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园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京 210014)
妊娠糖尿病可分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指妊娠前确诊为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前期糖代谢异常或糖耐量衰退直至妊娠期诱发确诊为糖尿病。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妊娠糖尿病患者突破3%且约超过85%妊娠糖尿病患者为妊娠期糖尿病[1-2]。如何有效护理妊娠糖尿病患者消除其产后Ⅱ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是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将收治于我院8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33岁,中位数年龄(26.1±2.4)岁,中位数孕期(29.6±1.3)周;观察组43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32岁,中位数年龄(25.6±2.8)岁,中位数孕期(28.7±1.2)周。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纳入对比研究价值。2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即:(1)医院选择工作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及营养师共同组建护理干预小组,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房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病房内温度及湿度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2)护理小组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结合实际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向患者讲解不同治疗手段的优势以达到消除其负性情绪增强其治疗依从性的目标,侧重于发挥心理疏导优势;(3)护理小组以患者受教育程度及理解能力为出发点组织一系列健康宣教活动,通过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手册及设置宣传栏等方法帮助患者了解妊娠糖尿病疾病知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等内容,提高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避免影响治疗效果延长治疗周期;(4)护理小组叮嘱患者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控制每日主食摄入量不得超过350克不得低于300克,不得食用葡萄糖含量过高的食物切忌食用肥甘厚腻、油炸煎烤及生冷油腻等食物避免加剧消化系统难度,多吃水果蔬菜鱼类;(5)护理小组结合饮食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开展户外运动严格控制户外运动量,每日锻炼2次每次10分钟至20分钟宁,以患者个人体质及病情严重程度为出发点尽量选择轻中度运动,例如:慢走、太极拳、瑜伽及体操等,进一步增强患者免疫力控制患者血糖。
纳入空腹血糖指标及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评估其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并且统计2组患者是否存在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及胎儿窘迫等情况[3-4]。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血糖指标来看,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指标及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x ±s,mmol/L)
从妊娠结局角度来看,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及胎儿窘迫指标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 [n(%)]
作为临床常见内分泌疾病,妊娠糖尿病深受生活方式改变及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病情缓解程度及血糖控制水平直接影响产妇及产儿机体健康,一旦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则存在引发近远期并发症的可能性。同时,糖尿病血管病变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胎盘功能异常、胎盘早剥及胎盘梗死。相较于传统单一性护理模式,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以常规护理流程为基础促使其向系统化及全面化转变,兼顾个体间病情差异性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及具体化护理干预方案,纳入饮食、运动及心理等层面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向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对于树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消除其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价值作用。
综上所述:妊娠糖尿病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有利于产后机体康复及新生儿成长。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1] 黎沛娴.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01):102-104.
[2] 徐文萍,肖玉婷,杨 敏,徐维清,潘余乐,张文珍,郝玉英.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3):5012-5013.
[3] 刘玉萍.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糖尿病者血糖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探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0):194-195.
[4] 李丽华.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08):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