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筱青
刚进入正在建设中的巴山大峡谷景区,一块写着“171天”的巨大倒计时牌子便出现在眼前。自2016年巴山大峡谷景区“闭关”修建起,这个曾经“穷山恶水”的山区将在“171天”后迎来蜕变。
根据宣汉县的规划,建成后的巴山大峡谷景区面积达575.1平方公里,由溪口湖生态观光区、巴人谷民俗休闲区、罗盘顶养生养心区、桃溪谷体验度假区“四大板块”组成,直接带动巴山大峡谷片区102个贫困村、9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
巴山大峡谷地处宣汉县东北角,距离宣汉县城120余公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山势陡峻,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由喀斯特地貌带来的千沟万壑奇观,像“美丽的诅咒”将这片贫瘠土地上的百姓压得喘不过气。
“去年来到巴山谷,遍地都是茅草屋,山民穿巾不蔽体,吃糠咽菜不饱腹。”62岁的渡口土家族乡的老校长万代维几乎一口气背出了这首打油诗,短短几句,都是曾经生活的真实写照。
宣汉县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县,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11个、贫困人口20.94万人,贫困发生率19.3%。截至2016年底,还有贫困人口10.34万,是全省唯一一个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而巴山大峡谷又是宣汉县最边远、最贫困的地区,脱贫难度可想而知。
与万代维同乡的何国方,今年67岁,对山区百姓脱贫难深有感触:“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看不到出路。年轻人要么去外省打工,要么就举家搬迁到别的地方,山上许多房屋长时间没人住破败得很,留下的人也只能守着穷山度日。”
到外地谋生,曾一度是巴山大峡谷百姓的普遍选择,万代维的儿子也不例外。但如今,在这个奔赴外地谋生的“大部队”中,却不断有人回来,万代维的儿子也正计划着回乡的行程。
从“逃离”到“回归”,这群离家的游子为哪般?
2016年,宣汉县委、县政府决定总投入超过200亿元对巴山大峡谷景区进行提档升级,通过旅游大项目带动大脱贫、促进县域大发展。景区力争在2018年9月底开门迎客,到2020年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区。这个宣汉县的“头号工程”,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巴山大峡谷片区的老百姓。
举全县之力打造的“头号工程”,是否能够承担起它所肩负的重任?宣汉县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反复考量。
巴山大峡谷有独特的巴山自然风光和喀斯特大峡谷景观,其“上观岭脊峰丛、中赏峡谷万壑、底览凝湖丽质”的特色,非常适合观光旅游。同时,巴山大峡谷具备沿北纬30度线少有的山地运动条件,其80%的森林覆盖率和近2000米的海拔高差,还可以发展高山避暑和漂流探险。此外,巴山大峡谷属土家族聚居区的核心区,适合土家民俗旅游。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之外,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巴山大峡谷位于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经济圈”的腹心地带,发展旅游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目前,宣汉县政府已先期投入40亿元,将路、电、水、宽带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到位,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1个项目。
巴山大峡谷图/张勇摄
“巴山大峡谷景区还没建成,但是我们已经提前享受到了实惠。”在渡口土家族乡生活了一辈子的何国方,没想到发展旅游带来的变化竟这么快,“我儿子去年买了一辆二手大卡车,在景区建设工地搞工程运输,一天收入有三四千元。”
通过就地务工帮助老百姓增收,是宣汉县将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的方式之一。目前,景区有70余个建设工地,吸纳了2000余名贫困群众务工,人均年增收2.5万元以上。
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怎么办?资源入股带动脱贫。宣汉县将景区开发区占用的土地、林地等资源折价入股,景区建成运营前按田每亩每年600元、地每亩每年400元、林地每亩每年25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所涉及的6500余名贫困群众获得人均固定年收益300元以上;景区建成后拿出门票收入的10%,按“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进行分红;景区上市后实行持股分红。
“一次性补偿虽然方便,但是切断了老百姓的长远发展之路。资源入股,则将景区收益与百姓利益紧紧捆绑到一起,不仅为老百姓脱贫开辟了一条长远增收路,更增强了老百姓脱贫奔康的积极性。”宣汉县扶贫移民局局长丁小平介绍。
乘着旅游发展的东风,巴山大峡谷的“牛、药、果、茶、菌”五大特色产业和蜂蜜、老腊肉等土特产品也发展了起来。宣汉县计划打造16个百亩花海、18个千亩果园、4个十万亩药材基地,再按照规划设立商铺摊点,让贫困群众在旅游配套产业中挣钱受益。
“政府搭建了平台,我们脱贫奔康就有了出路。”何国方告诉记者,“以前‘办酒之风’屡禁不止,因为大家都穷,通过办酒收礼金就是大家眼中的‘致富路’。现在家家户户忙着发展、忙着致富,哪有时间去‘办酒’哦。”
政府搭建平台是关键,群众增收能力提升也不容忽视。宣汉县根据贫困群众年龄结构和就业能力,结合政府设岗、企业供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现已开展与旅游相关的就业培训87期9100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口2200余人次。
强劲的发展势头下,需攻坚克难的地方还有不少。
“旅游业人才太缺乏了,尤其是旅游管理人才。”宣汉县旅游局局长王盛辉告诉记者,“我们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除了从外地引进高端人才,也在计划大力培养本土旅游人才,不仅要招得进来人,还要留住人。”
宣汉县扶贫移民局局长丁小平表示:“我县正着力提升基层干部能力,尤其是村级干部,要让干部能力与当前发展相匹配,更好带领群众脱贫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