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展理念下,展览材料循环系统的建立

2018-04-21 10:26范娜娜李燕珊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4期

范娜娜 李燕珊

摘要:近年来,随着会展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会展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受到很多地区和城市的重视。同时,展会活动的一次性搭建和展览材料的大量消耗,也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解决会展行业材料损耗大问题、减轻举办地的环境负担成为每一位会展业从业人员思考、探索的问题。以广州地区为例,基于样本材料及相关资料,本文就展会材料循环现状及现阶段循环系统中的展前材料输入、展后材料处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且就如何完善展览材料的循环系统的提出建议。

关键词:绿色会展;展会材料;循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4-0-02

目前是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速的时期。[1]截至2015年,我国展览总面积超过1.1亿平方米,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群。伴随着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会展活动周期短、材料消耗量大的特点也伴随着的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问题,为会展举办地带来环境负担。而推广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探索会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未来发展之潮流。故本文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分析角度,探索展会材料可循环系统的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展览材料的循环现状

可持续发展的会展经济应遵循循环经济中的 “3R”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和recycle(再循环)。就展会材料而言,“3R”原则体现在展会设计、搭建过程中减少能源的损耗、使用环保的展览材料和展后材料的回收再次利用三个方面。完整的循环系统中各个环节有机联系、互相影响,材料输入环节中材料的比例影响材料输出环节中的回收率,进而影响材料的再次输入。

1.展会材料输入

有调查显示,[2]每届广交会产生会后垃圾4~5万吨,若用20吨卡车运,要运2000多辆次。且展览会特装展90%为木质材料,展后撤展时木质材料全部造破坏性拆除,无法回收。

那么,展会材料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比例状况究竟是如何的?

目前的展览体制,标准展位的展览器材除部分装饰材料外,其主要部分包括框架器材、板面器材及连接构件等,均由展览场馆提供,可反复使用。相比特装展而言,一场展览下来标准展位产生废料不足废料总量的三成。

本文针对特装展位,选取了举办于广州保利世贸展览馆的第二十三届全国铝门窗幕墙新产品博览会作为样本信息来源。通过特装展参展商、大会指定承建商工作人员的询问记录和展会现场观察记录整理获得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考虑到受力和造型,展台的主体结构一般是由金属材料和木料板材搭建而成,故特装展中金属及木材使用比例较大,其次是装饰材料,装饰材料一般为塑料材料、石材、纺织品等。

根据主体架构材料的不同,特装展结构类型区分有以下三种类型:纯木结构特装、钢木结构特装、金属(铝合金)特装。

金属特装展主要使用标准的铝合金构件,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搭建展台造型,铝合金构件可重复组装拆卸并再次利用,具有利用率高、环保的特点。但构件的形态标准化也使铝合金展台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目前铝合金特装展的使用率不高。

特装展常见结构为纯木结构与钢木结构,钢木结构中钢材部分通常为租赁物品,可反复使用。而搭建骨架的木材则为“一次性消耗”,在撤展过程中,木质材料的粉碎性拆卸大大降低其二次利用价值,故木材多为一次性使用。

另外,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光泽度和透光性、可塑性强,在展台设计中常作为灯箱设计材料。纺织材料纹理复杂、质地柔软轻盈,也是展位设计师们常用的装饰材料。

由展会现场调查数据及询问情况来看,特装展中最普遍的类型是钢木结构,木材使用量占比较大,但随着铝合金构件的不断丰富,可重复使用的金属原件在特装展搭建中的使用率有所提高,木质材料占比也小于原先调查数据中显示的九成。

2.展后材料处理

由展会现场调查了解到,特装展参展商的展后材料一般交由第三方公司处理。在调查问卷的填写中,3/4的参展商在展后材料处理方式上选择“联系回收公司回收”。而这里的 “回收公司”指的是由承建商联系、参展商托付其完成展后材料的清运工作的第三方公司,参展商并不了解展后材料的具体处理方式。

