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35I鸟撞事件说开去

2018-04-16 03:19蒿旭
航空知识 2018年1期
关键词:战斗部防空战机

蒿旭

2017年10月16日,据以色列媒体报道,隶属于以色列空军的一架F-35I战斗机被飞鸟撞伤,而且这次撞击导致该机暂时无法飞行,需要接受研制方洛马公司的进一步检查和维修才能维持战备状态。巧合的是,同样是在16日,以色列空军刚与叙利亚防空部队发生过一次交火。据称,当天在黎巴嫩领空飞行的以色列战机遭到了叙利亚防空部队发射的S-200防空导弹攻击,虽然以军否认有任何己方战机被击中,但叙军方却称有一架以军战机被击伤。

以色列真出动了F-35吗?

这种“巧合”很容易让人将两个事件关联起来,那就是S-200防空导弹,而非什么飞鸟击伤了1架F-35I。据公开消息显示,以色列军方最早于2016年12月12日接受了首批2架F-35I,而目前以军总共接收了7架F-35I。不过,这当中有一个逻辑问题,就是以军是否会让刚刚交付期还不足一年的F-35I投入到高度对抗的战场环境中么?

从历史上看,以色列国防军并不吝啬在一些突发军事行动中使出那股子“猛劲”,也就是一些看似非常冒险的做法,但事后分析,其在作战行动中都做了比较周密的计划和应急预案。比如: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就摧毁了千里之外的伊拉克核设施。对于大多数国家的空军来说,刚交付不到1年的战机应该还未形成初始战斗力,更别提投入实战环境了,而以军却很可能这么做。

这次与叙利亚防空部队的交锋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以军方和情报机构早就获知叙利亚政府军手中有一定数量处于战备状态的S-200远程高空防空导弹系统,而且虽然以色列与俄罗斯、美国等在叙利亚活动的外国军队已经达成了某种避免交火的规则,但这不能排除部署在叙利亚的俄军S-300、S-400防空导弹系统会冷不丁地向接近其部署地点的以军战机开火,之前被土耳其战机击落的俄军苏-24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此前,就发生多次以军战机进入黎巴嫩或叙利亚领空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目标的事件。

那么,既然以军知道“以身试法”很可能会遭到反击,为何还要做出“挑衅”行动呢?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可能。其一,可能是以色列要对黎巴嫩和叙利亚境内的真主党保持一定程度的现实威慑。由于在获得俄罗斯、伊朗等盟友的支持后,叙政府军在内战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而其盟友之一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也在这次战争中坐大,这正是以色列最为忌惮的。因为在伊朗的支持下,真主党武装很可能对以色列进行军事挑衅,威胁黎以边界脆弱的和平,到时候,以军将不可避免进行第三次以黎战争。

因此,以军要在黎巴嫩和叙利亚境内保持对该武装的高压打击态势,就不得不频繁进入高危环境中,此前,以军战机已经多次对真主党武装的弹药库、弹药运输车队进行了空袭。而俄罗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于以军这些行动基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更加放任以军对叙利亚境内的真主党武装大开杀戒。

其二,以军要以近似实战环境来锻炼军队的战备能力。我们知道,以色列國防军是历经战火最频繁的西方国家军队,其交战对手不但包括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和一些不怕死的武装组织,还在1970年因阻止苏联向埃及军队移交先进武器而与苏联空军发生过交火,并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苏军飞行员。

其三,以色列对于技术性能评价褒贬不一的F-35也有点心里没底,想尽快发现其弱点,以便改进。我们知道,F-35虽然号称隐身战机,但其并不具备全向隐身能力,其正面半球的雷达反射截面最低,约为0.01~0.1平方米,而其他方向的隐身性就差许多。叙利亚军队虽然在长达7年的消耗战中损失了很多防空部队和武器,但却保留了部分S-200、S-125防空导弹系统,甚至还可能接收了俄罗斯提供的少量先进防空系统。

因此,以军认为,若F-35无法有效对抗俄制防空武器系统,就得尽快对其进行技术升级,尤其在电子战模块方面。比如:以军现役的F-15、F-16等战斗机虽然都是美国提供的,但都加装了以色列国产的电子战系统,战场生存能力比美版还要高。若这次叙利亚防空部队真的发射了S-200防空导弹,那也可能是以色列故意对F-35I进行某种实战战术测试,只不过这次的测试结果并不那么令人满意罢了。

2016年12月1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查看刚刚飞抵的901号F-35I战斗机。

F-35会被S-200击伤吗?

