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燕
553000贵州省六盘水市水矿总医院
脑梗死是当前常见的一种病症,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由于缺血或者缺氧等出现的脑组织异常病症,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多数患者是由于脑部血液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形成的,此外部分患者也是由于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到脑动脉引起的异常。根据现有的资料可知,患者可能存在脑血栓以及脑栓塞等。发病没有前兆,突然死亡率高。病情变化复杂,在临床研究中用药治疗符合要求,能减少不良反应。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的用药效果突出,本文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用药差异分组,分别实施的是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治疗,干预治疗后分析治疗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单一的依达拉奉治疗,以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治疗7~15 d后观察结果。
干预组进行联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川芎嗪治疗,以川芎嗪注射液120 mg,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两组治疗后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指标分析:⑴总有效率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进行对比。①显效:患者用药后无头痛、眩晕等异常反应,生活质量显著提升。②有效:用药后患者明显恢复。③无效:整体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是指显效和有效例数比例之和。⑵不良反应率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进行分析。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 21.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率表达,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两组比较干预组优势明显,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分析:两组治疗后对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干预组出现异常反应3例,对照组出现异常反应7例。干预组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治疗前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干预组的数值范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5 d 治疗后15 d对照组 50 40.5±0.2 56.2±0.1 65.5±.5干预组 50 41.5±0.3 70.2±0.58 80.5±0.6 P 0.9 0.001 4 0.001 5 t 6.8 7.5 6.3
老年脑梗死是当前常见的病症,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差,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病症恶化。患者可能存在局部组织障碍以及脑组织缺氧和缺血等症状,结合当前临床治疗要求,需要了解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结合实际病理资料进行干预治疗。根据脑梗死发病机制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需要在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2]。
老年脑梗死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和肢体麻木等,患者多是在夜间睡眠后晨起发展为肢体不正常。大脑中动脉阻塞时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眩晕和肢体异常等病症[3]。椎基底动脉病变后导致患者自身病症受到影响,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表现为短暂性失语和肢体瘫痪等,此外患者突然站立、弯腰以及强光刺激等也可能导致诱发。川芎嗪是当前应用广泛的一种药物,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依达拉奉治疗效果突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在整个治疗阶段,分别对患者进行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分析。实践可知,联合用药后符合要求,能让患者尽快恢复,避免出现其他异常反应[4]。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了解自身病情的具体类型。部分患者认知度差,适当的指导和教育后,可提升依从性,让患者尽快恢复。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对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对比,干预组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治疗后干预组高于对照组。说明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明显,能充分改善患者存在的半身不遂以及眩晕等不良症状。
综上所述,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后续干预治疗后符合要求,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