展位搭建多以汽钉联接展览材料,撤展时,若是将展位拆分所需要的时间是搭展时间的数倍。为快速撤展,展会结束后,会在展台承重主力墙和承重柱上栓上钢丝绳,同时往不同方向拉扯,再将破坏后的展台运往垃圾收集处进行焚烧、填埋等处理。

粗暴的展后材料处理方式如焚烧、填埋等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给环境带来污染负担。可见展后材料的处理方式并不符合绿色展会的“3R”原则,并没有达到展后材料的再输入的要求。

3.材料的再输入

有展后材料的再输入目前处于空白状况,展后材料回收利用体系仍未建立。

學者指出,[3]展后材料(如木材合板)带有铁钉及涂料,难以回收利用,只能通过焚烧销毁。而且,部分材料如胶合板、刨花板、网格布等,虽然可回收利用,但也并不是可以无限次循环再生的,塑料材料再加工之后的性能就变差了,无法多次回收再生产。

材料的回收率低下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回收难度大,为缩短撤展时间,展后的粉碎性拆卸严重破坏材料,大大降低材料再利用价值,且展后材料种类复杂且带有铁钉涂料等,回收处理工作量大;其次是缺乏市场,回收再加工后的材料并不具备市场优势,使用崭新的材料搭建展台的价格并不比使用二次材料高,相反的,崭新材料具有延展性、可塑性高等优势。

回收难度大、产业利润低等因素限制了材料回收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市面上没有针对会展废料进行整体回收的企业,撤展后,搭建商也没有对搭建废料进行分类后分别交给不同的废料回收企业。这个市场空白导致了搭建废料在清运出场馆之后再也无人管理,材料能源只能单向低效地由环境流向市场,展后材料无法再次流入市场。

二、材料循环系统问题分析

本次会展现场调查中,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展后材料能被回收,再次利用。这说明参展商和搭建商并非是没有环保意识的,而使用“一次性材料”搭建特装展位仍是整个行业普遍的做法,这是因为会展物料循环系统仍然存在空白环节,而再生能源输入的环节仍然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

1.新型展览材料的研发困难

从目前展览材料类型来看,展览材料多为一次性使用。木质材料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而塑料、纺织品等则有难降解特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金属构件材料,可拆卸并多次利用,但存在造型局限性。

这就要求展览器材企业开发新的展览材料,一方面,研发性能突出的新型环保材料,为展位设计者提供更多选择;另一方面,对于已有的环保材料,展览器材供应企业可创新标准化构件造型,丰富构件组合后的造型形态,特别是展位的架构造型形态,以满足会展市场需求。

目前市面上可供会展设计者选择的环保型展览器材种类不多,而环保材料的匮乏从源头上限制了会展物料循环系统的推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展览企业对器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展览材料的开发工作投入风险大、见效慢等原因,导致展览企业少有在设计和技术创新上投入;二是环保器材市场需求低,金属构件价格较高且形式较为单调,作为临时搭建物不符合参展商营造商业气氛、降低参展成本的需求。

2.展位设计缺少环保理念

展会设计环节中减少能源的损耗、使用环保的展览材料可直接影响材料输出环节中展后材料的回收情况,进而影响材料的再次输入。

如样本数据所示,会展材料使用环节中,木质材料、塑料、纺织品这三类材料回收难度大,但仍旧展位设计中所占较高比例,损耗大量自然资源。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展览特装展绝大部分以木质材料为主,在用材、结构、施工等方面还沿用传统做法,展会的设计重视整体展示效果而不求所用展览材料,这是参展商和观众对展会的普遍诉求。使用非环保材料是业内普遍做法,而且是参展商和观众的需求,这也进一步引导展位设计的走向;二是专业人才匮乏,我国会展业起步晚,设计人员多由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行业转型而来。受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从事会展设计时,展位设计者更关注展现展位的艺术性,而忽略会展的时效性和环保要求;三是材料的限制,环保材料类型和展位构件造型较少,环保材料上的局限也是展位设计者选择非环保型材料重要原因之一。

