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惯例规则,推进四川自贸试验区金融体制建设研究

2018-04-21 10:26李优树罗静刘扬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际惯例金融体制对标

李优树 罗静 刘扬

摘要:2017年4月四川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推动了我国内陆与沿海地区协同开放的新局面。在自贸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中,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是重头戏之一。国外自贸区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我国已建立的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在金融制度方面的先试先行都为四川自贸区的金融体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本文对标分析国内外自贸区金融体制建设的制度成果,由此提出四川自贸区金融体制建设的总体方案。

关键词:四川自贸区;金融体制;国际惯例;对标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4-0-03

引言

四川省作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叉点和联动点,担负着区域创新发展示范的重大责任。然而,四川省地处内陆,成都相对于一些天然条件优越的沿海、沿边城市,存在着开放口岸较少,交通不便等问题。在当前的战略使命下,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四川破解天然制约因素,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全国中心城市指明了方向。

从国内外自贸区的经验来看,优惠政策不是关键,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才是核心驱动力。其中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有利于促进贸易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如果金融部门无法与国际接轨,贸易投资自由化则难以实现,因此,在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总体框架中,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是重头戏之一。我国已建立的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在金融制度方面的先试先行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奠定了基础。对于四川自贸试验区来说,在国内外成功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自贸区金融体制建设道路,第一,有助于拓展成都金融服务功能,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第二,有助于成都加强对外经贸合作,进而提高成都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第三,有助于成都进一步加强对标管理工作,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第四,有助于打造成都西部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全国东中西部协调开放。

一、国内外自贸区金融体制建设分析

(一)国外自贸区金融体制建设分析

纵观各自贸区的发展,国外自贸区最初区位条件不同,功能定位各异,其管理水平的差距也比较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国自由贸易区的管理已逐渐趋向规范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行政、贸易、金融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对标国际惯例和规则,首先需要研究世界各成功自贸区的金融体制。

目前世界上成功的自贸区在金融体制的建设上基本是基于西方金融深化理论的观点,秉承金融自由开放的原则,来建立自贸区的金融相关制度。笔者梳理了美国纽约自贸区、巴拿马科隆自贸区、新加坡和荷兰鹿特丹自贸区作为国外自贸区的典型代表性,其金融开放制度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自贸區金融体制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即都是以金融开放为核心,如放宽对利率的限制,取消外汇管制,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等。同时拓宽金融服务功能,允许更多新金融工具在自贸区范围内使用,对金融机构的种类及经营活动范围的限制也更少。

(二)国内自贸区金融体制建设分析

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运行以来,中国自贸区建设发展迅速,短短4年便形成了“1+3+7”的战略格局,自贸区的地理位置也由东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内陆扩散。我国自贸区作为改革高地,在金融领域创新的目标是要发挥带动示范,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区内实体经济发展和投资贸易便利化为目标,创造金融服务的良好环境。总体来看,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四个自贸区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在金融体制方面的创新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具体金融制度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金融开放创新主要体现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金融监管五个方面。同时,由于我国各自贸区具有不同的区位优势,其定位和动能也各不相同,为了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各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也是各有偏重,金融创新的进程、措施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如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第一个自贸区,围绕着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在金融创新领域的权限较大,金融改革的力度也更强。随后建立的第二批自贸区基本是在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复制和拓展,但由于区位优势的不同也是各有偏重,其中天津自贸区以融资租赁业为金融创新重点,同时注重引领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广东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则是依托港澳和台湾,其金融创新注重与港澳及台湾的金融合作。

二、构建四川自贸区自由开放的金融体制

在以上对国内外自贸区金融体制的分析研究后,不难看出自贸区的金融体制创新路径都是以金融开放为核心,拓宽金融服务功能。并且各自贸区由于区位优势和功能定位的不同,也有各自具有特色金融创新举措。对标国内外自贸区的金融体制,在总结各自贸区金融创新举措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出适合于四川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体制建设,一是坚定不移地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二是在现有金融服务上继续扩宽金融服务功能,三是推动西部各省金融服务合作,以此来扩大西部地区的金融互动,为四川省构建西部金融中心奠定基础。

(一)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1.推进利率市场化

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有利于优化资金配置效率。因此应该逐步放宽或取消对区内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在这一点上,四川自贸区可以采取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参照其他自贸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先建立发达的货币和资本市场,其次对市场交易型金融工具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是对存贷款的利率改革[1]。

2.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有助于提高金融中介的效率,吸引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推动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因此需要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与四川自贸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完善人民币涉外账户管理模式,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各类境外融资活动。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允许自贸区与境外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二是逐步放宽自贸区与境内区外的资本项目管制。通过这些途径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从而建立开放的金融体制。

3.放松或减少外汇管制

放松或减少外汇管制有利于推进外汇账户设立和资本项目开放,并且能够为跨国公司的资金管理和跨境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外汇便利。具体来说,要求对外汇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使自贸区的外汇管理接近国际制度。因此要求相关部门一是要简化外币资金池管理,拓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的企业范围,促进四川建设成为跨国公司、集团企业的资金中心;二是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备案手续,逐步允许自贸区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资金按意愿结汇。

(二)拓展金融服务功能

1.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有利于提高资金的流通效率,降低区内企业的资金成本。四川自贸区发展离岸金融需要汲取新加坡等自贸区的成功经验,更要关注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业发展实践。借鉴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一是可以采取上海自贸区的“总额+账户控制”模式;二是要注意在自贸区建设初期对离岸金融业务的全方位监管和备案;三是制定相关条款监控和引导资金的具体流向,防止离岸金融冲击国内金融市场,使离岸金融更好地倒逼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提高自贸区金融市场的效率。

