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见到国家主席吗?”“电说上能不能看到你?”“全国两会是干啥的?”“和我们种地的有没有关系?”得知我要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父亲抛出一连串的问题。
《民生周刊》記者郑智维
我出生在皖北一个“国贫县”农村,村民多以种地或出外务工为生,收入普遍不高,平时对时政也不太关心。父亲年过六旬,当了一辈子农民。年幼时,因家贫没上过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个“睁眼瞎”。
因为我的缘故,父亲这两年关心起了全国两会。他眼中的全国两会既严肃、神圣,又陌生、遥远。
全国两会,既是国家发展的“年度总结会”,更是全年工作的“规划会”。然而,它能与父亲有多大的关系?
通过翻阅和回忆前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我发现,其中既有国家大事,但更多的是与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操心事”,甚至是“烦心事”。
医疗、养老、“三农”、扶贫……皆事关百姓的民生福祉,与父亲关心的问题也多有重合。这两年,他领取的养老金在逐年提高,看病可以异地结算,家里闲置的土地可以流转……我在两会现场,可以直接感受到两会的热度,对于老家的父亲来说,两会其实也并不遥远。
过惯了苦日子的父亲,因担心长途话费贵,很少主动打电话给我,不过现在他不再有这种担忧。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于父亲而言,又解决了一桩烦心事。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新时代的全国两会会有更多的民生议题,我们每一个人的民生诉求和期许,都将在两会得到倾听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