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热议“乡村振兴”

2018-04-20 07:05严碧华
民生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姚劲波乡村振兴供给

严碧华

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作为中央一号文件,该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绘就出“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年两会,乡村振兴成为热点,《民生周刊》记者采访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对这一话题予以关注,围绕破除信息壁垒、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和吸引人才回归等提出建议。

破除信息壁垒

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虚拟的网络公路仍欠缺。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58集团CEO姚劲波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存在,面向“三农”的农业数据云平台尚未建立。

“乡村要振兴,必须破除信息壁垒。”在姚劲波看来,检验“三农”信息化建设成果,关键看农业、农村、农民能否“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姚劲波的老家在湖南益阳的一个乡镇,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尽管物资匮乏,但人气很旺。“现在,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了,农村人气反而没有以前旺了。”在姚劲波的印象中,农村只有过年时显得拥挤,平时都非常冷清。

究其原因,是人口单向从农村流向了城市,因为城里有更多机会,有更加完备的医疗、教育资源。

“如果农村也能创业,也能得到发展,再加上农村宜居,人口是否就会双向流动?”近年来,姚劲波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能解决上述问题,人口双向流动完全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家创业。

为做好代表履职工作,他前期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调研中,他发现不容忽视的是,在当前农村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机械化普及程度低等问题并不鲜见,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巨大,信息孤岛普遍存在。

针对上述情况,他认为,要加强“三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全面对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助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引入智能化、标准化的社会服务机制;推进农民职业化发展和人才回流,为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创造良好环境,从而为有效解决乡村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乡村要建好虚拟和实体两条路。在农产品上行和科技产品下乡的互通过程中,交通物流网是必备基础。

姚劲波 全国人大代表、58集团CEO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加快农村金融供给钠结构性改革,改善和优化金融供给。

张天任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

实施“人才回归”计划,引导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鼓励成功创业的企业家挖掘、和用家乡资源和要素,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

俞学文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青坑村村委会主任

他建议,要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注重生态治理,完善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良性信息流动;构建村务数字化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加大信息化培訓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在鼓励创新方面,姚劲波认为首先要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其次,整合民间力量,促进私人资本扩大对农村科技开发、推广和应用的投入,依靠市场路径,在农村治理、产业发展、生活便利化等领域扩大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再次,促进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密切融合,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成果。

要想富,先修路。姚劲波表示,乡村要建设好虚拟和实体两条路。一是虚拟的网络公路,二是交通物流的实体线路。在农产品上行和科技产品下乡的互通过程中,交通物流网是必备基础。因此,政府要加大建设力度,把农村信息化平台搭建完备,并完善交通物流设施,让物质和信息都能触及乡村版图的末梢,彻底打通城乡。同时,乡村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也将扩大农业互联网等绿色产业经济比重,还乡村生态以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调研发现,近3年来,作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浙江湖州市,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道路,努力下沉经营重心,不脱农、多惠农,通过持续创新“美乡村、强产业、富农民”的全系列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以有效的信贷投放助力破解“三农”问题。

张天任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可借鉴湖州“乡村振兴贷”经验,围绕乡村振兴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业务模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密度,使农民充分享受安全、便捷、丰富、高效的金融服务,共享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成果。

他建议,立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助力农业变强;立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绿色金融,助力农村变美;立足精准脱贫的总体目标,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助力农民变富。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将整体呈现出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种养结合的发展趋势,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将大量涌现。”张天任表示,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和优化金融供给。

此外,进一步打通金融供给通道,改善金融有效供给数量。实施资源倾斜和差别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实施独立的核算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快抵押担保、融资租赁、农业保险、农业信托等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信托、保险、担保、租赁等业务模式,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同时,进一步丰富金融供给的产品体系,改善金融有效供给质量。”张天任表示,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需打造差异化金融产品体系;立足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特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深耕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建立客户分层体系,提高风险定价水平,实施精细化、差异化定价,合理确定利率或费率水平。

在张天任看来,还需进一步简化金融供给的业务流程,提升金融有效供给的效率;优化业务审批流程,缩短融资链条,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技术与数据应用能力,提升金融供给的配置效率和服务水平。

吸引人才回归

“农村要发展,关键要注重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表示,近年来,各地政府在引进人才回归创业过程中,不断创新引进方式方法,着力产业招商、回归招商、环境招商,充分挖掘在外人才这一资源,在回归引进在外务工经商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兴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在外优秀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回归人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及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俞学文认为,要积极鼓励、引进、引导优秀人才回归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

他建议,要大力推进人才回归,公开支持和鼓励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参与村两委竞选,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共建美好家园、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提供平台。实施“人才回归”行动计划,积极引导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鼓励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充分挖掘、利用家乡资源和要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创新、再发展。

实施专家学者返乡服务行动计划,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以项目合作、技术入股、聘任兼职、讲学授课等多种方式,将在外专家学者引进到园区企业、医疗机构和中小学校,为家乡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此外,实施“引凤还巢”行动计划,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各类创业主体的支持力度,引导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在外人员返乡创办各类企业、从事个体经营。

实施“创新驱动”行动计划,倡导地方主管部门、职业院校搭建产业对接服务平台及创新创業服务平台,促进科研人才运用创新成果返乡创业,加强与科研人才的沟通联系,对其取得的科技成果优先在政府网站发布,全力帮助推介,促进科技成果优先在本区范围内转化。

猜你喜欢
姚劲波乡村振兴供给
No.10姚劲波:坚持开放合作和下沉战略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像蜗牛一样坚持
51用车李华兵:雷军和姚劲波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