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观照的语文教学浅谈

2018-04-18 03:07周建勇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境

周建勇

[摘 要]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细节精彩、整体欠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根据整体观照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实践、迁移运用语言、多元理解文本,使学生在整体语文中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整体观照;多元理解;语境;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30-01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细节精彩、整体欠佳的状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如何扭转这种教学现状呢?笔者认为,“整体观照”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整体观照”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把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有机融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整体上得到提高。

一、从字词教学走向语境实践

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教学,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一般把字词的音、形、义等方面作为重要的环节展开教学,目的是扫清文字障碍。由于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这样的学习显得枯燥、乏味。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综合能力,就要从字词音、形、义的单一学习逐渐转向语境实践运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逐渐得到提升。

如,苏教版《姥姥的剪纸》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在教学时,许多学生对“拴”字提出了质疑:“一张小小的剪纸怎么能拴住人呢?”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我结合文本语境进行解析。结合文本语境,我引导学生从“我是一个调皮蛋”中感受到姥姥用剪纸来拴住“我”,一方面表明了姥姥对“我”的关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姥姥是在用她高超的剪纸技术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正因如此, “我”的童年才充满了无限的快乐。这样教学,使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

该案例中,教师是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引领学生在语境中实践,理解、品味词语的深刻内涵,使词语教学更加鲜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从朗读感悟走向语用迁移

阅读教学应以朗读为主,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但是,对学生来说,语言的学习仅仅靠朗读还是不行的。教师还应从整体出发,读思写结合,使学生由单纯的阅读者变成深刻的思考者、写作者,从而整体上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如,苏教版的《詹天佑》一课,为了突出詹天佑修建铁路遇到的困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坡度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在教学的时候,许多教师都把段话作为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詹天佑严谨认真的精神。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语言,教师不妨对这些句子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想想如果按照平常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些话是怎么说的。这样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觉得按照平常的表达形式就是“有的地方需要开山,有的地方需要……”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比作者这样描写的好处。这样经过反复朗读品味后,学生自然感受到了文本语言的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仿照这样的形式进行写话练习。如此教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该案例中,对文本中的精彩句子,教师引领学生从朗读感悟逐渐向语言运用迁移,是读写结合的整体观照,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从贴标签式走向多元理解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指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种贴标签式的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失去自我,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以逐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教学苏教版的《船长》一课,大多数教师都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人物精神的感悟上,让学生学习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这种贴标签式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因为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也是一个尊重生命的社会,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自然与以往不同。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对课文解读的时候,就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船长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还是应该离开险境,他不应该选择与船共存亡。”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他命令开枪的做法不对……”如此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效果显著。

该案例中,教师改变了传统贴标签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对课文的多元理解,使他们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真正从整体出发,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严格遵循整体观照的原则,使学生在整体语文中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多维语境顺应与法律文本翻译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老区发展进入更高语境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马克思三种语境下的自由概念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