春节来临,墨胎家族请来了八方宾客,墨家人全都参加了这场篝火晚会。尽管墨胎初年老体衰、大病初愈,但作为国君和一家之主,与往年一样,他照常精神焕发地主持了晚会。他身穿华贵的纁色大裘冕礼服 ,上衣绘的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的是藻、火、粉、宗彝、黼、黻六章花纹;冕冠前后悬着玉藻十二旒分别按朱、白、苍、黄、玄的顺序排列;冕板上涂纁色象征天,下涂纁色象征地,冕冠整体有前俯之状,象征国王关怀百姓。夜幕降临了,一畹广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股股烤肉的香味在空中飘荡。这时只见墨胎初走上主火堆的木台,手持火把,拜完天地又拜四方诸神,然后高声宣布:感谢帝辛大王天恩,感谢妲己娘娘地德,祝帝辛大王寿比南山,祝妲己娘娘福如江河!接着乐队奏起《云门》《咸池》《大夏》《大蠖》等乐曲。巫和觋跳起了舞蹈,几个瞽者也放开歌喉,广场上的人不分男女和老少围着篝火跳了起来,嘴里还不时发出霍霍、哈哈、嗷嗷的快活的叫声。就在这浓烈而又神乎其神的氛围里,作者不留痕迹地交代了书中人物及相互关系,同时设置了悬念,埋下伏笔。
作者由写“大祀节”篝火晚会自然切入到前两次去朝歌进贡的情景。于是,帝辛大王威风凛凛的与妲己娘娘出场了。作者在此写道,“每年这个时候墨胎初都要带着长子墨胎允、次子墨胎凭、三子墨胎智、女儿墨胎仲姜、丞相列胡公、大臣孟孙休及弓箭手去首阳山狩猎,然后把所获的獐狍野鹿及山鸡、飞龙等运到朝歌,进贡给帝辛大王和妲己娘娘,这是礼数,弄不好会丢官或搭上性命的。”作者还交待了墨家与朝歌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墨胎家族当初立国的国君是商朝王族的旁支,最早是以王族公子的身份被分封在孤竹,而现任孤竹国君的妻子夏后懿又是帝辛大王的远方表姐。更为有意思的是两个特殊家庭的男女关系暧昧,发生不少风流韻事。书中写道,“朝歌里美女如云,个个生得水嫩光滑,这次去朝歌,大臣孟孙休几次催促墨胎氏三兄弟回孤竹,可是帝辛大王和妲己娘娘给挽留住了,一住就是三十多天。看得出来,妲己娘娘、罗璞王妃、亓傩傩王妃和她们的姐妹都对墨家三兄弟产生了感情。妲己国色天香,走起路来搖臀耸胸,天天让墨胎智陪她到摘星楼上去喝酒、唱歌、跳舞;墨胎凭也被帝辛和妲己的宝贝女儿武仙公主缠得紧紧,两人十分要好;墨胎允倒是让人放心的一个,他天天去找商朝储君武庚切磋武艺,还跟武庚说要去找闻仲太师的儿子闻天佐、闻天佑、闻天中,还有老将军闻叔的儿子闻天光、闻天穹、闻天火等一起去比骑射和狩猎。然而他还是被帝辛大王宠爱的贵妃罗璞给黏上了,她给他时不时抛媚眼,动不动就撒娇让他教武功。”作者在这里还特别强调了帝辛大王的有情有义:“墨家三兄弟在朝歌辞行时,帝辛大王夸奖三兄弟的仁孝,并将一棵千年人参稍给孤竹国君墨胎初,说那是西伯侯姬昌(文王)所献,他祝墨胎初早日康复。” 作者通过写篝火祭祀以及进贡朝歌,让书中人物依次亮相,让故事情节徐徐展开,进而让读者牵怀动念 ,忍不住要去探访书中人物的命运、纠葛及其归宿。
紧接着就是“占卜”(摇挂、烤龟甲骨、玄鸟测签)场面的描写。作者对这一神秘、玄幻氛围的营造颇具匠心。这里需要说一下“玄鸟”,从前有一个叫简狄的女人,她在玄水河边看见玄鸟下了一颗蛋 ,于是她吞下之后便怀了孕,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叫契,契就是传说中的商之始祖(阏伯)。《诗经》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正因有了这则美丽的故事,才使这次墨家选拔“储君”的仪式格外惊心动魄。墨家三个儿子个个优秀,由谁继成王位的事难以抉择。如果按照长幼有序的礼制,则应立长子墨胎允,可她是王妃燕觊所生,而次子墨胎凭又是王妃御戎谨所生,唯有墨胎智是王后夏后懿所生。墨胎初和夏后懿拿不定主义,只好采纳大臣孟孙休和列胡公的意见,最后决定: 占卜,三次占卜。
