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我发现在青年教师课堂上总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思维紊乱不知所云;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教师课前没用心做好备课,所以才使得课堂不能如愿。那么为什么要备课,怎么样备课呢?浅议几点思考如下:
一、为什么要备课?
(1)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更是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一个人的成长,是在矛盾的冲突与认知的选择上经过尝试而获得的,而备课就是教师对教与学的一种认知,在认知的过程中发现矛盾而最终因学生需要而做出多种选择之后预设的教学思考,只有历经了这些选择与思考,教育工作者才能成长。反之不经历这些,这位教师就相当于还站在门外,根本不是为教书育人,为传道授业解惑而来,那样就更谈不上成长了。
(2)生动有效课堂的需要。生动有效的课堂,是充满着师生互动时的灵气的。如果没有备课时的全面思考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如果没有上课前的成竹在胸与充分準备,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与旁征博引。一个教师备好了课,不一定就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
(3)学生高效学习的需要。每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如果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跟着一个毫无准备的教师学习,就会觉得时间是如此的漫长与无聊,教师也会因学生的听课状态不好而觉得课堂无趣甚至莫名生气。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就更谈不上高效学习了。可见,为了学生们的学习,备好课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怎么样来备课?
1.由本及人
“本”意指教材、课标。但凡成功的教学都与教师深刻理解和恰当处理教材有关,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经过很多专家论证并实施的,我们要学会从简单的教材中读出学科的特点与内容。例如数学教材里,例题的作用是让学生获之以“渔”而非“鱼”,让学生掌握方法举一反三。可有的青年教师往往把例题当习题,这是一种很局限的认识,导致课堂上“牵”得多,不敢放手,学生因此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另外,教师读完教材,一定要读课标。比如数学教学中的“统计与概率”涵盖了一至六年级,每学段的课程目标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们准确把握课标要求,不要人为超越或过于简单而达不到学段目标。
“人”意指学生学情。教师要上好课,既要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兴趣等情况一无所知,纵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 “人”是生动的,而非一成不变的。但是有些教师的教育是如丰子恺笔下的漫画《某种教育》一般,把人当成标准化流水线上的产品,这是一种可悲的教育。备课备学生,主要是备他们的知识背景,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的情感状态、多数学生的需要、学生建构上的困难等。
2.由学到教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学定教,必有优法。备课时教师既要顾及教法,又要注重学生的学法。教法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学法解决的是学生学的问题。所以教师备课时要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教法是教师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教法和学法有时是通用的,我国常用的教学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教师只要以学定教,就一定能选出合适的好方法。
3.由面到点
备课时教师的知识体系架构很重要,青年教师们一定不能当井底之蛙,不能只看一节课的内容去备课,而是要全面了解所教学科的宏观要求与微观设计。因此,教师们备课时首先对学科在学段中的整体要求有所了解;其次是了解本册内容在这个知识体系里的要求;再次看这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最后落实到本堂课来认真分析本堂课的目标,根据学情进行设计。因此有条件的小学一般都会让青年教师进行大循环教学,让他们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以便更好地了解所任教学科在小学六年的架构体系。
4.由少到多
学校推行的集体备课能融众家之长,青年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其中,抛出自己所思,向优者学习,这样多种形式的备课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备课时建议青年教师先一个人思考,再参与集体备课,与其他教师进行思维碰撞后自己进行二次备课,收集分析更多的资源材料,让备课更趋成熟完善,最后进入课堂,相信一定会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备课如何写教案?
在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时,我发现他们撰写的教案不太规范,感觉有的缺斤少两,结构不规范,教案里落下很多环节;有的层次不清,含糊文字一大片,设计板块不明了;有的如同课堂实录,将教师说的话、学生的回答全然设计在教案里,有如一个独裁导演演尽了师生角色,这一定会限制课堂里学生的灵动思维。如何写规范的教案呢?
1.结构要完整
一篇教案也如同一个剧本,要素要齐全。一般来说撰写教案时要“十有”:有课题、有内容、有目标、有学情、有重点、有难点、有准备、有过程、有作业、有板书、有反思。其中教学目标要根据课标与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设定;学情是分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析他们的需要与困难;教学准备一般指教具、学具的准备,即本节课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实物、课件等;教学过程要设计好创设情景的导入、师生合作的交流、课堂效果的反馈、课堂教学的小结等;板书设计要直观精练,易归纳小结,易引导,纲领性强。
2.课型要完备
但凡进课堂,就肯定有教学的内容。有的教师认为只有新授课才要备课,这是错误的。课型一般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测试等,不管是什么课型,我们都要备好课才能进课堂,因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相同的,这就更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练习与巩固。
3.反思要及时
课后的教学反思是教者课后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也称为教学后记。新的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写教学反思,要讲究短小精悍、平中见奇、快捷及时,可以围绕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的不足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的学习是否与教案设计相统一等具体问题进行。
青年教师们涉足三尺讲台,起初会有茫然与困惑,这很正常,但一定要相信,有备而来是给自己增添信心的动力、源泉,只有充分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备好每一节课,才能成长自己、成就学生。
参考文献:
[1]曾文婕.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