三、完善展会材料循环系统的途径

1.营造绿色展位设计的氛围

会展行业的经济带动性,能为会展活动举办城市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能够大大促进会展业所在地的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倡导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相关奖励政策及设立环保器材研发基金,支持、鼓励新型展览器材的研发,将极大推动展台绿色搭建工作。

此外,展览的主办方可与回收企业进行合作,对撤展后的搭建废料进行整体打包回收,由回收企业对搭建废料进行分类及循环再生,对于使用再生资源作为搭建材料的参展商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此推动绿色设计、绿色搭建氛围的形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低碳环保、提高展台利用率。

2.展览展架及联接件的开发

传统展位搭建中,展架联接件拆分时间长,故为缩短撤展时间,展后的拆卸工作往往破坏了展后材料完整性,降低了展后材料的回收价值。若是想在短暂的撤展时间中,尽可能保证展览材料的回收价值,展架联接件的研究和开发十分关键。

另外,展架联结件的研究有助于实现金属展架的组合多样性,提高金属架的在空间造型上形态表现力,这也有助于提高金属特装展的使用率。

3.设计材料应用标准的规范

从目前国内情况看来,在特装展中大量使用非环保材料是整个行业的普遍做法。那么,要转变这一市场模式并且打开环保材料市场,仅仅靠环保理念的宣传和部分参展商的带头作用仍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应制定规范的展览材料使用条例,大范围统一展览材料的应用标准。有了相对规范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为推动环保材料市场提供方向支持。

由展位设计入手,除了制定规范的展会设计的材料的应用标准,还应针对从事展位设计人员开展行业准入资格考核,系统学习展览材料使用标准,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从这两方面推进,更广、更深入地将“绿色会展”理念的根植入于展位设计者心中,由环保材料需求反向推动环保展览材料市场的发展。

4.监管及奖励机制的强化

在绿色会展政策推行之初,各级會展业主管部门作为主要推动力量有必要加强监管制度,另外,还应奖惩结合,制定积极的奖励制度有助于推动会展行业地健康发展。

有资料显示[4]自2014 年2月,商务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印发 < 广交会绿色发展 计划 > 的通知》,明确从第 115 届广交会开始全面实施广交会绿色发展计划后,广交会绿色展会普及率有了明显提升,至第 118 届广交会,绿色展位普及率达到 85.6%。第一、二期特装展位搭建材料废弃物与上届同期相比分别减少 27.86%、31.13%。

在此过程中,广交会通过与交易团和29 家重点参展企业进行座谈提出明确布展要求,进行政策引导和实施方案讲解。此外广交会积极推行绿色特装奖评选活动、将绿色发展计划的成效列为组展工作考核和奖励的参考指标,在下届展位及展位位置安排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获奖参展企业。

严格公平、奖惩分明的监管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广交会绿色会展的发展进程,广交会的成功范例值得借鉴,这也说明了监管及奖励机制推行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付连英.绿色会展大有可为[N].国际商报,2016-06-07.

[2]何军.论我国绿色会展设计的实现途径[J].社会,2011(318):176-177.

[3]冯娴慧,钟梦怡.会展工程产业的绿色发展路径:基于样本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5):111-116.

[4]颜思远,童琦.绿色会展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交会为例[J].企业导报,2016(14):60-68.

作者简介:范娜娜(1983-),女,山东潍坊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学部副主任,企业管理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工商管理研究。

李燕珊(1995-),女,广东揭阳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15级学生,主要从事会展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1.2017年广东省自筹经费类科技计划项目—《Using Everywhere会展材料再利用系统开发的创业联盟组织建设》(项目编号:2017ZC0354);2.2016年度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绿色会展理念下,展会物料循环利用需求调研—以广州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