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衣”真的存在吗

2018-04-17 02:18佳禾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8年4期
关键词:隐身技术隐身衣斗篷

佳禾

在年初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科学流言”中,“浙江大学已研制出量子隐身衣”榜上有名,微博上一位大爷展示的“量子隐身衣”走红后,被证实是用做特效的绿布合成的。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隐身衣的存在?

如何“隐身”

“隐身”科技这个概念早已被提出,尤其在军事科技中,如隐形战斗机、隐形坦克等。但这里所讲的“隐身”并非光学意义上的隐身。因为这些战斗机、坦克等并没有真正消失,它们的“隐身”只能骗过雷达。

“隐身”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众所周知,电磁波(包括光波)照射物体时,会在物体表面发生散射,散射的电磁波被接收后,就表明那里存在物体。如果能让电磁波“转弯”,绕着物体走,这样就能实现真正的“隐身”了!

同时,人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能将照射到其表面的光线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而隐身衣的原理正是减少光线的反射,同时消除物体的影子。

并非天方夜谭

早前,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们揭开了“隐身斗篷”的神秘面纱。披上这件斗篷,人们便无法看见斗篷下的人。这种技术是通过将物体包裹在一种“超颖物质”中实现的,该物质能改变微波的方向,使之绕过物体。

杜克大学的工程师指出,非均匀复合材料的电磁特性都可以产生一种折射率可变的物质,阻挡电磁波进入某个区域,从而实现隐身。射入隐身衣的光线越过隐藏的物体,继续向另外的方向传播。因此,隐身衣既不会反射光线,也不会产生影子。

如果说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的是一种神奇的“斗篷”,那么伦敦帝国学院的克里斯·菲利普斯教授研发的就是“魔棒”,他利用一种激光来改变物质感光的模式。

在正常情况下,当光与一种物质发生作用时,其原子只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子。然而,当所谓的“耦合激光”的光束射向物体时,就可以对原子产生影响,阻止它与这种波长光的相互作用。这就是著名的“相干虚激发”,是量子物理学的一种推论。

主要用于军事

菲利普斯在實验室利用一个红外线激光器和一片晶体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成功的演示。当激光打到这片晶体上时,直接穿过晶体,没有发生任何反射和折射,也没有被吸收。其虚激发的原子没有与光发生作用,并且从任何一个角度都看不见它。

主要用于军事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研究隐身技术起步较早和投资最多的国家。近几年,隐身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军事领域,一些国家对这种技术都实行了高度保密。

如何让战斗机具有隐身效果?一般来说有四种办法。

一是在飞机上涂一层能吸收电磁波的涂层。雷达发出的电磁波被吸收了,没有回波,雷达就变成了“瞎子”。

二是采用吸收雷达波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内部结构疏松,受雷达波辐射后产生振动,能把雷达波转换成热能散发掉。

三是合理设计飞机的外形,尽量采用圆滑的曲面,让射来的雷达波不易发生反射。如美国的B-52轰炸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大于100m2,很容易被发现,而与其同类的采用了隐身技术的B-2轰炸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约为0.01m2,一般的雷达很难探测到它。

四是尽量减少飞机自身发出的电子辐射和热辐射,让对方的监测雷达和红外探测器捕捉不到电磁波和红外线。

融入生活

隐身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它可能在其他领域得到运用。有一天,以下这些场景或都将实现:风力发电场和高耸的塔柱突然消失;墙壁变成透明的,但不影响保温和隔音效果;桥梁和摩天大楼看上去好像飘浮在空中……

当然,犯罪分子也必定会利用这种技术从事违法活动,因此隐身技术的商业运用将会受到严格限制。

猜你喜欢
隐身技术隐身衣斗篷
小红帽
矛与盾的共存
科技打造隐身衣
阿利的红斗篷
邪恶的隐身衣
三个强盗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地球君的隐身衣
正在开发中的隐身技术
舰船细水雾红外隐身技术及其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