宏伟的“月白宫”宫殿里,墨胎初坐在龙座上,双手合十,口念咒语,祈求上苍恩赐册封。孟孙休颤抖着举起卦筒摇了三摇,哗地倒出卦珠,宣布墨胎允所占是“地水师卦”,卦解“马到成功”;接着又摇三摇哗地倒出卦珠,宣布墨胎凭所占是“泽地萃卦”,卦解“鲤鱼化龙”;再接着又摇三摇哗的倒出卦珠,宣布墨胎智所占是“水天需卦”,卦解“明珠出土”。都是上上卦,实在是分不出上下 ,于是墨胎初紧闭的眼睛睁开,指示列胡公、孟孙休进行下一场占卜一一烤龟甲骨。
下人抬上青铜火炉,孟孙休先让墨胎初为三个孩儿选龟甲骨,然后亲手将他们的名字分别刻在甲骨上。一阵烘烤后孟孙休说,吉时到,出甲骨。结果墨胎允那片龟甲骨的纹路是一条河状,属上等纹理;墨胎凭那片龟甲骨的纹理是一条龙形,属极上等纹理;墨胎凭那片龟甲骨的纹理是一座高山形,属上上纹。这一轮仍难分伯仲。墨胎初与妲己娘娘多么希望墨胎智胜出啊,他不仅是夏后懿的亲生(嫡生),也是由帝辛大王秘密指定的王位继承人,但愿玄鸟有灵 ,测出一个符合人愿又顺天意的选嗣结果。
孟孙休受命搞玄鸟测签,急忙命工匠去玄水河边搭设祭坛,心想这回一定能灵,当年玄鸟在河边下颗蛋被简狄吃了(怀孕),玉帝都看见了。简狄可是帝喾(三皇五帝之一)的次妃戎氏所生,而玄鸟就是大商的亲生父亲,玄水河就是大商的母亲啊!
玄鸟测签祭坛中间设有一个测签筒,里面装满了谷黍,一块红布覆盖在其上,祀坛上摆放着牛头、全羊、全猪、全鹿,还有核桃、大枣、板栗、谷黍、芝麻等贡品,不远处还设有六个硕大的青铜炉,但见火光烈烈,紫烟升腾。墨胎初盛装出场,孤竹城的百姓也闻讯而来,争相目睹和见证这一神圣时刻。
墨胎初举起三炷高香,拜天拜地拜四方后,跪在了祭坛前的洛河图上,胡列公、孟孙休一干人马皆都跪下。拜毕,孟孙休上前揭开测签筒上的红布,上面露出三个小竹签,竹签上分别刻着墨胎允、墨胎凭、墨胎智的名字。这时大家后退五十米,跪在地上,屏住呼吸,等待玄鸟的到来。
半个时辰后,飞来十几只玄鸟落在祭坛前,它们踱来踱去,却不吃祭品也不看测签筒;这时天空又飞来一群玄鸟落下,但也是踱来踱去,对测签筒不感兴趣;正在墨胎初急得不停地磕头时,天空再次飞来一大群玄鸟落在测签台上。这群鸟与之前的鸟一起跳跃、呢喃,其中有一只玄鸟不停地围着测签筒走动。旋即,这只玄鸟好像是接到了上天的旨意,一跃而起跳上测签筒。它向四周望了望,然后从测签筒里叼出一支竹签放在红布上,之后便振翅飞去,其它玄鸟也都欢快的飞去。墨胎初正正衣冠,掸掸衣襟,急忙拾起红布上那支竹签贴在胸口,他又向玄鸟飞去的方向拜了几拜,然后心满意足地笑了。
作者以细致入微和纵横恣肆的笔触营造“占卜”和“测签”这两个典型环境,就使接下来“让位去国、扣馬谏伐、耻食周粟、首阳殉节”等宏大叙述事有了水到渠成的顺畅和自然。
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着力塑造了伯夷和叔齐的形象。本来他们相让去国等“忠孝”“仁义”之举是被称颂的,但读着读着就为之郁闷、愤懑了。不当国王也就罢了,后来二人竭力歌颂、美化大商,誓死保卫朝歌,无限感恩于纣王。还逆历史潮流而动,出言不逊,竭力反对姜子牙和武王伐纣。还到处散布与时代相悖的言论,鼓动百姓与新兴的周王朝对立,参与武仙、武庚策划的反周行动,以至大骂周武王,耻食周粟,不与周人为伍,活活饿死。这样不识时务的“忠君”,这样是非不辨的“爱国”,这样死守礼法的“让位”,这样大逆不道的“仁孝”,已然是迂腐透顶、愚不可及。然而,这 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作者十分清楚 文学的本质不是与政治挂钩,不是图解概念,不是讨好读者,它要表现当下或远古哪怕是“不在场”的生活,揭示人物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一面,释放人性的光辉。