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肖艳炜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电网覆盖范围还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多自动化技术也相继投入到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但从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加强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我国各大电力企业已经将自动化技术有效融入到电力运行中,但由于技术设计的不科学或电量运输负荷过大,也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对于部分偏远地区来讲,由于受地区地理环境限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些地区的电网建设比较落后,这就造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无法在不同类型电力设备间进行合理运用,进而对电能的正常输送作业造成影响。目前情况下,我国电网始终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自动化技术仍需持续不断地完善,但由于技术更新而引发的电力故障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电力系统中的各项设备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从我国电力设备的实际状况来看,电力设备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种情况给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随着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设备的负荷也在持续加大,但由于部分力设备由于长期没有进行维护和更新,从而造成设备出现老化问题,无法有效承受较高的输出电荷,进而导致电力故障的发生。除此之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对电力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阶段仍有一些设备难以达到自动化的技术实际要求,从而造成在具体工作中无法满足相应的安全标准,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时还会损害到电力设备[1]。
由于我国各大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学要加强自动化化技术安全管理的落实工作,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也是造成自动化技术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通常有下面几种不规范现象。第一点,没有形成完善的符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规范。第二点,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水平的电力系统维修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方面,要求维修人员必须具有非常高的专业素质,但不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人员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解决,最终造成较为严重的电力故障或事故。
有效开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最核心因素就是人员因素,因此,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人才队伍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和市场需求。电力企业要想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点,从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促使其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学习和发展状态中,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具体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二点,针对各岗位职责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应通过培训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增强技术人员熟练掌控和应用专业技术的能力。第三点,在电力企业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四点,促使员工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持续学习,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过程中,科学判断和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此不但能够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功能和优点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发,从而有效增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能力,进而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进行不断拓展新的途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信息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将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面,通过数字化变电站以及电网的进一步开发,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强力的技术支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采集和处理电力系统运行相关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对电网管理的统一规范化,并大大增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从而保证电网体系的安全运行,有力促进我国电网改造的顺利进行[2]。
由于电力系统对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要想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就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修和管理,将由于供电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故障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尽量减少,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一点,要从电力系统的特点出发,针对其自动化技术制定合理的管理责任制度,以达到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分工管理目的,将各项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从而不断增强电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第二点,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资金投入。尤其要加大对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完善这些地区的电力设备,将自动化技术和电力设备充分结合起来,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电力企业应严格要求技术人员定期维修和保养各项电力设备,并积极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从而将电力故障造成的供电中断频率尽可能降低。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当前采用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要想达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目标,就应在设计电网综合自动化时,全面综合分析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因素,以保证电力系统化自动技术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点,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分布式设计方式,即把各个电力系统的基本单元相互独立出来,以防止各个单元之间相互产生影响[3]。第二点,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时,不少地方需要用到二次接线,对于这些地方就要尽可能进行电力简化,通过多功能继电器逐步取代以往的二次接线,之后对主控制和各个开关柜进行分布式设计,如此就可以将开关柜内接线有效简化,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第三点,增强电力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以保证自动化技术能够广泛运用到各种电力设备中,进而促使电力设备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达到自动化的实际要求。
总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所以,电力企业应高度重视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不断提高电力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维修水平,并科学合理地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配置形式,从而有效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而确保电力系统的持续正常运行,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社会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