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我们不曾理解的爱

2018-04-21 03:06徐灵芽
读者欣赏 2018年4期
关键词:弟妹亲情家人

徐灵芽

有没有

哪一个重大的时刻

你觉得自己正在经历

情感末日?

是情场失恋?

是商场失意?

是友情终结?

还是亲情崩塌?

或许我们可以代入这样一个场景:你成年之后就独自一人在外漂泊闯荡,有着隐秘的性向(这是家庭成员之间疏离与对立的一个前提)。你有一个家,妈妈、妹妹、弟弟,还有一个未曾谋面的弟妹。之所以未曾谋面,是因为你已经12年没有回过这个家,某一天,你突然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然后你决定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家人。

于是,在一个周末,飞机落地,你打开了家门。

这就是多兰电影《只是世界尽头》,也是邵斯凡版话剧《只不过是世界末日》故事的起点,而后向前涌动,途径一个悲伤的內核,最后流向光明灿烂与污浊暗流交融的世界尽头。

就像每一个悲伤的故事都会穿一件甜美的外衣一样,《只不过是世界末日》的那件外衣叫—归家,我回家了。

无论你经历了疲惫、无助、遍体鳞伤,还是成就、荣耀、出人头地……最终都想要回家,但家究竟能不能成为你的归宿和港湾?

歌曲《Home is where it hurts》悄悄响起,伴随着归家的脚步,苍凉、叛逆,像旷野上奔跑的风,应该有人觉得难以忍受,也会有人觉得很带感吧?

在周末这一天的时间里,陆毅和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对话,每个人都个性鲜明。弟妹表现出的是沉默和无可奈何:“不会改变任何事,这不是我的角色,对吗?”妹妹既叛逆又依赖,她和陆毅讨论自由和青春—我们执拗又努力地去过这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妹妹是找寻自我的那个。无厘头妈妈有的是思念和爱:“我不了解,但是我爱你,谁也不能夺走我对你的爱。”弟弟虽然犀利、暴躁、不耐烦,却实实在在是个温柔的人,他真正的懂陆毅,用自己的自由换了陆毅的自由,不然谁甘愿困于家的囹圄?世界那么大,谁不渴望自由和冒险呢?

每个人在末日的情感点都有所不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处理和表达方式。

家人喋喋不休地跟陆毅分享这12年里他未曾参与的家庭生活,以及家里的一切,每个人都在说着一些什么……就像在和他做最后的告别。陆毅很多个可以脱口而出的瞬间无一例外地变成了欲言又止。他的话很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倾听,微笑,或许这是一个缓解尴尬的好方法。

这个过程中,他们彼此对话,又似乎毫无联系,不断地爆发争吵又重归于好,让人疲惫。

家为何会伤人?我们为什么很容易就去攻击“亲密关系”里的人?大概这就是有恃无恐吧,因为我们心里都清楚,家人怎么都不会离开我们。

最后那次爆发让人觉得颇为痛快,酣畅淋漓,但这种感觉过了之后是清晰的难过,还有不可名状的伤悲和难以言喻的解脱。

情感末日,只不过是世界末日。这就是家啊。

《只不过是世界末日》,其实是个很中国的故事,里面弥漫着看不见但无处不在的说不口出的爱,被血缘关系所牵绊的、毫无理由的爱,这种爱几千年来根深蒂固。

你爱你的家人,这需要理由吗?

但它又中国得很不纯粹,幸好如此。中国人的亲情用戏剧的方式表达的责任和道德感占多,它需要站在一个小山坡上制定标准,讲究孝道,但那不是爱,只不过是人骨子里原始奴性的启动器罢了。

而在《只不过是世界末日》中,这种亲情的表达显得更为难能可贵,它有些惊慌,有些尴尬无措,甚至有些犹豫和勉强。

故事最后,黄昏的光影静默而温暖,陆毅什么都没说,只是选择了一个人再次离开。这样的结局竟然让我想到一个词:慈悲。

陆毅在家人的希冀中继续保持沉默,只要他还活着,对家人来说,就是解脱,所有人的解脱。

请记得,如果你是陆毅,这不是一个玩笑,因为一旦你接受了这个设定,把所有的冲突矛盾和看似难以忍受的喋喋不休,代入到这个设定中—你就可以感受到那些细腻、温柔却欲言又止的细节的力量。还有不可名状的伤悲和难以言喻的解脱。

猜你喜欢
弟妹亲情家人
亲情的滋味
我的奇葩老妈智慧多
我的家人
姐妹儿,请你对我妈好点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记住生日有隐情
假如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