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云 何莲
摘要: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步入大众旅游与全民休闲旅游新时期。本文以湖北省内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酒店为研究对象,运用态势模型分析酒店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继而从酒店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策略创新以及创新科技的应用三个方面,提出湖北省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酒店创新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酒店;创新
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步入大众旅游与全民休闲旅游新时期。作为旅游休闲度假的主要场地——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酒店承担着为消费者提供独具特色且丰富的休闲度假产品、优质服务、休闲度假空间等任务。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高山、森林、水域、温泉等自然资源为大众提供了优质的休闲度假区域。近年来,随着交通、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省内及周边省市的游客纷纷到湖北来休闲度假,消费需求日益增加。但现有的休闲度假酒店存在休闲度假产品单一或陈旧,服务质量较差、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无法满足消费者休闲度假的需要。在国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政策的推动下,休闲度假酒店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一、概念界定
1、旅游目的地
英国的 Dr Dimitrios Buhalis(2000)总结了前人提出的对旅游目的地的定义:(1)目的地是旅游产品与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完整经历的综合体。传统上, 目的地被认为是明确的地理区域, 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岛屿或一个城市(Hall , 2000 ;Davidson &Maitland , 1997)。(2)Leiper(1995)认为目的地是人们旅行的地方,是人们选择逗留一段时间以体驗某些特色或特征 ——某种感知吸引力。(3)Cooper ,Fletcher , Gilbert , Shepherd 和Wanhill(1998)把目的地定义为:设计用来满足旅游者需要的设施和服务的集中。
2、休闲度假酒
从景观学研究的角度,认为度假酒店一般毗邻沙滩、大海、湖泊等旅游胜地,可以通过优越的自然景观吸引游客。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度假酒店的本质是要能为客人提供放松、休闲、娱乐的环境,让人精神放松,减轻平日压力,给人带来快乐,这也是度假酒店与一般普通酒店的区别。
3、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酒店
本文中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酒店”是指建立旅游度假区(Resort),结合旅游区域的各类因素,为以休闲度假旅客为主的消费群体提供休闲、娱乐、美食、住宿及个性化的便利服务和完备设施的综合体系。
二、湖北省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酒店的现状与分析(SWOT分析)
(一)优势
(1)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为休闲度假酒店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
1.地理位置优势:湖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长江中游,东邻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这种处于长江经济带中心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它省份的游客到湖北来休闲度假的可进入性较强。
2.自然景观优势:湖北省拥有山地资源(占56%),丘陵资源(占24%)及平原湖区资源(占20%),地貌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多样,景观品质较高,尤其是国家级的自然景观更是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
3.文化资源优势:湖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文化,拥有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与体验。
(2)湖北政府积极推进旅游圈的发展,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这为休闲度假酒店的发展创造了“人和”的有利条件。
2008年11月,湖北省政府出台文件,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目标是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一举措为省内休闲度假酒店的发展提供“人和”的有利条件。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约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
(3)交通优势
湖北自古有“九省通衢”的美誉,高铁旅行的便捷更是增加了省外游客的流入。而进入景区的交通选择多样,包括高铁、飞机、轮船、汽车等。这些交通优势让游客在休闲度假方面有了更充足的时间与灵活性。
(二)劣势
(1)湖北省内度假酒店的短板之一是:普通酒店(含度假山庄、民宿)缺乏档次与品位,而高档酒店的价格不亲民,难以久住。
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湖北拥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拥有众多的商旅酒店资源,然而在度假酒店这块却极其的短板。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神农架木鱼镇为例,这里是湖北省内及周边省份有名的避暑胜地,到处可见度假山庄和各种农家民宿,但是缺乏真正有档次和品味的度假酒店,多半是分散独立自家经营,硬件设施不齐全,服务水平也难以保障。所以前来避暑的多是老年人,对住宿条件要求相对较高的年轻度假客人吸引力不大。而一些精品度假酒店,虽然设施设备及服务一应俱全,能提供从旅游、疗养、美食到休闲娱乐等一条龙服务,但是价格却高高在上,让游客难以长久居住。