墨胎允、墨胎智有各自的信仰和追求,有各自的情感和偏好 ,他们不仅与朝歌有着世代交情、亲戚来往、一起共事等瓜葛,他们对大商王朝也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认为,作为大商臣国的国君,不应该以暴易暴去攻打自己的国家。墨胎允、墨胎智心意已决,不但不当孤竹国的国君,更不会丧失人格去周朝做官,活是大商的人,死是大商的鬼。他们切实为信仰而活,不为权所缚,不为名所困,不为物所动,不为情所惑,视“仁孝”“忠君”的名节比生命重要。为了“守礼”,他们不听家人劝阻,相让去国,为了“守节”,他们拒绝武王和姜太公的纳贤“重用”,然后直至把这种不可思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推向极致,遁入首阳山,以身殉节。
作者把墨胎允、墨胎智的“愚忠”寫到令人咬牙切齿的愤懑程度,说明作者对文学本质的把握和技巧的娴熟,也就是小说创作抓住了刻画人物这一核心命脉,并辅之以近年来创作上“非虚构”的写作手法,让笔下人物伴随着情节原生态的呈现,认人物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有歌有哭。诚然,就这个故事本身固有的意义来说,墨胎允、墨胎智的仁义和忠孝之举,无疑是大义之举、大德之举,高标之举,高尚之举,正因为如此 ,作者才极尽刻画之能事,让人物形象在极具反讽意味和悲剧性的场阈里光彩照人。实际上,伯夷与叔齐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他们几千年来都是人们心中的楷模。
这里笔者要说一下忠君问题。君主和国家是怎么产生的呢?上古的“国”是由众多的家组成,当时为了保护集体利益和抵御外侮,人们推举有能力并值得信赖者统筹管理,是为君主。国、家并论,君、父并提,忠、孝并举。所以,所谓政权从一开始其实本是公益性质的,因此国家领袖才受到百姓的爱戴,使忠君跟孝父一样成为理所当然。国君是集体利益的代表,忠君即忠于集体,不忠君的人他的思想便无所依凭。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先主刘备溘然而逝,赵云、关羽、张飞业已英雄埋骨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年老多病的丞相辅助懦弱的刘阿斗支撑蜀汉大业,虽倍感凄凉,但他不负刘备之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难道不值得赞美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中华民族历来讲“忠、孝、仁、义”的主要内容,也是伦理层面集体无意识的道德指向。不忠之人必将遗臭万年,而忠诚之士将会流芳千古。苏武牧羊,痴心汉朝十九年不改,彰显忠诚之心;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岳飞受到人民的膜拜敬仰;文天祥为了国家视死如归,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伯夷和叔齐的行为尤为受到儒家的大力推崇,当年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回答说:他们是“古之贤人也,”又问:“他们对所作的事不觉得后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仁,没有什么后悔的!”
