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璐
天保镇坐落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南端老山脚下。3月7日上午10点多,《环球人物》记者走进驻扎在此的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4队营地时,正听到不远处传来巨大的“轰、轰”声——这是排雷战士在4号洞雷场进行爆破。
中午1点多,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和战士们返回了营地。周文春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汗水打湿了头发,走起路来步伐有力,眼睛不大但目光坚毅,身上的荒漠迷彩服凸显出军人气质。
午饭2点才开始,周文春和七八个战士围坐一桌,他的碗盘边放着一小碟辣椒酱。作为四川人,周文春就好这口辣。“我前18年生长在四川,后32年生活在云南,但我的口味没变。”
2017年12月6日,周文春(右)在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边境大火焰山雷场现场指挥。
从1992年至今,周文春参与了3次大面积扫雷和1次勘界扫雷,从懵懂小伙走到知天命之年,和地雷打了20多年的交道。
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是有效扫雷季节;6月份云南地区进入雨季,扫雷作业便暂停。作为政委,周文春坚持每次来一线雷场指挥。早晨7点钟,他起床吃早饭,随后穿戴好防爆服、防爆鞋和头盔,来到4号洞雷场。这里山坡陡峭,灌木丛生,靠近居民区的一侧插满了雷区标识警示牌。
“雷场的情况很复杂,有地雷、炮弹、狙击步枪弹等混合炸弹。”周文春介绍说。几十年来,这些爆炸物和植物盘根错节地长在一起,非常难以清除,需要先用炸药、扫雷车等工具进行爆破,把地面植被清除干净。为确保安全,在开始工作前,周文春要仔细地检查每位官兵的防护装备。整个上午,雷场时不时响起阵阵巨大的爆炸声。
随后官兵们开始排雷,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官兵们猫着腰,手持勘雷器,小心翼翼地在地面上移动,发现异常声响便作出标记,然后用探雷针一针针地插进土地,估算出地雷的大小、范围和数量。使用探雷针是一道重要的程序,一旦估算不准确,排雷时便会引爆地雷。周文春戏称:“我们使用探雷针就跟姑娘用绣花针一样,要非常细心才行。”等到人工排雷完成后,战士们还会再用扫雷耙把整个地面耙一遍,防止有“漏网之鱼”。一天全部的工作结束后已是晚上7点多。天色将暗,周文春和战士们带着“战利品”回到营地。
扫雷大队目前有近300人,分为4个支队,负责109个雷场。从2015年起,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工作展开。作为扫雷大队的政委,周文春负责一线工作的安排执行。在工作之初,他手中连张地雷数量和位置分布图都没有,地雷埋在哪儿,埋了多少,都一无所知。为摸清情况,在短短几个月里,周文春3次遍巡雷场,进行实地了解、详细勘查,并走访了居住在雷场附近的老乡。
扫雷行动开始后,他每个月有20多天都在各支队里跟班,和战士们一起上雷场,指导工作,鼓舞士气,最重要的是为战士们的安全把关。“进入雷场就是在刀尖上跳舞,我要尽可能确保每位战士的安全。”周文春的口气变得沉重了,他讲起了这次扫雷行动中发生的一桩事故。
2016年11月15日,周文春在云南文山卅l麻栗坡县八里河东山雷场拆陈一枚72式防步兵地雷。
2016年6月4日晚上6点多,周文春正在位于文山州马关县的办公室工作,突然接到扫雷三队队长的电话,说战士程俊辉受了重伤,“可能不行了”。周文春当时就蒙了,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缓过神后,他在电话里不停地喊:“一定要把程俊辉喊醒,不能让他睡着。”
程俊辉刚刚22岁,4年前入伍,在文山州火石坪山雷场作业时,不幸摔下山坡,头部被撞伤。他被送往麻栗坡县医院,但走到半路就牺牲了。周文春忍住巨大的悲痛赶到医院,默默地坐了很久。当天晚上,许久没下雨的麻栗坡突然变了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在场的人全哭了。
“中越边境的扫雷工作是全世界最难最危险的。”周文春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期,越军在1000多平方公里边境地区设置了300多平方公里雷场,危及我国5万多边疆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战后至今,有数千百姓因误入雷场伤亡。
