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插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8-04-18 12:37余贵龙刘祥臣张强丰大清赵海英李伟陈昌许金友
中国稻米 2018年2期
关键词:机插再生稻分蘖

余贵龙 刘祥臣* 张强 丰大清 赵海英 李伟 陈昌 许金友

(1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2商城县农业局,河南商城465350;3信阳市浉河区农业局,河南信阳464000;第一作者:yuguilong1110@163.com;*通讯作者:gsxlxc@163.com)

再生稻是在头季稻收割后,经过科学的肥水管理,使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再抽穗、扬花、灌浆后成熟并再收获一季的水稻,俗称“二茬稻”[1-3]。再生稻适合在温、光、热等资源种植一季稻富余、种植双季稻不足的区域[4]。丰大清等[5]对豫南稻区近30年气象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豫南稻区是发展再生稻的适宜区域。再生稻在我国已有1 7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其存在栽培技术要求高、人工作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再生稻产业的发展。在农业机械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运用机械育秧、插秧、收割蓄留再生稻可以有效解决人工作业的技术瓶颈。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是豫南稻区水稻机插的两种主要方式。为探讨不同栽插方式对豫南稻区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笔者设置了本试验,以期为豫南稻区再生稻的高效轻简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6年在河南省固始县南大桥乡安埠村(东经115°68′,北纬32°67′)进行。供试土壤为水稻土、粘土。整地施肥前取样,分析检测得到其养分含量为:pH 6.5、有效氮58.3 mg/kg、有效磷8.9 mg/kg、速效钾67.1 mg/kg、有机质19.8g/kg。

1.2 供试材料

以杂交籼稻两优6326和岳优9113为试验品种。参试复合肥N、P2O5、K2O养分含量为45%(15-15-15),由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尿素(含氮总量46.4%)由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生产;KCl(K2O含量60%)系由山东省济宁市美胜化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栽插方式处理,即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手插,每个处理3次重复。钵苗机插栽插密度为17.9万丛/hm2,行距33.0 cm、株距16.8 cm;毯苗机插栽插密度为18.5万丛/hm2,行距30.0 cm、株距18.0 cm;人工插秧,秧苗为毯状秧苗,按照当地农民种植习惯栽插,密度为15.5万丛/hm2。

1.4 栽培管理

两优6326于3月4日播种,岳优9113于3月20播种;大田基肥施复合肥750 kg/hm2,4月11日移栽;移栽后5 d施返青肥,施尿素112.5 kg/hm2,并施丁·苄1 200 g/hm2进行化学除草,倒4叶期施复合肥300 kg/hm2、尿素75 kg/hm2作穗肥。采用康宽防治稻蓟马、稻飞虱、卷叶螟;头季稻中期连续阴雨天气,采用嘧菌酯、稻瘟灵等药剂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头季稻齐穗后15 d施尿素300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作促芽肥,收割后3 d施尿素75 kg/hm2作提苗肥。

1.5 项目记载及方法

1.5.1 生育进程

移栽期:秧苗移栽当天日期;始穗期:小区有10%的稻穗抽出叶鞘一半时的日期;齐穗期:小区有80%的稻穗抽出叶鞘一半时的日期;成熟期:小区有90%稻穗成熟时的日期。

表1 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表2 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移栽后3 d、7 d、14 d的秧苗素质

1.4.2 叶龄和分蘖

移栽后每个小区选择相邻的5株确定为观察株,在叶片上做记号,每周调查1次,记载叶龄和分蘖,始穗后完成记载。

1.4.3 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

在N-n期、齐穗期和成熟期每个处理取代表性植株5丛,连根拔出,清水洗净,去根。把叶片、茎鞘、穗分开,放烘箱调至105℃杀青30 min,70℃烘干至恒质量,称重。

1.4.4 考种计产

头季及再生季水稻成熟前每个小区调查10株稻穗,随机选取5株进行考种,调查各项农艺性状,各小区单打单收计产。1.4.5再生能力

查每个处理的再生节位数、萌发率和再生穗颖花数。

1.6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录入和整理,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由表1可见,2个品种的钵育苗较毯状苗在苗高、叶龄、带蘖数、白根数、茎基宽和干物质量等秧苗素质指标方面有显著优势。究其原因,钵育苗可实现精确点播,在保证基数苗的同时,能降低播种密度;毯状苗需要一定的根系盘结力,播种时要求加大播量,因而钵育苗较毯状苗在生长空间、光合作用、营养吸收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2.2 对移栽后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移栽后3 d、7 d、14 d,钵苗机插秧较毯状机插秧和手插秧在苗高、叶龄、分蘖数、单株绿叶数等指标方面有极显著提高,表现为返青活棵快,分蘖发生早;人工手插秧苗在苗高、单丛分蘖数、带蘖率方面较毯状机插秧有所提高,在单株绿叶数方面,手插秧不如毯状机插秧苗。

2.3 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表3 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表4 不同栽插方式下再生稻生育期

