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神话所蕴含的美学意蕴之比较

2018-04-19 10:38夏宗华
江西教育C 2018年3期
关键词:哲理伦理美学

夏宗华

摘 要:由于历史背景和人文心理的不同,中西方神话有着鲜明的差异,不同民族心理及文化内涵也通过神话得到外化表现。西方文化是一种重生命、重自然、重自由的文化,而东方文化则是一种重秩序、重伦理、重教化的文化。本文从中西方神话所共同具有的人性美、女性美、悲剧美等几个美学主题出发,探讨了中西方神话在美学传统上的差异,并分析、梳理了隐藏于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的文明内涵。

关键词:中西方神话 美学 哲理 伦理

神话是产生于远古时期的一种人们集体的口头创作,它是初民对于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以自然的幻想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神话很好地表现了人类的原始理解力,它产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阶段,受到生产条件以及交通水平的制约,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在神话的差异对比中得到了更为纯粹的展现。

一、人性美

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变化无穷的自然现象以及自然所蕴含的无穷威力,人类都感到惊恐迷惑,并凭借着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远古人类创造出了掌控自然、具有人格化的神灵形象。从神的形象出发,中国神话中的神远离俗世生活,是掌控人类命运的存在,是人性美德的绝对顶点。在强大的宗法制度与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中国人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念,他们受到自然的庇佑并且依赖无所不能的自然存在。在中国神话中,神大多是无条件为人类的生存而奉献,并作出牺牲:羿为民除害,上射九日而下斩长蛇;禹体恤百姓,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神作为人性道德的至高点,他们通常汇集了人类所有的美德从而获得了一种“超人”的特性,甚至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模本。中国的神话叙述将“人性美”扩大到极致,从而使中国神话中“神”的形象摒弃了人类的七情六欲而获得了一种共同的庄重威严的道德品格,这也深刻反映了中国人“重义轻利”的文化传统以及推崇无私奉献的道德伦理观。

由于古希腊受到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古希腊人民心中更多的是塑造了一种“天人对立”的观念,海洋的变化莫测让他们对于自然有一种敬畏与反抗并存的复杂情感,更是帮助他们形成了人性独立的文化氛围,因此而产生的掌控自然的神的形象更多地具备了一种“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他们的外貌与常人无异,甚至是更加健美。例如,太阳神阿波罗是男性美与力量的化身,他是一个肌肉丰满,身材匀称,面目英俊的的男子。除了外貌上的“同形”,希腊的神也并没有被打上伦理的烙印,他们的生活弥漫着浓重的俗世气息。如荷马史诗所述特洛亚战争的直接导因,就是不和女神没有被邀请参加婚礼的愤怒、几位女神争夺最漂亮的虚荣心,以及特洛亚王子对斯巴达王后美女海伦的滥情造成的。在古希腊的神话叙述中,神的形象保留了人类原始的“人性美”,与人类“同性”,与人类一样,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女性美

人类社会由母系社会开始,因此,无论中西方,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中都有女神形象,但她们身上所体现的美也有着鲜明的差异。受到原始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影响,中国神话的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出现了半人半兽的神的形象。就以“女娲”为例,作为创造人类、孕育万物的民族圣母,她就是半人半兽的典型形象。在《山海经·大荒西经》:“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而希腊神话中被认为是女性体格美的最高象征的美神阿尔忒弥斯的容貌却是世俗人中美貌的佼佼者。她两腿修长,腰肢纤细,皮肤白皙,修长的棕色卷发,令人销魂、深邃幽静的蓝眼睛,小巧红嫩的嘴唇,通身闪耀的月亮圣洁的光芒,举止显现高贵的气质。同时,中西神话叙述中虽然体现了女性对于男性的从属以及个体对于家庭的从属,但中西方的女神形象在内在的秉性上也体现了文化传统的深厚影响。就“西王母”而言,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就是这样一位性别模糊、统领人间、豹尾虎齿而善啸的凶神,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的,例如《汉武故事》《汉武内传》等书中,已然蜕变成一个掌管不死之药的美丽少妇,她成了别人的妻子。这个人是无所不能的玉皇大帝,通过“婚姻”,她不再具有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利,也逐步消除了形象上的凶悍阳刚而遵从自己的丈夫,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温顺美”。

而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赫拉,则自始自终具备一种优越的女性美。赫拉是宙斯的妻子,是掌管婚姻的女神,是生育及婚姻的保护者,她代表女性的美德和尊严。赫拉生性善妒,对于宙斯婚后的外遇很不满,常利用很多手段打击丈夫的情妇和他的私生子。她曾经将宙斯的情妇卡利斯忒和她的儿子变成熊,在赫拉克勒斯出生时阻碍他,之后又令他发疯,杀死妻儿,因而要完成12项劳动赎罪。她的独立与权利从来没有被侵犯,同时也没有一味地顺从自己至高无上的丈夫,忠于爱情的她要求丈夫也必须忠于爱情,并采取了一些手段惩罚丈夫以及情敌。

三、悲剧美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人类发展初期,渺小的人类面对着无比强大的自然会感到困惑与无奈,当外部条件与内在需求有了冲突时,反对与抗争就出现了。在悬殊的力量对比之下,这些抗争往往都以失败告终,这就使得这些抗争具备了一种毁灭式的美感。这种悲剧美也在中西神话中体现出差异性。伦理至上的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悲剧神话侧重于伦理悲剧,在与强大的自然或社会抗争无果之后,如刑天舞干戚,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骁勇善战的大臣。炎帝被黃帝推翻之后,屈居到南方做了一名天帝。虽然忍气吞声,不和黄帝抗争,但他的儿子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庭,径直奔向中央天庭,去和黄帝争个高低。黄帝用宝剑砍掉刑天的头,并同时劈开常羊山以葬其首。刑天怨气冲天,仍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嘴,继续挥动武器战斗。这一悲剧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刑天忠于炎帝并仇视着推翻了炎帝政权的黄帝,然而黄帝代表正义美德的一方是神圣不容侵犯的,于是觊觎黄帝政权的刑天战败。如此结局更昭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伦理道德抉择。

而在古希腊神话中,神话悲剧更多地体现在个人内在的意志冲突,突显了“非伦理化”的鲜明特色。山林女神叙任克斯就曾意识到婚姻对女人的束缚,她不愿放弃自由独立的处女生活而拒绝所有求爱者,面对牧神潘的执著追求,她宁肯变形草木也要捍卫人格独立,为此付出了青春和生命。在这种艰辛的女权对于男性世界的抗争过程中,悲剧结局更能激发读者对于自身价值的深刻思考。其实,古希腊的悲剧神话更多属于这种哲理悲剧,摆脱了伦理化道德批判之后给予人类之人生启迪。

中国希腊天各一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以及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文学传统,人类的共同生活体验和进化历程又让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类不自觉演绎出相同的文学现象和美学追求。两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美学意蕴都是我们当下谋求构建和谐社会所迫切需求的精神资源,对于思索并力图改善我们当下的人生、人性所处的困境具有意义鲜明而且直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袁坷.中国神话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

[2]魏庆征.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北岳文艺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3]邓楠.论中西不同时期女神形象的文化内涵[O].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3).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职业中专)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哲理伦理美学
仝仺美学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盘中的意式美学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纯白美学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哲理漫画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