(2)酒店缺乏度假酒店管理的专业度,无法实现对休闲人群度假酒店的内涵和服务
省内旅游目的地的很多酒店以往以公务消费为主,商务型、会议型、自行管理的酒店比较多。有些酒店在对外宣传时虽自称为度假酒店,但实际缺乏度假酒店管理的专业度;有些酒店虽然是度假酒店,但达不到度假酒店的标准,硬件和软件都有明显的欠缺,无法实现对休闲人群度假酒店的内涵和服务。
(3)相对缺少度假文化,休闲度假市场需要培育
湖北省属于中国中部地区,相对缺少度假文化,虽然喜欢周末游玩,亲子游也很普遍,但基本都近距离出行,当天来回。湖北人喜欢贴近自然的户外活动和观名山大川和逛文化景点,度假休闲还不普遍。此外,湖北四季分明,一旦到了的旅游淡季,度假酒店的客源就明显减少。市场的度假休闲消费市场还处于开发阶段,市场需要培育。
(三)机会
(1)休闲度假消费需求在增长
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 80 后、90后亲子游需求的增加,以及“有钱、有闲”老年游队伍的状大,也让度假酒店看到美好的发展前景,长远看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2)“全域旅游”带动资源整合,吸引了更多游客休闲度假
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仅2017年湖北省接待旅游者达6.39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53万人次,排列中部第一。在湖北, 春天赏花,夏天吃虾,秋天看落叶,冬天泡温泉,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休闲旅游,而不是观光旅游,这为度假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四)威胁
(1)周边省份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吸引了一部分省内客源。
如上图所示,湖北省周边省份如陕西、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四川以及重庆市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吸引了一部分客源前去游玩。
(2)當今游客对酒店的要求更高,智能化、便利性、服务个性化等缺一不可。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娱乐方式,对酒店的发展也要求与日俱进,智能化、便利性、服务个性化等缺一不可。对于老旧的休闲度假酒店而言,需要不断升级改造,而成本费用较高是一个难题。
(3)高档酒店员工流失率高,而度假山庄或民宿等基本上请当地居民前来工作,职业化程度较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酒店员工流失率高已是行业的一个难题,这给维持酒店服务水平提出了挑战。位于景区内的度假山庄或民宿也因成本、员工难以招聘等原因而不得不聘用当地村民,他们的职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
三、湖北省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酒店创新发展策略
(一)酒店产品与服务创新
(1)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酒店产品,吸引目标群体。注重文化是休闲度假酒店推差异化产品的关键。湖北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如荆楚文化、炎帝神农文化 、三国文化 、巴土文化 、宗教文化 、名人文化、工程文化、红色文化等,酒店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位置来进行产品与文化的创新融合,打造独特品牌与个性化产品。
(2)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提升个性化服务品质。星级休闲度假酒店有一整套酒店服务标准体系,它意味着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品质优良。民宿能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意味着地“小而美”、“家的温暖”、“亲切”等。每一家酒店都能根据自身特点及宾客需要来开发个性化的服务,为休闲度假游客提供不同的消费体验与经历。
(二)发展策略创新
(1)“美丽乡村建设”为度假型酒店的发展提供一条思路,即酒店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作为度假型酒店,可以利用乡村独特的生态资源使酒店的客房、雅间、餐厅、多功能厅等独自呈景,突出酒店的休闲主题;让民俗、农风、乡情与养生、长寿、健康有机嫁接,形成绿色乡村旅游的线性链条。另外,酒店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农家土菜、五谷杂粮,主推绿色农家饭,吸引更多的城里人来乡村度假。
(2)度假型酒店的发展需要跨行业,例如,可以与养老、健康养生、医疗等行业进行“嫁接”,发挥第三产业融合的综合效应,把老年人的养生度假市场做大做强。
(三)创新科技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方便、快捷服务的要求与日俱进,很多休闲度假酒店虽然位于远离市区的旅游目的地,也需要迎接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技术变革,走向移动终端智能化。酒店智能化的根本出发点是:降低酒店能耗,提高酒店整体的智能化水平给客人科技及人性化的体验,提高酒店员工工作效率、减少人员配置等。例如,通过手机 APP 完成客户的智能入住、客房预订和退房等服务;通过微信平台的建设实现用户微信支付、微信在线客服、点评等服务;借助智能机器人,实现对宾客的习惯收集,建立宾客数据档案,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等。
参考文献:
[1]程芙蓉. 努力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成著名休闲度假品牌和重要目的地[N]. 中国旅游报,2008-08-06(001).
[2]朱雪松. 休闲度假酒店需要跨行业发展[N]. 中国旅游报,2015-06-03(006).
[3]谢群慧,刘思弘.做民宿,做有情怀的商业模式[J].浦东开发,2017(02):18-20.
[4]沈子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化酒店的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0):7-8.
[5]徐林强.互联网思维开启智慧酒店建设新路[J].旅游学刊,2016,31(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