为保护边境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扫雷大队于1992年至1994年、1997年至1999年进行了2次大面积扫雷,2001年至2008年进行了1次勘界扫雷。这次是2015年开始的。“我很荣幸能参与全部4次扫雷工作。”周文春说。他望向不远处延绵的山脉,眼睛里闪着光。
1992年,周文春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扫雷大队担任副指导员,开展第一次扫雷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后,他和战友们上了雷场。很快,战士们发现了第一颗雷,立刻紧张起来。身为副指导员,周文春要起到表率作用,要求第一个排雷。他谨慎地用探雷针刺进地皮,估算雷的大小,然后挖开周围的土,露出了半截地雷。战士们站在周边稍远一点的地方看着。此时周文春心里直打鼓:自己的扫雷技术过不过关?万一发生了意外怎么办?在惴惴不安中,他轻轻摸了摸地雷底部,确保下面没有连接別的炸弹后,将这颗月饼大小的地雷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第一次成功排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战士们心里有了底,而周文春却出了一身冷汗,衣服都湿透了。
尽管扫雷大队的目标是零伤亡,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不可能实现的。1993年,一次排雷结束后,一位贵州籍战士跟在周文春身后下山。走到半道,周文春突然听到“砰”的一声,接着就闻到了硝烟味儿。他心想:不好!回头一看,在他身后1米远,那位战士虽然站着,左腿的血却“突突”地直往外冒。周文春立马把他抱到安全地带,仔细一看,脚腕炸断了,5个脚趾还连在一起,不停地抽动着。被送到医院抢救后,那位战士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左腿被截了肢。
1999年3月13日,战士王华在天保镇偏马前哨参加第二次扫雷工作。然而意外发生了:一枚隐藏在土中的炸弹突然爆炸,炸弹的碎片击中了王华的眉心骨,他不幸牺牲。
说到这些牺牲和受伤的战士,周文春湿了眼眶。庆幸的是,经过十几年的改良,扫雷大队现在的防爆装备是世界最先进的。过去战士们穿的防爆鞋比较笨重,在山地上很难行走。如今的防爆鞋非常轻便,并且通过了爆破试验,能有效防止触雷后引发截肢性损伤。
“这次要彻底清除全部雷区。”周文春说。截至2018年2月,扫雷大队已移交30平方公里扫除完毕的雷区,扫除地雷和爆炸物7萬余枚,计划到今年底彻底扫除剩余的20多平方公里雷区。
周文春对国家尽忠、对工作尽职的同时,是对家庭和家人的亏欠。他时常想着能为家人多尽一份心。2004年,周文春的母亲病重住院。他向队里打了探亲报告,交代好所有工作后,赶到医院照顾。他在母亲的病房里支了一张简易床,日夜陪伴,给母亲喂饭、洗漱,聊天解闷。弟妹们劝他休息,他还是坚持留在病房,想和母亲多说一会儿话,多陪一陪她。母亲去世后,周文春和妻子把父亲接到昆明照顾。
周文春和妻子是同乡,刚认识时,两个人只能通过鸿雁传书互诉衷肠。在恋爱期间,一向刻板的周文春送了妻子一件浪漫的礼物。那是在雷场中挖出来的子弹头,周文春把它做成了一个十字架项链。妻子非常喜欢,时常佩戴。1992年结婚时,周文春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130元钱给妻子买了一件时尚的白色女式西装上衣,这让妻子很感动。这件衣服现在还挂在妻子的衣柜里。
婚后第二年,妻子怀了孕。虽然女儿出生时周文春没能陪在身边,但他对女儿的爱很深。女儿快高考时,心理压力很大,周文春常常给女儿打电话,和她谈心,帮她舒缓情绪。女儿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周文春高兴地对女儿说:“我们送你去北京。”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他特意安排出一天来陪着老父、妻女游览了天安门广场。
女儿上大学期间,一次周文春去北京出差,办完事后已是晚上9点多。第二天就要回云南的他还是赶到郊区的学校看了看女儿,和她一起在学校门口的小饭馆里吃了顿夜宵。
“这些年我陪伴家人的时间还是太少了。”周文春计划这次扫雷结束后,好好陪家人玩几天,多给家人做几顿饭。“我有两个拿手好菜——蛋炒饭和臊子面,他们很喜欢吃。”一整天,周文春都是锐利的、机警的、坚毅的,就像插入地里的那根探雷针;只有这一刻,他畅快地笑起来,露出了深深的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