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锋
[美文示例]
三号床的那个男人
朱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起,我便有些讨厌三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三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他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工厂。其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声就像小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而且每天中午一吃完饭,就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让人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三号床对面的一号床是一个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和上小学的儿子都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她家男人靠种地和养些鸡鸭过活,极少来探视,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男孩守候着她。
一日,一号床的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三号床的男人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一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就愿意按一元一个的价格买他的。
一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几天后,一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三号床的男人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一号床的男人不肯收。三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一号床的男人沒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就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三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有了这项收入,一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妈妈买上一个荤菜,几个应季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三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帮着挖,自己按每个两毛钱的价格从小朋友手里收来,转卖给三号床的男人。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一号床,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从医院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三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他。“嘿嘿……”男人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的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接济一号床的病友。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柔的心。
(摘编自《意林》)
[亮点赏析]
这是一篇成功运用抑扬手法的文章。开始写“暴发户”老苏,出手阔绰却外表邋遢,大大咧咧的做派和大快朵颐的吃相,也实在令人反感,这是“一抑”;继而写他令人反感的自私自利之举,“每天中午一吃完饭,就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这是“二抑”。到此为止,作者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没有修养、没有爱心的“暴发户”形象。结尾,作者却来个180度的大转弯:“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的钱还是有的。”此时既让读者感到吃惊,细想又在情理当中。三号床男人的形象瞬间在我们面前高大起来。
[现场演练]
请以“我错怪他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刻画细节,行文要有波澜,感受要真切。
[仿写佳作]
我错怪他了
李毅然
公交车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反映人情冷暖的一个小窗口。人们匆匆在此相逢,转眼间又匆匆离别,一切都平平常常。然而,有一件小事镌刻在心底,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那是去年春季的一天中午放学后,我好不容易赶上一辆车,在一个20多岁的男青年里面的空位上坐下来。不一会儿,车速又慢了下来,停靠在一个站台旁边。
车门刚打开,一个抱着小孩的妈妈随着人流挤到了车厢里,站在男青年旁边的过道上。“麻烦大家给抱小孩的让个座!”售票员的声音响在耳边。我本想站起来让个座,可是在球场上不小心崴了脚,于是装作没听见。男青年向我这边靠了靠,笑着说:“不好意思啊。”我瞟了他一眼,没有吱声,心想:“你又不打算让座,装什么好人!”
那个年轻的妈妈个头并不高,勉强能抓到上面垂下来的吊环,怀里又抱着一个胖乎乎的孩子,所以只能很费力地稳住身体。我正在若有所思的时候,身边的男青年伸出双手,说:“大姐,把孩子给我,我帮您抱一会儿。”年轻的妈妈笑了笑,说:“谢谢!”男青年只好尴尬地缩回双手。“想做好人好事,就把位子让出来吧。装!”我心里暗笑。
约摸过了两分钟,男青年又一次伸出了双手:“大姐,还是让我帮您抱着孩子吧!”年轻的妈妈只是冲他笑了笑,沉默不语。“装,继续装。要是真的善良人,怎么不让座呢?”我扭脸向窗外看去。
转眼间,五分钟过去了。男青年突然扶着椅背站起身来,说:“来,大姐。您坐我这儿吧,我要下车了。”年轻的妈妈连声说:“那谢谢您了!”男青年随即站在了过道上。此刻的我,生平第一次感到坐着比站着的滋味难受得多,于是悄悄地离开了座位,站在男青年的身后。
突然,一个急刹车让我失去了平衡。我趔趄了一下,右脚踩在了男青年的左脚面上。我连忙道歉:“对不起。”他竟然没什么反应。我有些纳闷:“哎,这人真怪!”
不一会儿,公交车在我家附近的站台停下来。我随着人群走下车厢,又看到那个男青年正迈着右腿缓缓向前走时,左腿却直挺挺地拖着,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微响声。我心里一惊:“莫非他是……装假肢的残障人士!怪不得踩到脚面不知痛,看来是我错怪了他。”
刹那间,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点评]文章开头采用倒叙的方法,吸引读者探个究竟。接下来在叙事中主要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具体来说,文章先写男青年要帮年轻妈妈抱孩子,被“我”嘲笑为虚假,写尽了对他的误解。结尾处交代男青年竟然左腿残人生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湖南省株洲市十八中 宋意疾了。情节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读者认识了一位乐于助人的好人。此外,急刹车时“我”踩男青年脚面这个细节。又掀起一个波澜,埋下了伏笔。“我”发现真相后的心理感受。也使得男青年的形象霎时高大起来。
(责任编校/曾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