根据外媒报道的综合分析,叙政府军防空部队很可能利用了分散部署的红外成像、米波雷达和火控雷达照射相结合的伏击战法。具体来说,就是在战备状态下,主要用红外成像等被动传感器来进行搜索、监视近距离空域,辅之以具有反隐身能力的米波雷达来搜索、监视远距离空域。当米波雷达探测到可疑目标后,再用相距最近的红外成像传感器和火控雷达来进一步锁定目标。这时,防空部队必须快速打开火控雷达照射目标,并快速发射导弹。而且这些探测设备和导弹必须分散部署,这样F-35的隐身性仅局限在相对狭窄的角度区域里,它在同一时间面对两种雷达都是原形毕露的。

若传统战斗机遇到这种情况,会进行全方位电子干扰,干扰搜索和截获雷达、导弹的制导线路和导弹导引头,并发射拖曳式诱饵欺骗导弹导引头。当然,F-35本可以利用机头的APG-81雷达进行有源电磁干扰,但由于叙军将搜索和火控雷达分散部署,并且叙军很可能在周边部署了多款搜索和火控雷达,并利用地形进行了掩护,这就让F-35很难利用APG-81雷达进行一对一的电子压制,或者F-35雷达根本就无法压制米波雷达。

众所周知,苏制的S-75、SA-2、S-200防空导弹系统早就配备了P-12、P-18和P-14等米波雷达。这些雷达虽然庞大笨重,部署和转移极为不便,目标方位测量很不精确,无法对目标进行三维搜索,而且还有低空目标效果差,抗干扰能力差等众多缺点,但至少它们都具有反隐身能力。更要命的是,包括以色列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于苏制米波雷达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P-12、P-18和P-14雷达的层面。但如今这些雷达是否已经进行了改进,废物利用的效果如何,恐怕以军这次行动前没有进行定量分析。

S-200防空导弹系统原是苏联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专门为了对付美军SR-71侦察机和XB-70轰炸机这样的高空高速目标而研制的,而S-125则是同时期为对付低空高速目标而研制的。这两款防空导弹系统也都拥有不错的战绩,但无论怎样,S-200防空导弹系统都是几十年前的产物,与“爱国者”PAC-3、S-300和S-400等现代化远程防空导弹相比,S-200系统存在着机动性差、抗干扰能力弱、目标特征庞大和指挥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低等众多缺点,但对于一款武器而言,基本只要有一个撒手锏就够了。

对于S-200防空导弹而言,其最大技术特点是飞行速度和高度以及大战斗部装药。据公开资料显示,S-200防空导弹的飞行速度在3.5~8马赫之间,最大飞行高度达40千米,光这两项指标就相当了得。我们知道,至今飞行速度最快的战机就是SR-71战略侦察机,其最大飞行速度达3.5马赫,但S-200的末段飞行速度却在3.5马赫以上,甚至达到8马赫,这就令几乎任何飞机都难逃被追上的命运。

再加上218千克的高能炸药破片战斗部的毁伤效果堪称是防空导弹的顶级配置了。要知道,S-400防空导弹系统采用的48N6导弹的战斗部重量也仅为180千克,而美国“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的战斗部重量还不足100千克,更先进的PAC-3防空导弹的战斗部甚至不装炸药,完全靠动能撞击来摧毁目标。因此,S-200防空导弹堪称是远程防空导弹中目前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F-35I战斗机只是被击伤,是可以被修复的,这说明F-35I生存能力还是不可小觑的。要知道,若S-200导弹重218千克的战斗部发生近距离爆炸,F-35I很可能被撕碎。而从F-35I是可被修复这点分析,也许S-200导弹的导引头根本就没有锁定F-35I的精确位置(精确到米级),也许S-200导弹真是沾了218千克战斗部的光了。若其战斗部只有几十千克,或许F-35I还不会“挂彩”呢!