图1 不同栽插方式对两优6326茎蘖动态的影响

图2 不同栽插方式对岳优9113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图1、图2可见,移栽后7 d,钵苗机插秧已经开始活棵分蘖,此时毯苗机插秧和手插秧还在活棵;钵苗机插秧移栽后分蘖迅速,高峰苗来临早,较毯苗机插和手插提前1周左右;苗峰期后分蘖消减慢,分蘖动态呈现出“早发-快增-缓降”的特点。毯苗机插秧和人工手插秧栽插后缓苗期长,移栽后10 d左右才有新分蘖发生,进入分蘖快增期较钵苗机插秧要延迟6~7 d,高峰苗期也相应延迟7 d左右,在分蘖盛期过后,茎蘖数消减快,分蘖动态呈“缓发-猛增-速降”趋势。两优6326和岳优9113的成穗率在钵苗机插方式下分别为68.6%和85.5%,在毯苗机插方式下分别为64.7%和82.1%,在手插秧方式下分别为65.9%和77.6%,均以钵苗机插秧最高。

2.4 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齐穗期,3种栽插方式叶面积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人工手插>毯苗机插,钵苗机插秧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和手插;叶绿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秧>人工手插秧>毯苗机插秧,钵苗机插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和人工手插。

2.5 对再生稻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两优6326和岳优9113作再生稻栽培,两季均能安全成熟,钵苗机插头季稻齐穗期和成熟期较毯苗机插和人工手插明显提前,再生季生育期较毯苗机插和人工手插提前2~6 d。

2.6 不同栽插方式头季稻产量及其构成

由表5可见,有效穗数方面,栽插方式间差异显著,表现为毯苗机插>钵苗机插>人工手插;穗粒数方面,栽插方式间差异显著,表现为钵苗机插>人工手插>毯苗机插;结实率方面,栽插方式间差异显著,两优6326表现为人工手插>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岳优9113表现为钵苗机插>人工手插>毯苗机插秧;千粒重方面,栽插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实际产量方面,栽培方式间差异极显著,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人工手插,两优6326在钵苗机插方式下的产量较毯苗机插和手插分别增产4.86%和7.31%,岳优9113在钵苗机插方式下的产量较毯苗机插和手插增产5.95%和9.86%。

表5 不同栽插方式下头季稻产量及其构成

表6 不同栽插方式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

2.7 不同栽插方式下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

由表6可以看出,再生穗数、再生穗率、穗粒数、再生季实际产量不同栽插方式间差异极显著,千粒重不同栽插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再生穗数表现为毯苗机插>钵苗机插>人工手插,再生穗率、穗粒数和再生季实际产量均表现为钵苗机插>人工手插>毯苗机插。两优6326在钵苗机插方式下再生季实收产量为5 353.4 kg/hm2,较毯苗机插和人工手插分别增产30.45%和20.90%,岳优9113钵苗机插方式下再生稻实收产量为5 051.1 kg/hm2,较毯苗机插和人工手插分别增产28.35%和18.25%。

2.8 不同栽插方式下两季水稻产量

结合表5和表6,不同栽插方式下,两优6326和岳优9113两季总产量均表现为钵苗机插>人工手插>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显著高于人工手插和毯苗机插。两优6326在钵苗机插方式下两季总产量为13 973.6 kg/hm2,较毯苗机插秧和人工手插秧分别增产13.38%和12.14%;岳优9113在钵苗机插方式下两季总产量为14 443.6 kg/hm2,较毯苗机插和人工手插分别增产12.84%和12.65%。

3 结论与讨论

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的漏丛率低,植伤轻,返青活棵期短,具有促进前中期早发快长,培育高产群体,提高后期生产力的优势[6-7]。本试验结果表明,秧苗期的钵育苗在生长空间、光合作用、营养吸收等方面有优势,利于培育壮秧;栽插后立苗活棵快,分蘖发生早,群体茎蘖增减平稳,成穗率高,能够有效减少无效分蘖,避免中期群体过大而造成积累物质的消耗;钵苗机插秧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较毯苗机插秧和人工手插秧高,利于分蘖成穗,增加群体颖花数,其穗粒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秧和人工手插秧,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这与张洪程等[7-9]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在钵苗机插方式下,头季生育期较毯苗机插和手插提前4~6 d,再生季生育期提前2~6 d;头季稻收割一般是在8月上旬,提前成熟收割能够为再生芽的萌发积累光热,提高再生穗的数量和质量,保证再生稻能够安全收获[10]。不同栽插方式下,钵苗机插产量最高,其再生季的再生穗率、穗粒数、结实率都高于毯苗机插和手插,说明钵苗精确机插技术是一项能够和豫南稻区再生稻栽培相结合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施能浦,焦世纯.中国再生稻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张桂莲,屠乃美.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J].作物研究,2001,15(3):64-69.

[3] 谢华安.超级稻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论文集[C].2010:17-25.

[4] 丰大清,刘祥臣,刘春增,等.豫南稻区再生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实践[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7):41-44.

[5] 丰大清,刘祥臣,乔利.豫南稻区“白茬田”发生原因及改良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03-104.

[6] 谢成林,周兴涛,姚义.不同机插方式水稻高产群体特征及其产量研究[J].作物杂志,2014(3):109-112.

[7] 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等.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1):50-59.

[8] 胡雅杰,邢志鹏,龚金龙,等.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5):865-879.

[9] 宋云生,张洪程,戴其根,等.水稻钵体苗机插秧苗素质的调控[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1-22.

[10] 刘祥臣,丰大清,余贵龙,等.豫南稻区不同播期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9):59-63.

猜你喜欢
机插再生稻分蘖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南粳51不同机插密度试验初报
浅谈水稻四机配套超高产栽培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