小说还从多个侧面刻画了商王帝辛的形象,赋予这位“冷血、残暴”的帝王以普通人柔软的一面。他文韬武略,英勇善战,出击东夷,平息叛乱,即使在与周武王搏斗到生命最后一息时,仍不失豪雄之气和王者风范。他有情有义,对妲己娘娘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宠爱,对表妹夏后懿百般呵护,甚至扬言如果墨胎初对夏后懿不好,他就殺了名墨胎初等等。以往,大多文学艺术作品在通向远古叙事中都注重威严感,那些帝王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不苟言笑,很少有心灵的变化,而作者席立新恰恰把正襟危坐的帝王给写活了,赋予他以普通人人性的一面。
作者对周武王的塑造也非常成功。他义正词严的劝说墨胎允和墨胎智,他被两个人的“愚忠”气的浑身发抖,但他胸怀博大 ,爱才惜才,不计较墨胎允、墨胎智的无礼、攻击乃至辱骂,耐心地规劝他们认清形势,顺潮流而动。后来还特别派军师姜子牙恳请他们到朝中做官“封王”, 共举天下大业,可惜的是墨胎允、墨胎智不但不领请, 还痛斥姜子牙和周武王不仁不义。他们两个人殉节以后,周武王不仅念及与孤竹老国王墨胎初共事之旧情,更念及墨胎允墨胎智仁义忠孝之大德,采纳姜子牙的意见,以将军礼的规格为其安葬。同时为其举办隆重的加封大典,封墨胎允谥号为“伯夷”,封墨胎智谥号为“叔齐”,将其大仁大义彰明于天下。
作者笔下的姜子牙(吕尚)尤为鲜活。姜子牙生活在商期末年,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无奈报国无门,潦倒半生。他曾在商王宫中做过多年小吏,他看到商纣王整天沉湎酒色,荒废国政,也冒死进谏。后来姜子牙见大臣比干、其子等人皆因直谏而送了性命,只好作罢。他料定商朝气数已尽,商纣王不可救药,便决定另攀高枝。当时西岐姬昌(文王)立志振兴周国,秣兵历马,强民富国,便欲投奔之。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他隐居在渭水之滨垂钩。有一天,姜子牙听说姬昌要来附近行围打猎,便假装在兹泉垂钓。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他故意把鱼钩提离水面三尺以上,而且钩上也不放鱼饵。这种荒诞举动果然让姬昌好奇地走上前问:“别人垂钓均以诱饵钩入水中,先生这般钓法能使鱼上钩吗?”接下来两个人谈的很投机,尤其谈到纣王无道的问题。姬发感到相见恨晚,把姜子牙请回宫中拜为太师。从此以后,姜子牙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为灭商兴周立了大功。下边这段描写足见姜子牙的雄才大略和足智多谋。作者写到,“姜子牙在孤竹国王墨胎凭的陪同下,来到首阳山,当他看到行销骨立、身如槁木、正在生火煮野菜的墨胎允、墨胎智时,心中不免一阵翻腾,差点掉下泪来。他赶紧跳下“ 四不像”上前施礼道,无上天尊,二位好,大周丞相姜子牙拜见二位义士。你们的精神感到了周王,他在镐京为你们拍手称赞,让我来看望你们,请你们下山,要封你们一个为西虢国国王,一个为东虢国国王,并以此来在天下畅行仁义,弘扬礼制。当这两个死不开窍的“榆木脑袋”继承讽骂武王时,姜子牙上前一步说,人各有志,子牙绝不勉强,不过,有几句话我要跟义士说清楚。第一,你们说大王父死不葬,不仁不孝,非常荒谬。周文王在世时曾说,不灭朝歌,我入土不安,死不瞑目。大王谨尊父命,誓死罚纣,最终以建立大周朝之重礼献于周文王,难道这不是天下最大的孝吗?第二,大王大仁大义,虚怀若谷,不仅没有杀害帝辛的儿子武庚,还在京畿给了他封地,难道这也是不仁不义吗?第三,大王广施仁义,有道者奖,无道者罚,孤竹国国王墨胎凭识时务,通机变,懂礼教,施仁政,因此,西岐大军秋毫无犯,大王继续封墨胎凭为孤竹国国王,难道这也是不仁不义吗?第四,大王消灭了战争,奖励农工,兴修水利 发展生产,百姓丰衣足食,难道这也是不仁不德吗?” 姜子牙的形象跃然纸上。从中也我们也瞥见了作者力透纸背的功力,通过姜子牙的口,烘托出武王的恢弘气度和新王朝的崭新气象。
