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双方剑拔弩张。至少,目前还没正式开打。双方都将对方相关出口商品列入了加税的文件,而真正的实施日期,则要视后续博弈或者说协商而定。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深度、市场潜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这是当年的日本等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曾在和美国的贸易战、汇率战中败下阵来。
中国不是日本,中国不会惧怕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一方面,中国拿出了自己的“关税武器”,回击特朗普;另一方面,近段时间,中国也不断通过一些特定场合,申明自己坚持开放的态度。
事实上,坚持开放,这并非是应对特朗普贸易战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换句话说,即使特朗普不发动贸易战,中国也会坚持对外开放的策略不动摇。为什么?
第一,开放促进改革。
改革与开放,两者是不可分离,并且有机统一的中国崛起的整体方法论。
前不久,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分享了一个观点,他认为,过去的经验说明,开放能够促改革、促发展。中国实体经济的崛起,是从沿海地区开放外资投资开始的。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全面接受国际规则,拥抱全球化,有力地促进了改革。
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要面临存量资本不足的问题,通过开放,引入外资,随着这些外资在中国投资的不断深化,于是便形成了巨大的技术、人才外溢。然后,这种外溢又推动了民营、甚至国有经济的发展。同时,各类经济主体的崛起,又有效地倒逼了政府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革。
第二,开放事关稳定。
对于一个早已融入全球经济的现代化大国,开放不但不危及稳定,反倒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推动力。对中国来说,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解释。
在金融领域,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石之一是本币币值。人民币最重要的发行基础固然是中国的国家信用,但换个角度看,中国可贸易部门创造的外汇储备,目前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民币发行的发行准备。
从技术上讲,坚持开放,夯实外储,这对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无疑是有好处的。你必须知道,对中国这样人均资源并不充裕的后发国家来说,“出口创汇”这四个字,永远都不过时。
另一种关于稳定的意义,更不用解释。从中国加入WTO开始,可贸易部门(以制造业为主)创造的就业机会,长期吸纳着亿万中国的青壮年。国家的开放,国际贸易环境的友好,给了他们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第三,开放才能进步。
对中国经济来说,现在最重要的进步已经不是体量和速度,而是质量和技术。只有开放,才能促进技术进步。
在海外市场,只有让企业出海竞争,和外国人短兵相接,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推动产品质量与技术的提升。这是一种脱离母国市场保护的“倒逼机制”,它也是促进一个国家技术跨越最有效的灵丹妙药。中国的通讯设备、IT零部件,為何有国际竞争力?因为它们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
在内部市场,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则可以形成鲶鱼效应,倒逼很多行业的进步。与此同时,一个经济体如果能够长期保持对外资的友好态度,便可以让外资吃下定心丸,让他们安心进行长期投资,而这些长期投资必然在未来形成新一轮的技术外溢。
10年之前的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也经过了一次洗礼。目前,在内部,无论经济增长还是结构调整,我们的各项数据都已开始企稳,有的还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趋势。在外部,借助“一带一路”,中国经济的“朋友圈”正不断拓展,并越发紧密。可以说,现在的中国经济早已做好了新一轮开放的准备。
开放,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