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浅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2018-04-21 03:48杨喆
祖国 2018年5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特色

杨喆

摘要:继邓小平“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理论,江泽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胡锦涛“和谐社会”本质属性理论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幸福”等,具有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本质性理论,不仅能够相互结合马克思主义和政党理论,还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使“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得到了很好回答,其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的创新发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在延循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在苏东剧变教训的来源根基上,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邓小平作为我国新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站在生产力的角度上,提出了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并对多个方面证实了这一论述,另外也进一步证实了社会生产力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主题。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已经逐渐找到了认识这一问题的科学路径,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只有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路径,即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从实践出发不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为社会主义建设给予更好更正确的指导,才能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在2014年6月30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在共产党成立93周年之际提出这论断,其目的不仅仅是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还回顾了共产党发展历程,以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点。2016在年7月2日,習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一要求,这不仅代表党对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是党的根本使命。习近平站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角度和未来中国发展全局的角度上,对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努力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历程进行回顾,有凸显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还对党的引导革命、共产主义建设及社会改革的宝贵经验进行总结,主要也是为了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近日在央视不断有记者采访各地人民对党的要求和希冀,以上种种均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党的领导的高标准、严要求,“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这不仅很好判断了中国共产党与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还重新认识 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无产阶级政党的地位,同时还认识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使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有了更加可靠的判断依据及理论依据,最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推动下得到了发展和进步,进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以往的经验不难发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使社会主义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改革和建设党,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稳固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使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主体发展的位置上,最终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所周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规范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行为,还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保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不然就会增加中国社会主义政党会议堕入西方议会政治的危险,所以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共产党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顺利建设及发展,才能有效结合才实质性民主与形式性民主的有机结合,最终反映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面之所以强调党和人民的关系,不仅是因为两者都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还因为两者直接关系着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政治生活发展、中国政治发展,所以一定要在发挥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活主体作用的同时,一定同时要发挥好人民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人公作用,即一切政治活动和社会主义发展活动都是围绕着人民进行,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要强调党的领导重要性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党自身建设一定要符合人民实际需求,以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多个理论架构组建而成,具体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分析如下:第一,符合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治国思想及是最新理论指南;只有符合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治国思想,将不断更新的最新理论作为党的领导的重要杠杆,才能使我国成为走在理论发展道路上的前驱者,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本质特征,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不断完善和更新。第二,反腐运动的积极开展,有效教育共产党党员干部,并且为党员在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素质提高作用,只有使共产党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才会最终提高整体干部队伍的综合水平;党员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对我党的领导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我党才会更加发展壮大,我党高精尖人才才会得到合理的提拔,解决了冗官的积病,使得我们党员的队伍更加精英化。第三,先进的理论对共产党起到了很好的武装作用,并为共产党党员干部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后盾,使党的执政威信得到了提高,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理论建设的完善才会更好的对基层下达党的指令,使党的理论保持先进性,永远走在理论建设的前列,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才是最恰当的选择。第四,加强共产党建设,以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能力,最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及本质特征,使中国社会主义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共产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党的领导机制不断完善,领导能力不断提高和加强,我们党的绝对领导能力作用才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特征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永葆先进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追求人民幸福

习近平在2013年11月15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会上发表了政治宣言,其讲话的态度非常热情,并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说道:“不管是在什么年代人民都对美好的生活产生向往之情,这便是每个时代执政者们所努力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共产党执政工作的奋斗目标”,这便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方针。在之后习近平还参加了《文艺复兴》展览会,并在展览会上强调:“国家富强、振兴民族和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共产党作为执政者必须以站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并以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的前提下,不断改善民生,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近些年来,关于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已经得到完善,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一方面不仅推动了各大产业发展,还提高了我国就業率,缩短了各领域之间的差距,同时还很好的平衡了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并对社保和医保进行了改善,使我国民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幸福安康。另一方面,民生改善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发展,所以国家繁荣昌盛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对此,加大经济建设,对民生改善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理应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注。在建设经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以人民实际利益为出发点,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第二,以人民幸福安康作为党的工作出发点,不断促进小康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主义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做到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才能确保人民幸福。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我国领导人全心全意的将重点放在了人民幸福上,人民过得幸福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所追求的目标,随着医保的不断完善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治理,人民有了安全感,有安全感才会有幸福感,国家是我们人民坚强的后盾,只有国家不断强大,人民才会真正得到幸福。如今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特朗普访华,我国的壮大不断被世人所接受,国民有了坚实的后盾,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信心和自尊不断提高,那么人民幸福指数上升也是利索当然,我们党的执政成果才会得到全世界的肯定,只有不断地追求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才能得到应有发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

在中共十八大上特别指出:“我国治理的根本在于‘法治”,这就意味着我国在建设很高发展社会主义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对于“法治”在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上还发出了相关通知,再次强调“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本质要求,理应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例如,2014年10月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知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不仅是治国基本方针,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更是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已经在宪法的规定下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原则,所以各级政府要根据党制定的法律法规向下推行依法行政,并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党委和中国政府相互之间的关系。

探究依法治国,发现在中共十五大时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被确定为基本治国方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新时期,法治建设又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又加上“依宪治国”。如今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依法治国更是引领了我们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稳定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方面,都需要法治建设能启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这些要求都需要依法治国予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立足新起点,也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必将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从而更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让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综上所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新的发展,笔者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角度,通过党的领导、人民幸福、依法治国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因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各国的具体实际才能急需发展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的发展就会遭受损失,发挥不出其应有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而保障社会主义性质的最重要力量,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力量,实现共同富裕是有步骤的,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将把握社会主义本质作为不断进步的理论基石,我们要牢牢把握十九大的新内容,更深刻的理解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杨新铭.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5,(02).

[3]林志友.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及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5,(06).

[4]高为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J].理论园地,20014,(06).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特色
坚持党的领导
特色种植促增收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