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与思考

2018-04-20 06:30李升恒
教师·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人文设置

李升恒

一、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目前的中职教育注重对操作性强、技术性强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过度重视专业课程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得中职学校学生虽然在技术上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由于受到的人文教育水平过低,仍然不能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据调查发现,很多人认为选择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差生”,进入中职学校也仅仅为了掌握一门技术,因此有部分中职学校直接把人文课程当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任意删减教育课时,将原本的人文课程改为专业课程。据笔者调查,还有部分中职学校为扩大招生,不考虑自身的硬件条件,盲目地跟随社会热风,大量地开设社会热门课程而由于学校的经费有限、条件不足,教师只是在专业课程上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学生不能实操实训,导致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教学层面上。

二、中职教育课程设置要点与实践

1.重视基础,突出专业,实现课程设置的全面发展

據调查表明,企业对于员工能力的要求中,更注重员工的情感意识、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所受文化教育时间较短,文化基础较差,且许多学生为独生子女,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情感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际关系相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设置课程时,中职学校应提高文化基础课程所占比例,优化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加强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忠诚度等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质量,实现学生基本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使学生既拥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还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增加文化基础课程的同时,中职学校还应拓展专业课程。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所学专业课程,但目前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相对狭窄,使得学生们不能顺利地适应相关职业,更无法跨行业进行工作,从而加大了就业压力。为解决这个问题,中职学校应该以某一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为主线,对该专业以及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适度拓展与衔接。

2.瞄准市场,动态设置,实现课程设置的持续发展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生产不断地对技术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保持一成不变,不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更新,就难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员。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中职学校设立的应用课程,要不断地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技能实训课课时,增加实习、见习的时间和机会,切合实际、因时因地开发出当前社会需要的适用性课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实现课程设置自身的持续发展。

3.学生主体,能力本位,体现课程设置“以人为本”的精神

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课程的开发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学生才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因此,课程的设置应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优先考虑其专业及工作体系结构,再考虑其技术内在的逻辑关系。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学校可适当地减少传统的理论课程,开设一些实践课程。例如,在校内外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带着课题进行实战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相关的职业动手能力,并且实操实训、见习与实习是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桥梁,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够更顺利地满足相关岗位的工作需要。

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为我国市场输送大量的技术人才。为优化中职教育体系,中职学校应加强中职教育课程的设置,适时整合优化课程,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把握市场动向,及时推陈出新,打造精品专业及课程体系,才能真正使教育为社会服务、为产业服务,才能真正地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文化、有道德、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真正地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俞 立,郭 杨.现代职教课程论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邹永忠,谢新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探讨[J].中国培训,2006(34):31-33.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人文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