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雪桦 张毅 编辑/青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口腹之欲变得容易满足,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得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増长。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总会在春秋之季手足末端出现感觉异常,如同戴了“袜套、手套”一般不自在,轻者感觉麻木、灼热、针刺感,重者经历令人难以忍受的刺痛、烧灼样、闪电样的深部疼痛,令夜间睡眠深受其害。
实际上,糖尿病会累及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和运动神经,这种常见的远端对称性神经病变是周围感觉神经的一种并发症,西医认为是多种发病机制下导致的神经供血障碍引发神经营养不足产生的症候群,称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中医上多属于“痹症”“痿证”等范畴。已有数据显示,约有 50.1%的糖尿病截肢患者合并有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发生更加隐匿,如不出汗或出汗很多,食少腹胀,顽固性的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以及尿失禁、尿潴留一类的内脏神经病变等,其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存质量。
首先,要提高防治的意识,自我检查身体有无以下这些变化。①DPN多见于远端的肢体病变,要留心有无经常脚踝不自主抽动,这可能是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②用牙签一类尖锐的物体触碰肢端或麻木的皮肤,察觉有没有异常的疼痛、麻木感。③皮肤是否有明显的干燥、瘙痒且无法缓解,有“蚂蚁爬行”的感觉。④有戴手套或短袜子样的感觉障碍。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都需及时至医院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有的糖尿病患者会有疑问,是不是自身其他周围神经病变的引起相同症状呢,比如一直患有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曾经脑梗过、有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归属于同一个“证”的疾病,可以采用“异病同治”的办法,因此也更有利于及早诊治,可以先予对症中医中药治疗。
在春秋两季,患者多见肢麻肤痒,解读其中的原因可以从整体观出发。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脏腑、官窍、形体都可通过经络相互联系沟通,并与外在的环境有所感应,形成“天人一体”。秋季对应的五脏属“肺”,春季属“肝”。
①病性以实为主。中医认为,“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气顺应时气升发过旺,肝郁化热,“木火刑金”,耗灼肺阴,“肺在体合皮毛”,皮毛失养时,皮肤会变得干燥脱屑、瘙痒,爪甲亦枯,指甲变得薄脆等情况。病情重者甚至出现肢体挛急、夜间手足刺痛不得眠。
②病性以虚为主。如果患者除了有肢麻刺痛,还有四肢发凉,乏力气短的表现,便有可能是糖尿病日久,由于“阴竭阳郁,阴阳气不相顺接”,阴虚及气、及血、及阳,终致气血阴阳俱虚,四肢末节不温不荣则痛。
如果把血管比作身体内的河流,河流因气节变化会有断流现象。河床干涸,那么血管内养分出现了“断流”,不能及时供给细小的神经营养,便会产生DPN。
西医治疗多通过应用一些促进神经髓鞘脂蛋白形成,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药物,疗效尚可。中医则能从益气养阴及通经活络两方面通补双调,应用更加灵活。
“通”法:患者舌体胖大,舌底筋脉紫暗,脉涩,中药多用活血化淤药,虫类药物搜剔破血通络,代表方剂有补阳还五汤。
“补”法: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代表方剂。方中乌梅为君药,以滋阴血,补肝体,配伍辛温之附子、干姜温补阳气,黄连、黄柏寒温并用,刚好针对厥阴病寒热错杂的特点,联用桂枝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病,能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
内治法除了服药外,也可家中做些药膳。龙眼枣仁芡实汤:龙眼肉10g,炒枣仁10g,芡实12g。将上3味食材加水煎约30分钟即可。可有安神补心的作用,用于改善心悸、失眠症状。甘芍薏仁汤:甘草6g,白芍30g,薏米30g,将这3味食材加水煎约30分钟即可。对柔筋止痛,肢体麻木疼痛改善效果明显。
外治法有以下3类。
1.泡脚方。对于肌肤干燥瘙痒、肢体麻木疼痛尤其并见肢冷的患者,可以通过外洗热疗改善患处血液循环,调畅经气,经络肌肤得以温养则病痛缓解。
2. 气功。大部分神经损害常使患者产生悲观、烦恼、失眠焦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和康复,气功可有效改善情绪,根据病情采取站立或卧位,分放松、调息、意守三步进行。
(1)放松:解除大脑的紧张状态,使全身肌肉放松,以利血液循环,调节各部活动。一般采用坐位,自然盘膝式,手心向下,两眼平视前方1.5~2米远处,微闭双目,排除杂念,并有顺序的放松全身各部:由头部—上肢、双肩、双手—躯干、胸腹—下肢、胯、双足—脊背部。放松过程中,要在呼气中反复默念“松”。
(2)调息:用鼻作自然呼吸。呼气时默念“松”,吸气时默念“静”,使整个身体有松静柔和及息调心定的感觉。
(3)意守:在呼吸过程中保持小腹部的自然缩张,气守丹田。初练者每次20~30分钟。
3.再配合其他外治法。例如中医耳穴埋豆调补肝肾,针灸,按摩,气压疗法改善循环,则效果更佳。
综合看来,在控制血糖平稳的前提下,积极早期的防治意识是治疗DPN的“基石”,而春秋之季更适宜配合中医内外疗法。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异样的感觉若改善或消失,睡眠、情绪则自然进一步改善,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降低了肌肉萎缩、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