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思促学习,点拨为高效

2018-04-21 03:48李习标
祖国 2018年5期
关键词:提问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李习标

摘要: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提问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增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恰当的提问还能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文章将围绕善于构建有效的问题导入情境,提问要控制数量,确保针对性更强,提问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开拓思维天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等几点展开可行性研究,旨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教学 有效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还能锻炼他们的各项能力。可以说,课堂提问和有效性以及问题的科学设计一直都是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对象。课堂提问教学的效果离不开教师对相应提问策略的选择和优化。因此,本文从课堂提问出发,浅析几点有效见解。

一、善于构建有效的问题导入情境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素养不断发育和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构建生动有趣的问题导入情境,依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和理解相关知识。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在提问时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生活现象牵引学生进行思考,为更高效地去解决问题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分析“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陪父母一起去逛超市的生活化情境,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片段播放让学生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兴趣,而且还能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生活化理解。

二、提问要控制数量,确保针对性更强

众所周知,不是提问越多,教学效果越理想。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推进性,一节课的提问数量也要讲究科学性。问题设置过多,会显得问题零碎,缺乏思考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的系统思考和分析问题;发问提出过少,无从下手,长此以往,学生也将逐步失去思考的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经常用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设置的“问题”,变着法子引导学生去找自己满意的“标准答案”。这种“只顾数量,不求质量”的提问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遵循着一问一答的模式,导致他们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看似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这种提问形式是非常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结合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在提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当控制问题的数量,要保证提出的问题更具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问题的应有价值。

三、提问的语言要简洁明了

小学数学学科的语言具有简明、严谨等特点,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因此,数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仅要估计这种符号化的特点,同时也要使语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提问时要表述清楚、明确到位,切记不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如果教师在提问中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问题的要点,导致他们在答题时离题万里或不能作答。比如,“40÷5,40是什么数?”这种提问就不准确,因为学生可以回答40是偶数,也可以说是两位数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遵循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将语言再次精确化,提问:“在这个除法算式当中,我们称这个40为什么数呢?”这种精确的提问,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效率也是非常高效的。这样的提问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的有效途径。

四、开拓思维天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师生间常用的一种信息交流的手段。而且小学生的积极思通常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关键处设计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出来。例如,以“分香蕉”为例。当学生看完图(有一堆香蕉共12根和两只猴子)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图后,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图中有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几根?

结合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最后再汇报结果。

结果:12÷2=6(根),再让学生观察算式中“12、2、6、÷”各表示什么?整个式子又表示什么?再进行小结,像这样有除号的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用除法计算。接着再提问:同学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生1:因为12里有2个6,所以12÷2=6。

生2:用小棒摆成2堆,每堆6根。

此时,大家的思维都非常的灵活多样,他们也都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开拓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習激情,进而使教学达到举一反三之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在探究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敢于提出问题,数学教师在设计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如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以此来不断维持学习活动的适当难度,不断向学生指出讨论中有争议的部分,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反思、总结中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都能在问题的激发下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中。

参考文献:

[1]高向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方式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12).

[2]成安宁.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新思维数学”教学体系——张天孝老师访谈录[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03).

[3]张良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归因及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2,(22).

[4]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曾启润.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12).

[6]魏平等.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现状调查及策略探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和县店子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提问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