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声博
摘要: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而传统分散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且集团公司难以对下属子分公司进行有效监控,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步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企业挖掘财务管理潜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有力支持。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管理 绩效评价
共享服务即通过建立专业的服务提供中心,将分散的资源及流程整合到一起,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财务共享服务则是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领域的应用,其通过组建专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把企业中低附加值的会计事项集中起来进行处理,从而节约不必要的会计处理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工作效率。
一、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考察。首先,企业应对自身财务组织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目标。其次,收集相关资料,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理性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制定相应的解决预案。再次,以财务成本细目、各单位业务成本、单位业务完成时间、单位人工业务量、报表质量等为衡量指标,在合理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实施前后的成本效益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初步确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投入成本及其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阶段,流程设计。首先,根据不同的财务会计职能,明确哪些业务应当被纳入共享服务范围之中。其次,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由于原有财务职能部门在业务流程、规范、标准等方面各有不同,必须对其进行统一化、标准化改造,以适应财务共享服务的新模式,使之能够满足远距离操作的便捷性与各环节衔接的紧凑性。
第三阶段,确定组织结构。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一套契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各分部的行政及协作关系进行明确说明。
第四阶段,确定选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综合环境因素,如政治是否稳定等。二是成本因素,如税收优惠程度、政府扶持力度、当地薪资福利水平等。
第五阶段,着手实施。企业首先要做好财务人员的招聘及培训工作,其次,对现有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及模块进行重新设计,搭建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平台,同时加强公司内网建设,以充分满足共享服务需求。
二、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难点及解决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理念轉变困难。改革所带来的环境改变、权力分配、利益调整等,必然会降低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招致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抵制。对此,企业应加强思想引导,一方面让员工正确认识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增加其未来职业发展机会,消除其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也要让相关高管认识到,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的不在于“削权”,而是出于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未来必将给他们带来更为丰厚的利益回报。
二是职工流动风险。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大多是机械化、程序化的,加之工作量较大,容易引起员工厌倦情绪,使企业面临较大的人才流失风险。对于这一问题,企业应客观看待、合理应对,通过分析不同员工的岗位职能,对一些技术性强、难以替代的核心岗位人才进行重点挽留,灵活运用心理沟通、薪酬奖励等方式,尽可能减少重点员工的流失率。
三是投资回报较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通常需要1到3年的时间,而前期实施阶段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实现边际贡献所需时间更长,从而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对此,企业应加强资金预算与管理,实时跟踪相关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四是流程变革风险。财务共享将以往基于部门设置的财务工作方式变为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财务工作方式,这一方面促进了财务流程的统一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旧流程衔接不畅、新流程应变能力不足等风险,并且在统一的财务共享流程下,很可能因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而造成整个财务流程出错。对此,必须强化对财务风险的事前预防,根据企业运营特点准确识别各财务流程关键节点,并予以重点风险防控,比如,对于单据审核环节、资金支付环节,应当制定多层审核机制,同时提高审核人员素质,加强对审核人员的监督管理。
五是税务法律风险。财务共享之前,各子分公司分别在各自的属地纳税,而实施财务共享模式之后,容易出现税收政策选择不当、税收政策反应迟缓、税收稽查困难等税务法律风险。对此,应当在税务系统中加入对各子分公司属地税收政策的更新功能,灵活根据各地区税务政策变化出具相应的报告,同时设置税务专业及税务研究小组,保持与各地税务部门的密切沟通,积极配合税务稽查工作,及早发现纳税问题并加以汇报和改进。
三、结语
本文从前期考察、流程设计、组织结构设置、确定选址、具体实施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路径,但受个人能力、文献搜集等方面的限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今后当继续加强相关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论文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