那么,218千克战斗部的杀伤威力到底有多大呢?据导弹专家推测,其密集杀伤区域应该在100米左右,即在这个距离内,目标将会受到冲击波和弹片的多重杀伤,其外形很可能发生变形甚至被撕碎;而非密集杀伤区域至少在1 000米,这一距离内,目标被击毁的可能性较低,但这只能凭运气,因为战斗部引爆时,会形成上千个燃烧弹片,其中一些弹片很可能射到目标上。

而现代化战机的外壳就是金属蒙皮或复合材料,其最怕高温,一旦遇到哪怕是1元硬币大小的高温弹片,也可能造成机体发生破损、燃烧或断裂,使飞机气动外形发生变化,甚至若击中电传线路或燃油管还可能造成飞机起火或爆炸。从这次F-35I被撞伤一事来看,其被弹片击中时最有可能是距离S-200导弹爆炸处相距约1 000米处。

S-200虽然研制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但其战斗部高达218千克,即便不能精准击中目标,其巨大的爆炸威力也可能让敌机受伤。

空袭和反空袭的较量

虽然当今的战场环境早已不是冷战期间的形态,隐形目标、高超声速目标、轨道飞行目标和集群无人机目标不断涌现,但一些武器装备的技战术性能放到现在来看却依然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空袭兵器中,可以说,即便在目前的战场条件下,类似F-35这样的隐形战机已经做不到“一招鲜,吃遍天”了。但隐形战机依然是有战术价值的,这便是中美俄都在投入大量资源研制下一代隐身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原因。但隱身战机不能孤军奋战,必须获得友军在电磁、网络等其他作战领域的配合,这便是美军最近热推的多域战概念。比如:在空袭前,空军可以出动电子战机和无人机对敌进行电磁干扰,海军可以发射巡航导弹,陆军也可以出动特种部队和空降部队等对敌防空实施进行定点清除。

不得不说,现代空战模式正处于变革的前夕,一些新概念武器已经在改变着空战理论和战法。这些颠覆性的新概念空袭武器包括:高超声速武器、轨道轰炸机、集群无人机等。其中,高超声速武器能彻底缩短传统空地武器的攻击时间窗口,让传统防空系统防不胜防;轨道轰炸机则根本不用考虑隐身,直接对目标进行临空轰炸,外界猜测美国多次发射X-37B就有测试轨道轰炸机概念的意图;集群无人机则能完全让防空系统无力应对,因为成百上千架廉价无人机根本是一个吸引火力的圈套。

对于反空袭方来说,要从传统的各自为战的单一防空系统转变为构建一体化的防空防天系统。这一系统必须要综合远中近、高中低的防御能力,不但可防御近地轨道目标、大气层内的超高音速目标,还要能对集群无人机这样传统防空系统无法对付的“小低慢”目标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制。

为对付隐形目标,装有大当量战斗部的S-200这类防空导弹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现役的陆基反隐身雷达即使能够让隐身目标“原形毕露”,但像是长波雷达和双基雷达都很难对隐身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即现有的反隐身雷达技术几乎无法成为防空导弹的火控雷达,而且其体积较大,这就意味着即便对隐身目标发射了防空导弹,目标很有可能最终逃脱掉防空导弹主/被动雷达导引头的锁定。

但有了S-200导弹上的大当量战斗部,则不用担心反隐身雷达精度不够的问题,可以向目标可能出现的方位齐射多枚S-200导弹。若1枚导弹能让半径1 000米的空域成为非密集杀伤区域,那么5枚S-200导弹最多可覆盖宽度为10千米的高空空域,这道“防空弹幕”战法虽然比较呆板,但若与陆基反隐身雷达和空中预警机协同作战,即使无法击落隐身目标,至少可以让其退避三舍。

责任编辑:王鑫邦

猜你喜欢
战斗部防空战机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防空营打靶记
次世代战机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未来战机大猜想
加油!你是最X的战机
战机发展史
随动定向战斗部的抗振动冲击控制研究
几种结构的三段离散杆战斗部数值模拟
战斗部远场水下爆炸对舰船冲击损伤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