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哲
孩子的健康状况如何,家长可以通过日常观察知晓。有些疾病症状比较明显,有些问题表现不那么明显,需要家长细致观察、认真总结。
关键词1急性病
典型表现:半天不玩,可有烧、咳、吐、泻、肿、痛。
小儿每日生活应该以愉快、活泼为主。如果睡醒后不玩、不笑,甚至哭闹、烦躁,连续6小时不能缓解,就应该检查是否患病。根据小儿常见病,家长可按顺序观察是否有如下症状:烧(发热)、咳(咳嗽)、吐(呕吐)、泻(腹泻)、肿(肿胀)、痛(疼痛)。
如果发现上述症状,不要急着将孩子送往医院,可先安抚孩子,观察两小时,待症状明确(最好有些诊断线索)后再去医院。观察过程中,若症状好转或消失,应将孩子哄睡,并继续观察;若症状复发或加重,应急送医院。
如果孩子症状不明确(尚无持续的规律),过早去医院就诊,医生往往难以诊断,常常要让孩子留在医院观察(那个地方少去为好)。按现在的医疗水平,发生急症后6小时内见到医生,一般总能抢救成功。当然,如果症状严重,患儿痛苦,妈妈心急,还是急送医院为妥。
关键词2慢性病
典型表现:三个月身高不长。
这里指病变明确(如疑诊良性肿物或畸形)但症状隐蔽的慢性病,孩子每日生活愉快,不受影响。家长应每月给孩子测体重、身高,若发现三个月不长,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一步检查有关项目,以免漏诊恶性疾病,耽误治疗。
此外,小儿的特点是“只要活着(生),就必须增高(长)”。无论如何,若三个月不长高(不管有没有可疑症状),必须到医院查一查,得出结论。
关键词3生活不适应
典型表现:拒食。轻微呕吐,突然安静、不玩、不动、大哭两声,过后一切如常,有时断续发作一周而自愈,基本不影响生活和生长。
新生儿“吃喝拉撒睡”是“婴儿型”自然生活现象,长大后必须转为“社会型”生活习惯,多数孩子都会随着生活模式的变化而平安度过。少数孩子可表现出一些不适应的症状,但都很轻微,只是偶尔发作,时间很短,可以自愈,不影响平日生活,甚至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常见于断奶、入园、入学的开始几天。
常见的短暂不适应症状包括拒食、轻微呕吐、突然安静、不玩、不动、大哭两声等,过后一切如常,有时断续发作一周而自愈。孩子的这些不适应,基本不影响生活(吃、玩),也不影响生长(每月增高),算不上必须治疗的疾病。如果症状明显,特别是影响每天的愉快生活,应及时就医,检查清楚。
关键词4一般“毛病”
典型表现:婴儿流口水、“吃”手、“吃”脚。幼儿咯痰(有声无痰)、白天尿频(夜间不尿)、夜间尿床(梦中尿床)等。
不少孩子,特别是婴儿,偶尔出现一些不良习惯,或称“毛病”,不符合一般人的习惯,但也无痛苦症状,无碍生活,无碍生长。这种行为一般可以自我控制(经家长提醒也能控制),通常“自生自灭”,莫名其妙地形成,莫名其妙地消失。常见的有:婴儿流口水、“吃”手、“吃”脚,幼儿咯痰(有声无痪)、白天尿频(夜间不尿)、夜间尿床(梦中尿床)等。上述“毛病”,经医生排除少数真正疾病后(器质性病变),均可在家庭生活中,随着年龄增长、智力发育,以及通过周围人的影响,逐渐被纠正。如果情况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或已给孩子及家人造成严重思想负担,需及时诊治。但是,要慎重衡量治疗风险,明显有损孩子身体的疗法,一般应禁忌。
关键词5过敏
典型表现:皮肤瘙痒、红斑。哮喘。腹痛,等等。
有些人对环境中某种特定物质(多为异种蛋白,如花粉、鱼虾等)不能适应,引起明显而有规律的反应,并反复发作,俗称对某物“过敏”,医学上也称“变态反应”。与一般适应环境转型的反应不同的是,过敏反应有特定的“过敏原”,有典型症状,以及相应的器质性病理变化。例如,常见的由花粉引起的荨麻疹,过敏原是某种花粉,典型症状是皮肤瘙痒、红斑,病理变化为局部神经血管变性(组胺反应)。暂时的过敏反应对健康危害不大,但如果症状明显,患儿痛苦,还是应及时诊治。
从婴儿的生活环境转型到成人的生活环境,人人都有反应。然而,绝大多数孩子症状很轻,且非常短暂,故人们认为过敏的孩子可能因体质特殊,称之为“过敏体质”。目前常见的过敏反应有以下四种类型。
·渗出性反应(以荨麻疹为代表)对花粉过敏的孩子,初次接触花粉常无反应,但已形成抗体;下次再遇此花粉,则发生强烈反应。常见表现为:微血管扩张,黏膜水肿,皮肤红斑、瘙痒;病情严重者坐卧不安,影响吃、玩、睡眠等正常生活。症状常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自然消退,不留痕迹。多次、少量接触此花粉后,可逐渐习惯,部分患儿会进入脱敏期,今后可不再过敏。
·痉挛性反应(以“气管痉挛”“肠管痉挛”为代表)有一种儿童腹痛因过敏性肠痉挛所致,腹痛时间不长(十几分钟,极少超过两小时),痛后吃玩如常,能跑能跳,相关检查正常,不影响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如果连续发作,影响生活,可用脱敏、解痉药。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腹痛超过两小时,要看急诊,以防漏诊器质性急腹症,如阑尾炎、肠梗阻等。
·出血性反应(如大便带血)出血性过敏体质的孩子,常有大便带血(粪便或手纸见少量鲜血),但没有疼痛、腹瀉、贫血症状,直肠指检可能有淋巴滤泡增生或单发性良性息肉,1~2年常可自愈。低位、孤立的直肠息肉,可手术摘除。贫血或有症状,可考虑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以排除血管瘤或恶性病变。
·淋巴性反应(全身淋巴结变化较活跃)小儿皮下淋巴结增大本是正常反应,但有一定的范围和条件,如部位(耳前、发际、颌下、颈侧、腋下、腹股沟)、大小(不超过1厘米)、形状(长、扁,如扁豆状)、触感(无痛,能活动,有韧性)等。如果淋巴结增大、质地坚硬,则应进行活检,以防漏诊肿瘤。
大众医学201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