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
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张升,是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光明山镇土生土长的农业科技干部,身怀过硬的农业技术,更怀揣火热的帮助农民致富之心。退休后,他不遗余力,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利用自己几十年的农业技术特长,义务为群众提供草莓种植科技指导,许多农民因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张升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庄河草莓王”、“大棚里的活雷锋”。
用科技学雷锋
庄河市光明山镇前杨村喇叭屯的张升,从镇政府退下来后,儿子在大连给他买好了楼房,让他去养老。“不去!我积累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带进城去就白瞎了。我已经和这里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我要在农村,用我的科技知识帮助村民致富!”在这个偏僻的村落,张升用农业科技开辟出了一条学雷锋的新路。
张升首先免费举办农业技术学习班,夯实青年农民农业科学知识基础,参加学习的农民达4000多人次。“我不收一分钱,也很累,但是想到他们获得新技术,再传给亲戚和乡邻,能带动一大批人科技致富,我心里就格外高兴、舒坦。”他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风里雨里,跑遍了全镇13个村,205个自然屯,数千个大棚。
每次下乡,他直接进大棚查看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提供解决意见。有时棚主不在,他就把“处方”写个纸条,插在门拉手上。棚主看到后照方抓药,很好地解了燃眉之急。这样一天下来,他往往是用两条腿丈量三四十公里路!
家庭电话成热线
虽然已经年过70岁,但是张升的生活日程表里难以找到“休息”二字。尤其是在草莓栽培季节,他每周下乡4—5次,下乡的午饭也是他自己从家里带好,在路上随便对付一口。
在大刘屯刘尧全的草莓大棚里,张升正在耐心地进行技术指导。刘尧全告诉笔者,张升每隔十天半个月的就会自己骑着自行车来一趟。“看看我这草莓苗都长得怎么样,是不是天气冷了该提高温度了、什么时间该打叶面肥了等等,可以说是百问不厌,这人非常好!”刘尧全的话语里对张升充满了敬意。
不但本镇的农户在种植上出现问题来找张升,就连周边乡镇的种植户也来找他。元月的一天,天特别冷,光明山镇王塘坊屯一个农民骑着摩托车来到张升家,进门就说:“我家的大棚草莓得病了,请张老师快给看看!”张升来不及多问,赶紧穿上棉衣,坐着他的摩托车来到大棚。进棚一看,草莓是得了叶枯病,他迅速开了方子,让该农户按照方子去做,草莓病很快就好了……
为了不误农事,他开通了电话咨询。这样一来,家里的电话成了农业科技热线。十里八鄉的百姓都说:“有啥技术上的问题,问张升准没错。”“每天打电话的人都数不过来,甚至早上洗脸的一会儿工夫就能接上三四个电话。” 张升说这话,没有丝毫抱怨影响了自己的休息,相反好像看见了自己的责任。
年过七旬仍学习
随着当地草莓种植业大发展,张升所在的光明山镇草莓大棚,由他退休前的几十个发展到现在的13700个,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更加旺盛。为了方便对偏远的乡镇农户进行指导,张升在这些乡镇的部分村屯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先掌握技术,然后指导周边农户生产。与此同时,他分文不取,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60余期,参训农民达3500多人次,每年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000多次,先后带动963户农民创业致富。
张升的付出,换来农民的欢喜。如今的光明山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很多大城市的大超市也和当地农户签下订单,为他们专供草莓。农民的生活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过上了城里人也羡慕的好生活。
这几年农业科技发展很快。张升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研究,这些年他订阅大量的农业科技杂志和图书,了解国内国外农业科技动态,他说,只有不断掌握农业新的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张升退休后,编写了1000多份有价值的农业科技资料,在农业生产中起了重要指导作用。他结合实践,开发了涝洼地草莓生产暗渠排水法、疏北式床浅沟栽植等技术,在广大农民群众生产应用中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他首先实行的草莓大棚高温消毒法,不仅完全不用化学药品,操作起来简单容易,而且一个大棚就能节省资金1000多块钱,非常具有推广价值。”光明山镇党委副书记辛洪贵这样评价张升。
张升说:“我从1983年就开始从事农业技术。这都近40年的时间了,可以说对农业技术尤其是草莓的生长习性非常了解,我都70多岁的人了,就是想把所有的技术都传授给老百姓,在有生之年为农业科技多做点事,为农民增收尽一点儿力,否则就太可惜了,也对不起‘共产党员4个字。”
子女们不忍心让老人太累,在大连市内给他买了房子,希望他和老伴搬到大连居住。可儿女们的希望却成了奢望。由于老伴需要照顾孙子,被接到大连,张升却留了下来,住在老家的老房里。“我不能走,我要发挥一技之长为家乡父老致富多做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