2.创新支付结算方式

支付结算方式的创新,有利于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也有利于降低区内企业的交易成本和资金流动成本。因此要推进自贸区内企业和个人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的结算业务创新,推进人民币区内跨境集中收付,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模式。四川自贸区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需整合程度片区、青白江片区和川南临港片区3个片区的特色和功能,发挥制度创新的协同效应。

3.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入区设点,推进新型金融机构集聚创新

区内金融机构的完善有利于区内企业融资的便利,提高区内资金流动的效率,为企业的各种资金需求提供服务。因此要鼓励传统的金融机构:银行业机构、证券业机构、保险业机构在区内设点经营;同时要推进一系列新型的金融机构,如:金融托管服务机构、金融租赁公司、产业投资基金、消费金融公司等入驻,为企业投融资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4.推进新金融工具的使用

推进新型金融工具的使用,建立区内完善的金融市场,满足不同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需求。第一,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四川自贸区建立以来,一直在积极试点互联网金融创新,目前已推出全国首款“互联网+”的科创融资产品,未来将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第二,开展绿色金融。鉴于我国目前还处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初期,在自贸区建设中融入“绿色金融”的概念具有重要意义,四川自贸区要加强对区内绿色金融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争取绿色金融先行先试政策,探索绿色金融实践。

(三)推动西部各省金融服务合作

1.先行先试建设西部各省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加快西部各省金融业的合作集聚,将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建设辐射至西部各省。第一,加快四川成为西部地区的金融业集聚区。这就要求四川自贸区优化金融市场秩序,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国内外金融企业在四川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逐渐形成金融企业集聚态势。第二,将四川打造成西部地区的服务中心,加强金融服务行业企业的集群发展,扩大金融服务中心的辐射能力[2]。

2.推动西部各省金融机构合作创新

目前西部各省在金融资源配置运用的能力普遍不高,在现有情况下,没能够有效的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同时这种情况直接降低了西部各省市银行机构资金的运用效率,使西部各省对地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下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推动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西部金融合作机构就变得尤为重要,建立西部各省合作金融机构,同时引入其他省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区内,促进西部资金的便利流通,有利于形成区域间金融服务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

3.推动西部三大自贸区金融合作

在7个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重庆自贸区、四川自贸区和陕西自贸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自挂牌以来三大自贸区都将金融体制建设作为自贸区体制建设的重要领域。尽管三地在自贸区金融制度建设上存在着合理规划,但如果缺乏足够交流与合作,容易导致三个自贸区在金融制度建设方向上出现同质性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发展水平、利益诉求的不同,地区也存在发展摩擦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对三地自贸区的金融建设展开沟通与合作,由三地自贸区政府牵头,尽快建立自贸区协调发展领导小組,负责研究自贸区发展规划,协调各地自贸区的利益。

三、加强金融监管,稳固推进自由开放的金融体制建设

根据国内外自贸区金融体制建设的经验,自贸区金融体制要以开放为核心,同时拓宽金融服务功能,这都要求放开对金融领域的诸多限制,建立自由开放的金融体制。但是仅仅依托放开金融限制可能会对我国国内金融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扩大开放的同时也要加强金融监管,稳固推进四川自贸区金融体制建設。

(一)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监控系统

根据金融监管“监测—分析—预警—干预”的逻辑递进关系,四川自贸区可将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设计由监测系统、分析系统、预警体系和干预机制四个相互衔接的有机组成体。监测系统实现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判断资金是否异常,预警体系对风险因素进行跟踪,评价风险并发出预警信号,干预机制对风险进行预估和监管。四个监管部分紧密相关,构建统一完整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系统。

(二)建立以全面监测、现场检查的事后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外汇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加之“负面清单”的推行,自贸区金融领域的监管也可以逐步取消事前的审批需求,转而建立全面检测、现场检查的事后监管体系。首先,强化对跨境资金的流动监管;其次,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对跨境资金的实际状况进行评估和判断。这样形成一整套事后监管体系,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也能提高监管效率。

(三)强化部门间合作,提高监管效率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仍然存在条块化的问题,不同的监管部门都会根据自身职责建立监管平台和数据采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信息交叉,资源重复浪费。综合其他国家自贸区的金融监管体制来看,部门间的合作能够减少信息的重复采集成本,因此,我国自贸区可以资源共享方式促进各监管部门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林伟,高劲.上海自贸区利率市场化的SWOT分析及政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4(7):70-72.

[2]赵伟.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罗素梅,周光友.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资本流动与利率市场化[J].上海经济研究,2015(1):29-36.

[4]丁剑平,赵晓菊.自贸区金融开放与改革的理论构思——基于要素流动速度不对称视角[J].学术月刊,2014,46(1):29-37.

作者简介:李优树(1966-),男,汉族,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投融资领域研究。

罗 静(1994-),女,汉族,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世界经济专业,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 扬(1994-),女,汉族,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世界经济专业,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名称:对标国际惯例规则,推进四川自贸试验区金融体制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7Z44。

猜你喜欢
国际惯例金融体制对标
政策决定还是市场选择?——基于历史角度的比较金融体制考察
胜利海上油田在对标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胡春华强调:对标对表目标任务 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基于金融体制改革下银行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思考
对标对表 务实重行 扎扎实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铜梁大地上
某N1类车辆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对标及改进
国际私法视野下的国际惯例
过犹不及——从两岸金融体制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有一种忽悠叫国际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