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莹
按照传统工序,造船前,匠人会先制作出微缩模型,之后按比例放大,做成实体大船。后来,木船逐渐被取代,但这门始于宋代的制作船模的手艺却被周家传承了下来。
在周平东制作的古船模型中,以上世纪60年代出没于长江、嘉陵江的“麻秧子”最为常见。这种船宽头窄尾,不易碰撞到水下的暗礁,非常适合在激流险滩多的三峡流域航行。如今,虽然时代变了,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的记忆没变。对于稍微上了年纪的“老重庆”,“麻秧子”是他们共同的回忆。通过周平东的“麻秧子”,他们找到了共鸣。
周平东曾接受一位客户的定制,复原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朝船。从房檐、斗拱到窗棂,将中国古建筑的精华浓缩于方寸之间,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汴河之中。为尽可能真实地复原古船造型,周平東在女儿的协助下,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走访有关专家,然后凭着多年的经验绘制出古船的外形图和每个部件的施工图。
由于制作船模需要将船体结构大到龙骨、船舱,小到船橹、船锚等完全复刻下来,窗棂最小的直径仅1毫米,榫、卯只有0.6毫米。“甚至不到牙签的1/2。”所以,船模制作也是一件特别费眼力的事。由于常年用眼过度,已经影响到周平东的视力。“现在,父亲的视力越来越差,我有责任把这门家族技艺传承下去。”现在,周平东的女儿周南馨也跟随父亲的脚步,全身心投入到这门手艺中。她学古船制作是父亲的希望,而她的希望是:“这门手艺以后能在我的孩子的手上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