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良
初冬,陋室,清茶一杯。
客问:先生为何对宁阳斗蟋情有独钟?
答:斗蟋活动为求乐,本是雅趣,宁阳老乡待客热情,质朴,尚儒风,与之共事甚欢。宁阳地区虫源丰厚,虫品种繁多,可选量大,出将率高,数十年实践证明,宁阳斗蟋佳品可勇斗三秋。
客问:当今虫坛乱象丛生,应如何评价?
答:時代在进步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萌生争存是很自然的事,不可因噎废食。应处变不惊,方寸不乱,需要学习,深入研究,实践中科学辨析,认知中提高虫艺水平,炼成火眼金睛,仍可轻松于千军万马中遴选出走长路的善斗佳品。若故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收虫失察,斗虫失场,只能怨个人知识储备不足。当今赛事仍以秋虫为主流是不争的事实,有谁见过歪门邪道能持久之实例?对斗蟋施与“科技手段”,虽偶有巧取,却难以左右斗蟋主势。玩家亦应用科学的思维,拂尘悟真,自会弘扬正能量。
客问:玩宁阳虫有故事否?
答:不仅有,且极精彩,其文化内涵丰蕴,自然会引起知识界朋友的关注,采风,去粗存精,汇集成书,给蟋蟀文化增添闪光的一页,流传千载。老朽年事已高,极乐见有识之士完成此举。
(作者系济南市蟋蟀文化协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