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予
您认为未来最成功的汽车企业是什么样的?
穆伦:大众汽车集团一贯聚焦于技术。现在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即:汽车是整体移动出行方案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确定了两个方向:第一,关注前瞻性工作,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了三个未来中心,分别设在中国北京、美国硅谷和德国波茨坦。总共约200名“未来规划师”,探索未来移动出行方案。第二,涉足移动出行服务。实际上,如今尚未有企业能提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大家各有所长。所以,我们积极地和城市开展合作,得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大众跟滴滴、出门问问等企业的合作是什么样的方式,是互有投资?
海兹曼:我举一些实例吧,关于出门问问,我们直接和出门问问的母公司进行的合作,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各占50%股份。合资公司主要的业务是汽车领域的应用,母公司从事的是语音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工作。另外,我们与首汽探讨汽车共享方面的合作。最近,集团的监事会批准了我们与滴滴的一个子公司进行合作的最后洽谈,这便于我们对这个市场有更好的理解。除此之外,我们已经发布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智能出行服务品牌逸驾(ezia),汇总了各种关于移动出行方面的服务和方案。
中国现在除了移动出行,还有一个热点是消费升级。穆伦先生曾是保时捷的CEO,这两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很不错,有没有考虑过这些豪华品牌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穆伦:关于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升级,大众集团也在密切关注。我们当然希望这些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可以做得更成功,比如布加迪。所以,现在我们委任的新的CEO Stephan Winkelmann先生,他能力非常强。当然我认为保时捷在中国还可以更成功,Mission E将会吸引消费者;此外奥迪的Q6也会是抢眼的车型。
现在我们看到大众更多的是跟业外企业合作比较多,那么有没有计划跟业内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呢?
海兹曼:实际上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三家合资企业了,刚才说到的上汽、一汽和新合作伙伴江淮。除此之外,大众集团旗下一共有12个品牌,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和中国企业的合作开展得非常好,所以,我可以说把这个问题视作一种赞赏,其它的那些企业现在才开始模仿我们已经实现的这些工作。
目前与江淮汽车的合作,尤其是产品,进展如何?是纯电动汽车吗?
海兹曼:产品方面还是会集中在SUV车型,因为这是客户们的选择,我们应该会推出稍大一点的SUV车型。短期内,合资企业所生产的车型更多的是基于现有车型进行开发、设计和制造;从中期来看,双方将会共同开发车型。第三个合资企业生产的一定是新能源车,而且是纯电动的。
跟江淮合作的电动汽车也是大众汽车品牌吗?
海兹曼:我们和江淮汽车所成立的各占50%股份的合资企业,完全是针对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我们现在所谈到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它将会是一个本土品牌,在这个本土品牌的研发过程中,集团委托旗下的西雅特品牌来推进相关工作。
奥迪品牌跟上汽的合作进展如何?
海兹曼:关于我们和上汽的合作,也就是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未来两年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关于SUV产品组合进一步的扩展,包括大众品牌和斯柯达的品牌。当然,后续奥迪品牌和产品也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当然,我们也会实现Roadmap E战略,推出一系列的插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
I.D.系列车型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是怎樣的?
海兹曼:I.D.系列车型到中国应该是2020年底,2021年初新车面世。新上市的车型应该是A- 或者A+ 级的SUV车型,两个合资企业都要做一大一小两个车型。众所周知,中国客户更偏爱大一点的SUV。所以,我们也是想办法满足客户这方面的需求。其实和传统的燃油车相比,这种纯电动的SUV车型,它的外观看起来小,但内部空间还是很大的,这一点和内燃机汽车不太一样。
大众汽车集团在2025年整个新能源车销量将达150万辆,工厂方面准备情况如何?
海兹曼:一方面,我们的工厂可以实现共线生产,奥迪A6拥有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它现在就是在长春跟现有的内燃机车型共线生产。我们今年将要投产的青岛工厂也是同样的情况,可以实现共线生产。
关于未来大众汽车品牌的I.D.家族系列,有两种情况,在上汽大众,我们可能会考虑有新的工厂投入,一汽-大众,我们可能会考虑对现有的工厂,比如佛山工厂,进行逐步的升级转化。佛山工厂规模很大,两个厂区各自拥有每年30万的产能。另外,零配件厂也将会进行升级转型。比如我们在天津的全资子公司零配件工厂,将来会被升级转型为专门生产电动机。当然,我们所有这些准备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预计真正大批量的车型投产应该是在2020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