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现状思考

2018-04-19 08:24王萌
法制与社会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

关键词 诚信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作者简介:王萌,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71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诚信的概念界定

诚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绝对的道德。而当代社会诚信不仅是一种自身修养的体现,更是作为评判一个人品质与美德的标准。

中国古代社会“诚信”的界定分为内在修养及外在表现。诚信则是评判人的道德与否的准绳。从孔子在《论语·为政》有这样的论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輗,小车无杌。” 其次,诚信是与人拥有良好交往关系的前提保证。《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子关于结交朋友的观点,“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这里的“谅”指的就是诚信,孔子告诉我们结交诚信的朋友对我们才是有益的。更是告诫我们与人交往应诚信待人。

“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宋力民认为当代社会便是:“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概念界定

根据学界对大学生诚信概念的界定,本文大学生诚信的体现被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大学生诚信的内在表现:内诚于心。自己做诚信之人、所谓“内诚于心”是指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其次,是大学生诚信的外在表现:“外信于人”是指在与他人或社会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所以“诚实”和“守信”是相互统一的,守信是以诚实为基础的,离开了诚实就无所谓守信。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源。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现状

(一)对调研的简要介绍

1.调研对象及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群体。以本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实地调研中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的顺利进行。

本课题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研究,研究内容是通过实际调研,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现状、成因。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结合相关著作和文献作为理论支撑,自编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以天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50名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两个方面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研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

(2)访谈调查法,选取不同的采访对象,受访者分别是与文科专业、理科专业、艺术专业大三专业本科生进行交谈。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现状。

(二)调查现状

1.大学生诚信的内在表现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他们认为诚信是人重要的品质,且认为诚信的人是值得人尊重的人。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2.大学生诚信的外在表现

大学生中有高达84%的人曾经失过约。但失约的人中有75%的人是因为客观原因:例如临时有急事,或者生病的原因而爽约等。仅有25%的人是因为主观原因:如临时不想去了。可以看出大学生大多数因为客观原因导致自己造成失信情形。

3.面对大学生诚信问题

考试作弊时,全体大学生都知道是不正确的,但在问其在本科期间是否作弊过的时候。近46%的人都做过弊,约4%的人认为是平常事;约24%的人认为考试较重要,怕挂科;约72%的人认为随堂测验,监考松且被抓到也没有那么严重的处罚。从上述情况来看,有近半的人在本科期间做过弊,且因为考试性质不重要,对待的态度就会不认真,作弊的情况就会大大加大。有少部分人怕考试挂科损害与自身相关的利益,从而铤而走险,选择了作弊。

男女生作弊比例中,男生虽总人数少,但男生中63%都曾在考试上有过失信问题,而女生中仅有41%在考试上有过失信问题。从情况来看,男生比女生更大胆,更易产生作弊的现象。

通过对网络虚拟环境中学生诚信的问题,有65%的学生表示会“偶尔说一些谎话”。问到原因时,近半数的同学都是出于安全防患意识,认为是因为涉及个人隐私,不想对陌生人透露太多,而其余半数则认为网絡上没人认识自己,可以释放天性。

通过对同学家庭教育的提问中,有92%的学生曾被家长要求去上文化课的课外补习,有56%的学生曾被家长要求去上课外艺术班的补习,而仅仅有10%的家长给孩子树立诚信意识的教育,此外多数大学生少儿时期都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诚信教育。

通过访谈发现当代大学生还存在学生还存在“论文剽窃”的情况。“我们有的节课论文一般直接就是网上复制粘贴,一是省事,二是班里那么多同学有的论文老师看不出来是抄的,反而会给比自己写的论文分数高。”某艺术专业大三学生说道。而通过访谈发现,往往有具体范围的期末考试题同学们会更爱出现作弊现象。理科学生作弊形式多以抄写部分公式为主。艺术专业同学作弊的学科往往是公共课等科目。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认同的问题

(一)生活中的不诚信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多有以自我为中心,较少顾忌他人的倾向,一些大学生在与人约定时,会因为自己的主观个人原因而失信于他人。大学生主观都将诚信价值观学习至内心,且认可诚信价值观。但一旦外化于行时。因为懒惰等原因,造成失信状况。

(二)学业上的不诚信

一些大学生考试时为了及格采取各种各样的作弊手段,且作弊手段愈发“高明”。部分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时,抄袭剽窃他人已发表的科研论文,应付了事。深知作弊是不对的,但仍因投机取巧等原因而铤而走险。

(三)虚拟网络空间的不诚信

随着科技技术的革新,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现在虽各大社交平台已推行实名认证模式,但网络的虚拟性与隐患性仍让学生选择各种“善意的谎言”来保护自己,此外部分网民出口不逊,编造历史等也会给学生带去错误价值观的引导。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

“我国社会体制自转型以来,市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社会经济赖以依托的伦理规范即诚信还未能深入人心,无规则的趋利避害造就了当代人的浮躁心理及急功近利,尔虞我诈的恶习已蔓延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以至形成整个失信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又无孔不入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 此外,当今社会“扶不扶”问题严重,行好事者常被敲诈勒索,人心冷漠,不敢相信他人所言,更不敢行善事。

(二)学校层面

部分高校教师面对繁重的科研、紧张的教学任务,并不能认真的对待学生的作业,导致“抄会比自己写分高”的情况出现。而现在,大部分的中小学依旧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狠下功夫”,对学生的德育重视的程度微乎其微。学生在意识中只会加重分数中重要的观念,德育便会被众多学校抛掷到后。

(三)家庭层面

当代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他们愿意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艺术培训班上,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学生的“成绩高于一切”,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但无论是何种学习,家长们都很少关注到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

(四)个人层面

大学生虽将诚信是良好品质的思想内化于心,但往往在利益面前不能将诚信外化于行。大学生在的成绩往往与自己的奖学金、入党等利益有关,更甚至与自己的毕业挂钩。所以学校虽每每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及惩罚的严肃性,但仍有学生铤而走险,考试失信。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上进,但追求上进的方式应是努力奋斗,而不应是投机取巧,通过作弊取得高分。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诚信”作为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美德,其价值观树立迫在眉睫。让我们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朝明.论语诠释.山东友谊出版社.2013.

[2]骆汉城.中国诚信报告.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

[3]宋力民.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大学生诚信观研究——大学生诚信观的人性论研究.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赵卫川.大学生诚信缺失分析及对策.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4).

[6]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395).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