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德敬 王敏文 刘盛军 顾长好
癌症疼痛常为慢性疼痛,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50%~6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1]。对于重度癌性疼痛,临床上吗啡缓释片常为首选药物,但副作用较多,并随剂量加大而增加[2]。为减轻癌性疼痛,减少吗啡缓释片每日有效剂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缩短癌痛有效控制的时间,作者将收治的30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给予吗啡缓释片联合汉防己甲素片治疗,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按入院前后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入组前均未使用阿片类止痛药。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62.10±12.93)岁,平均疼痛评分(7.57±0.63)分。其中肺癌11例,肝癌8例,胃癌4例,大肠癌2例,鼻咽癌1例,卵巢癌1例,食管癌1例,淋巴瘤1例,胆管癌1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60.67±12.25)岁,平均疼痛评分(7.60±0.62)分。其中肺癌10例,肝癌8例,胃癌5例,大肠癌2例,鼻咽癌1例,宫颈癌1例,食管癌1例,淋巴瘤1例,胰腺癌1例。癌症疼痛根据数字分级法(NRS法0~10):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疼痛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汉防己甲素片(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mg/片)联合吗啡缓释片(萌蒂制药有限公司,10mg或30mg/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所有患者根据个体化给药原则给予口服吗啡缓释片,起始用量30mg/次,2次/d,2d后剂量评估1次,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如控制不佳,则需加量,不增加给药次数,以此类推,直至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爆发痛,则加用短效吗啡片处理爆发痛,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组同时予汉防己甲素片40mg,3次/d,14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于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估 控制疼痛的标准: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3或达到0,24h内突发性疼痛次数<3次。每日有效剂量指控制疼痛所需的吗啡缓释片每日总剂量。
1.4 观察指标 患者癌痛得到控制所需的时间和吗啡缓释片有效剂量;1周内爆发痛的次数和短效吗啡的用量;治疗前后疼痛NRS评分及两组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等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癌性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所需的时间和吗啡缓释片每日有效剂量 见表1。
表1 癌性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所需的时间和吗啡缓释片每日有效剂量(±s)
表1 癌性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所需的时间和吗啡缓释片每日有效剂量(±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天数(d) 剂量(mg)观察组 30 4.8±2.07* 69±28.57*对照组 30 6.8±2.27 98±32.42
2.2 两组1周内爆发痛发作次数和短效吗啡使用量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1周内爆发痛发作次数和短效吗啡使用量(±s)
表2 两组治疗1周内爆发痛发作次数和短效吗啡使用量(±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爆发痛次数(次) 短效吗啡使用量(mg)观察组 30 3.86±2.13* 40.32±25.75*对照组 30 7.44±3.41 89.19±36.86
2.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NR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NR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NR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7.57±0.63 1.31±0.53*#对照组 30 7.60±0.62 2.99±0.66*
2.4 不良反应 见表4。
表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n)
癌痛的治疗是肿瘤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3],癌性疼痛治疗主要在于三个方面:(1)抗肿瘤病因治疗。(2)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是晚期癌痛的主要治疗措施。(3)辅助药物的应用,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及减轻不良反应,并协同增加阿片类药的止痛效果。吗啡是WHO推荐的第三阶梯代表药物,其是阿片类止痛药,主要特点是起效快速持久、高效,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个体差异小[4],大量应用存在耐药、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并有依赖性等问题,致使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因此,探索联合辅助药物以增加阿片类疗效并减轻其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汉防己甲素(Tet)又名粉防己碱,是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块根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5],是粉防己的主要有效成分。粉防己的根作为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汉防己甲素可抑制皮肤血管通透性,减少渗液中白细胞数目,既是过敏介质的拮抗剂,也是过敏介质的阻释剂,具有镇痛、抗炎、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逆转心脏和血管的重塑、防止细胞受损、改善微循环及Ca2+拮抗作用;可拮抗吗啡的成瘾性,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肿瘤的发生率;还可通过去除放射引起的G2/M期阻滞从而产生放射增敏作用;此外还有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作用[6-7]。因其具有消炎、镇痛、降压、抗矽肺、降低血糖和抗自由基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可治疗高血压、关节痛、肝纤维化和矽肺等疾病。目前应用汉防己甲素片治疗疼痛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其对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痛均具有比较明显的疗效[8-9]。
本资料中应用吗啡缓释片联合汉防己甲素片治疗重度癌性疼痛30例,与单纯吗啡缓释片治疗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癌痛得到有效控制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每日有效剂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周内爆发痛发生次数与吗啡即释片用量观察组也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的NRS评分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较少(P<0.05)。由于汉防己甲素镇痛的主要机理在于抑制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细胞的聚集,抑制炎症反应,加速氧自由基的清除,提高疼痛阈值,降低疼痛敏感性。而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感觉神经末梢兴奋性递质(P物质)的释放,从而干扰痛觉冲动传入中枢,达到镇痛的效果。两者对癌痛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机理不同,因此联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并能减少吗啡的用量。但本资料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短,同时两药协同镇痛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1] 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培训教材.国家卫生部,2011: 18~23.
[2] 王忠明, 刘桂荣, 黄关宏, 等. 硫酸吗啡控释片对中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5): 25.
[3] Fayers PM, Hjermstad MJ, Klepstad P, et al. The dimensionality of pain: palliative care and chronic pain patients differ in their reports of pain intensity and pain interference. Pain, 2011, 152 (7): 1608-1620.
[4] Levy MH. Advancement opioid analgesia with controlled-release MScontin. Eur J Pain, 2001, 5(Suppl A): 113-116.
[5] Xie QM, Tang HF, Chen JQ, et al.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tetrandrine in inflammatory pulmonary diseases. Acta PharmacolSin,2002, 23(12): 1107-1113.
[6] 熊慧瑜. Tetrandrine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其对抗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2003.
[7] 陈洋,李岩,刘新莉,等.TRAIL联合白藜芦醇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1):14-17.
[8] Whitehouse MW, Fairlie DP, Thong Y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the isoquinoline alkaloid, tetrandrine, against established adjuvant arthritis in rats. Agents Actions, 1994, 42(3): 123-127.
[9] 张乐之, 何华美, 李新芳, 等. 粉防己碱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6, 18(3): 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