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梅
智商是人类智力的指数,但情商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其中,兴趣、情感与习惯就是情商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培养兴趣,使之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具体怎样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实际操作、直观形象教学十分重要
笔者曾经认为,现在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应该过时了,但在一次优质比赛中,听了一节“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课后,笔者改变了这一看法。为了让学生理解“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先出示一个底面有孔的长方体盒子,里面装满面团,然后往盒子里放进一个长方体与一个正方体,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面团被挤出盒子,体会物体都占有空间;教师再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取出,看它们在面团中留下的空间痕迹,比较谁占的空间大,体会到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大小的体积。整个过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并且领悟很快。
(二)教会学生用知识也很重要
数学源于生活,也要用于生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体会到学有所用,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让学生计算黑板的面積、课桌的面积、数学书本的面积,回家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再如,一年级学完“元、角、分”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向父母要五元钱为自己买三样学习用品等。这些联系实际、富有情趣的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二、重视情感,使之爱学
学生的聪明才智要在和谐的情感交流中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没有情感的课堂不会是成功的课堂。因此,情感因素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创一个和谐的情境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在学生面前,教师要试着学会低调做人,摒弃师道尊严,放下架子。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在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再求得良师形象的建立,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老师是可敬可爱、可亲可信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无压抑、无顾虑的心理环境中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了。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双边活动在融洽、活跃的气氛中顺利完成。如果在课堂上,老师总是板紧面孔,学生的心理就会感到压抑,从而增加精神上的疲倦感。因此,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的情境,上课时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语言和蔼可亲,面带笑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
(二)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一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一定有着动人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教师的爱心。教师不只是教书,还担有育人的重任,不爱学生,怎么教育学生。教师的爱可以表现在多方面,传授知识是爱,关心冷暖也是爱,鼓励成长更是爱。一个微笑、一次抚摸、几声问候都能温暖人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习成绩不够好并不说明小孩一无是处,也许他是画画的天才、体育的精英、劳动的能手。教师要用慧眼去洞察每个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助其成才。教师还应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的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教师,要知道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尊重、善待每个学生。
三、养成习惯,使之会学
好习惯多多益善,令人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因此,从低年级起,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善于学习。那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有人认为数学不像语文,课本只有做习题时才用得着,其实这是一大误解。课本上的例题书写工整、插图精美、思路清晰、学法明确,为什么要弃之不用呢?而且课本是按照一定意图编排的,所以更应该让学生在看书自学、动笔尝试、动口讨论的过程中学习例题。这样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一举三得,何乐不为呢?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这一点在应用题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认真审题,才能知道题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真正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审题重在“审”,因此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关键的字、词、句。例如“增加了”“增加到”“谁比谁多或少”等,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词语在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多一字或少一字,题目的意思都会发生变化。当然审题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加强文字理解外,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分析图,动手操作等手段来审题,弄清题意,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兴趣、情感与习惯是非智力素质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只有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达到乐学、爱学、会学的目的。作为教师,应在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使其相辅相成,同步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井冈山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