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2)
中国的寓言化叙事传统开始于先秦诸子的寓言故事,后来大量的小说里面有很多佛道内容,像《搜神记》《三言二拍》,后来发展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都有这个成分。在中国传统的寓言化叙事中更强调伦理化叙事。后来叙事作品发展到现代,以鲁迅为代表创作出一些寓言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故事新编》《将军的头》等。但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作家所关注的寓言主题更多的是关于新旧问题以及主体性的压抑等。西方寓言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神话的原型性象征模式,另一个是英雄传奇,后发展为鲁宾逊式的寓言,之后慢慢发展到了乌托邦、反乌托邦和反反乌托邦等,成为在电影当中呈现出来的寓言模式。与中国比较相似的西方寓言模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士族教化小说,它在西方传统中所发展出来的是现实主义道路。 80年代中期是寻根文学、新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发展的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建立了一个民族文化意义上的现代语言,里面包含有关西方的视点。
对于电影来讲,在我建立的框架当中什么才是寓言化的叙事电影呢?首先它是一种创作方式,一种表现主义方式,目的是为了呈现双重甚至更多重的现实。其次它必须设定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个封闭的空间也呈现为一种同时兼顾物理层面、意识形态层面的双重空间的表现方式。寓言里面出现的人物是专门化的人物,以色列理论家里蒙凯南曾说过,人物在寓言当中并不代表一个个体,而是代表一个内容,一个阶层,同时也具备这个阶层比较夸大的剧烈化的特征,这是作为基础内容来讲叙事传统的。
接着梳理一下中国寓言化电影的传统。有一些论文把鸳鸯蝴蝶派电影和其之后的早期中国电影仅仅是进行一种人物关系式的解读,因为这些人物关系当中男女的情路关系比较复杂,比如当中有英雄、女人还有流氓,这三者形成了一个三角的情欲结构,然后电影围绕其展开并反复叙述着一个救亡的事情。但我不认为只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关系的模式化结构就构成了寓言化电影的全部含义,应还需要重视一下前文所述的两个前提。
但是30年代开始的左翼电影中的确有一些受过西方影视训练的导演,他们会用表现主义的方式创作出非常寓言化的电影。比如早期的电影《大陆》中会突出工人阶级的形象,但是其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不太一样。《到自然去》有点像吴永刚的《浪淘沙》,讲述着鲁宾逊荒岛式的故事,电影制作比较简单,是一个乌托邦环境中让人物之间的权利关系在社会当中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从而重新寻找到个体存在的价值。贾樟柯在评价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时提到,安东尼奥尼开启了现代电影中关注人在环境当中感受的新阶段。实际上人和环境的关系一直被解放前的大量中国电影进行了一种象征性的编码,虽然并没有解决人和环境的关系,但是上面谈到的两部电影还是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到了90年代,第四代导演、第五代导演和一些第六代导演也做出一批寓言化电影,如《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甚至有一些不善于做寓言式电影的导演像黄建新等,也跟随了这股潮流。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90年代的电影还是现在的一批电影,它背后的剧本多来自于新时期的文学作品。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寓言化的叙事策略,它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出现时间早于在电影中出现的时间。而且新时期文学与电影二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电影的产生背景和文学作品的叙述背景不太一样。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恰恰处于一个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甚至可以说是激越的状态,人们尝试用一种不同的寓言化写作方式来冲破以前的一些桎梏。电影则正好相反,不管是国防电影、左翼电影,还是从90年代开始出现的具有反抗与悲剧色彩的寓言化电影,都处于社会文化进入压抑状态的历史时期。
在电影产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时间段:一个是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也就是2009年前后。这期间出现了一批电影,如《走着瞧》《苹果》《让子弹飞》《杀生》《厨子、戏子和痞子》等。第二个时间段也就是2016—2018这三年,这期间的电影《十二公民》《你好,疯子!》《我不是潘金莲》《健忘村》等,即便抛下当下的文化格局不谈,放在中国文化当中也能看到它的领域性。为此,我把产业化电影分成两波的原因在于这两波电影虽然前后没有相隔几年,却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变化,而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寓言化的叙事空间。前面提到过寓言化的叙事电影必须有一个封闭的寓言化的叙事空间,最近这几年叙事空间的假定性更强了,也更加多元。上一批电影的寓言化空间大多是乱世荒村、荒野等封闭的地方,最近这两年电影的寓言化空间却是非常丰富,从而呈现出了更多不同的方向来讲述故事。如电影《十二公民》《你好,疯子!》《厨子、戏子和痞子》中构成的剧场化的封闭空间中,进行了对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有的观点认为当前社会变化已经拉开了各阶层的距离,各个阶层之间是可以进行沟通和商榷的,这种寓言化的方式在之前以批判和揭露为主的环境中是比较少见的。
图1 《十二公民》海报 2014年出品
图2 《你好,疯子!》海报 2016年出品(以上图片来源于豆瓣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