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蕙利
田螺四季都有,但以清明前和中秋后的最为丰腴鲜美。在吾乡,每家每户钟意的是那道充满农家气息的“田螺塞肉”。只是这田螺塞肉,看似一道家常菜,但工序极为繁琐,要想把它吃到嘴里,需发挥无穷的细心和耐心。
先将田螺在活水中充分淘洗后,放到清水中养一段时间。期间需勤换水,还可滴数滴麻油,目的是让田螺吐净污浊。养过的田螺,一个个用牙刷刷净外壳,剪去尾部。田螺壳大而薄,剪起来比螺蛳容易得多,因而此项工作多交由孩子来完成。
锅中加水烧开,放姜片、葱结,倒入田螺烫至螺口张开,螺厣脱落时即刻起锅,入冷水稍激后,以竹签挑出螺肉,去掉泥肠,用盐搓洗掉表面黏液,洗净控水,剁成米粒大小。剁螺肉前,最好先切上几刀,否则那厚实的螺肉不仅难以剁烂,有时还会满砧板乱跳。
馅中猪肉的选用也有讲究,不能是纯瘦肉,得是肥三瘦七的五花肉。一来使肉馅更嫩,二则能令螺肉饱含汤汁,且必须用菜刀先细细地斩成碎粒状,之后再剁成肉糜。五花肉斩碎,与螺肉一起放到碗内,加料酒、葱姜汁、生抽、白糖、白胡椒粉,顺一个方向搅匀上劲,静置入味。馅中可调入一个蛋清,那是使肉馅久煮不老的秘诀。
接下来,就要塞肉了。用细筷头挑一撮肉馅塞入空螺壳内,并用先前脱落的螺厣盖上螺口,恢复整个田螺形状。在此环节中,肉馅的多少是关键。塞多了太实,吮吸困难;填少了又过松,吃起来稀稀拉拉的好像在喝汤。以不松不紧、食用时稍用力就能吸出完整肉馅的最为相宜。
锅烧热,放入猪膘块,熬至出油,起青烟时,下姜片、葱结煸香,将田螺挨个码入。注意是码入,因此时肉馅尚未成型,用锅铲翻炒容易掉出,只能用筷轻轻拨动。继而于锅中添上适量汤(需没过田螺),調入些许老抽上色,旺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料酒、白糖,盖上锅盖,用中小火煨半小时,待味道渗入,开盖急火收汁至稠,撒上葱花起锅。当一盘历经两个多小时忙碌和等待的田螺塞肉出现在桌上时,旁边诸菜已索然无味了。
用三个指头捏起一个田螺来,凑到嘴边先轻轻吮去螺厣,鲜香微咸的酱汁味便在口中蔓延开来。再用力嘬一下,壳内紧实的肉馅便落入口中,嚼来松而不散,鲜香弹牙。原本口感略显粗糙的螺肉借着猪肉的醇香,获得了丰腴嫩滑的新生。而油水十足的猪肉也因吸附了螺肉那千回百转的鲜甜滋味,丰富口感的同时,肥腻感也顿时烟消云散。伴着嘬螺时“呲溜呲溜”的诱人声响,一盘田螺塞肉能让人吃得很忘情,完了还依依不舍地吮半天手指头。而在那绕齿的余香间,念起的,恰是水乡传承已久的湖塘文化和此时节中最为丰满的田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