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忠平 曾丹
445000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
留置深静脉导管是重症监护室常用的治疗措施,主要运用是指血液净化的治疗和高渗性肠外营养液输注及快速补液等。长时间留置导管会产生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加重其原有的病情,其中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就是其并发症之一,血栓一旦形成,就会导致导管堵塞,使得患者的功能逐渐减弱,甚至是丧失[1]。除此之外,如果发生局部血栓,就会导致血管堵塞,出现组织疼痛和肿胀,更有甚者发生坏死,如果发生血栓脱落,就会导致肺动脉栓塞,造成肺梗死,所以,对血栓的诊断以及治疗非常重要。
2011年1月-2018年2月收治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2~80岁,平均(57.76±13.32)岁;其中累及股静脉2例,锁骨下3例,颈内静脉6例,其他类型相关部位静脉9例;原发病包括脑卒中6例,脑肿瘤2例,脑外伤6例,多发伤脊柱骨折6例。本研究主要是股静脉导管周围出现血栓,大多是右下肢疼痛肿胀,患者不能正常活动。有些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发生导管完全堵塞,不能使用的症状,可以继续补液,没有发生比较突出的体征变化。所有研究对象都经过临床相关诊断确诊,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治疗。
方法:①常规治疗;当临床中发现患者形成导管相关性的血栓后,则应该马上停用导管,同时,不能进行静脉输液,如果患者下肢出现肿胀,则应该抬高患肢。同时,还要利用彩超为患者行全方位的血栓形态监测,监测患者体积变化。②抗凝治疗:予高危没有出血患者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每隔12 h进行注射,以7 d最佳[2]。③手术治疗:给予下肢出现肿胀较严重和严重脊柱骨折的患者介入治疗,放入静脉滤器。常规脊柱手术完成之后会出现溶栓和抗凝等多种禁忌,所以不能行溶栓和抗凝治疗[3]。
观察指标:随访6个月,并对患者临床中发生的疼痛和肿胀程度进行观察,同时,还要对患者的血栓变化和并发症的出现情况进行观察。
临床诊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血管中出现深静脉导管旁边发生环绕实性比较低的回声团块,在彩超下可以看出血流信号明显缺失,在可见管中的回声明显增高。
临床治疗:对20例患者实施上述方案之后,12例患者的下肢肿胀明显好转,8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没有发生症状加重和肺栓塞者。此外,也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0.5年后,没有发生滤器严重的并发症,见表1。
深静脉导管的静脉血栓是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诊治非常重要。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重症监护室的深静脉导管的相关性血栓的出现概率2%~27%[4]。所以,对于导管诱发的并发症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医护人员要指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合患者置管位置和置管时间与导管材料,对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推测,还要指定针对性的感染预防和处理措施。在深静脉导管的相关性血栓类型中,以股静脉导管的相关性血栓出现率比较高。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对比(例)
对于深静脉导管的相关性血栓而言,其是因为很多因素所导致的,主要有血管内膜的损伤和血管腔狭窄与血液高凝状态。与导管材料等多种因素也存在很大的关系。从研究中可以看出,与聚导管和两腔导管与右上肢深静脉导管对比,聚乙烯中心的静脉导管和三腔中心的静脉导管以及左上肢的深静脉导管比较容易造成深静脉血栓[5]。研究人员提出,患者自身的年龄和导管近心端的位置是导致深静脉导管的相关性血栓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来说,静脉造影在上肢静脉血栓诊断中可以称作是金标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将其应用在该疾病的治疗中非常有价值。
综上所述,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在该疾病的临床检查中,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指定治疗方案,帮助患者临床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