作者在小说叙事中还非常善于用“闲笔”,即在叙述主体事件之外插入相关的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趣的东西,以调整叙事节奏,扩大叙述空间,丰富叙事内容。“闲笔”不是游离之笔,它是对作品思想和艺术的进一步升华,具有揭示事物本质的力量。如作者写墨家人救下一只小梅花鹿直至小鹿的死亡,意在以其仁厚、柔软、温顺的属性来反衬商纣王时代的暴政。写“豆苗之乱”,意在说明远古人的野蛮和社会的混乱无序。写“狼猫打死奴隶”事件,意在揭示社会没有法度和缺少仁义的可怕。写墨胎凭把“宝剑和青铜杵”赠送给黄飞虎,意在为以后黃飞虎弃暗投明埋下伏笔。写“台年乱伦”强奸亲人、害死母亲事件,意在抨击人性的丑恶和歌颂墨胎允、墨胎智仗义行侠、一路为民除害。此外,作者借鉴魔幻主义手法,写了若干惊心动魄的神话故事,为小说凭添了横空飞来的天趣,为读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且看下边这段武打场面的描写:“夔琥的十发黄河神玥弹,有两颗直捣姬发和姜子牙的天庭,可就在此时,姬发的逍遥马一声长鸣,扬起前蹄,神玥弹正中逍遥马的天灵盖上”,“姜子牙看到神玥弹闪耀着一道白光奔向他的前额,他急忙挥起“拂尘”一挡,只听啪的一声巨响,火光飞溅,马尾子“拂尘”被打得毛飞骨碎,一条条长毛化作万道金光在夜空中绽放,转而火焰消失,大地一片漆黑,人们一下迷失了方向。这时,只听墨胎允振臂高呼,别让姬发跑了,杀呀!墨胎允抡起大刀砍去,只听咔嚓一声,一个火球落在地上,原来,这一刀正砍在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的屁股上,“四不像”的尾巴一刀两断。墨胎智赶过来,挥起长蛇矛,啪的一下将“四不像”尾巴挑起,向东方的天空中猛的一甩,只见那尾巴燃烧着熊熊烈火,一直向东方飞去。后来据传说,这个尾巴一直飞到孤竹国,落在了玄水河边上,化作了一座元宝孤山,后被周武王命名为鹿尾山。”类似描写还有很多,如写黄飞虎的“亮马擎天杵”和“火龙宝剑”直上云霄,“接着便是两声巨响,擎天杵化作一座山峰,火龙剑化作一道山梁。墨胎允、墨胎智震撼万分,一下跪在地上,连连叩拜。船家吓得跪在地上,好久后爬起来惊呼道,这是什么山?这是什么山?我在这里摆渡一辈子了,怎么从来没见过。墨胎允一笑说,那是亮马山!墨胎智也一笑说,那是火龙山!”
作者的这部小说亮点很多,还有不少用传奇手法描写的武打场面,让人啧啧称赞,还有不少围绕“让位”问题在几个家庭主人公身上展开的心理刻画,无不入木三分。不足也是有的,一是写几个家庭在“让位”问题的思想纠葛上有些拖沓,二是个别语言在语境及其风格上不够统一。但瑕不掩瑜,笔者认为,梅里这部小说,不愧是近期文坛上呈现出来的力作,不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通俗性、可读性,还有一定的经典传承及教育性。在此,我向梅里表示由衷的祝贺,也希望他今后不负众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