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美的“童心教育”献给学生

2018-04-14 07:45杨敏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研究室童心交流

杨敏

“童心教育”的关键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我们为了贯彻“童心教育”理念,成立了童心学习方式研究室,开展系列研究实践活动,形成特色团队教研,把最美的“童心教育”献给每一个孩子。

1.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研究室教师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在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在丰富的交流实践活动中,教师们逐步体会到构建目标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型课堂,就是要通过改变学习方式,走出一条“轻重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

2.交流互动提升专业素养

研究室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组织团队学习,根据不同的课型摸索出9个字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互动学、立刻用,鼓励线上线下及时交流。葛少芬老师分享了小组学习与管理有机融合的经验;王玉龙老师仔细钻研教案,根据班级的特色,呈现了精彩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并从中感悟出要恰当把握合作机会,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交流中,教师们对教学模式和理念逐渐形成共识:一是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中心;二是实施合作小组学习模式;三是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激活、拓宽教学内容;四是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3.课题研究带动研学结合

研究室的教師们及时梳理反思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微信、函授和面授的方式解疑释惑,并开展课题和子课题的研究,立足解决问题,带动研学结合。两期学员都参与了教育部的课题“基于小组合作的课程实践研究”。

4.外部资源助力专业发展

学校领导和首师大、海淀教科所的专家经常参与研究室的交流,给予积极指导。工作室的教师们也常常走出去,与同行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很多家长也是研究室的编外人员,为研究室的发展注入了新能量。

研究室的教师们始终在“童心教育”的道路上行走着,初心不变,探求最美的“童心教育”方式,照亮学生未来的路。

猜你喜欢
研究室童心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新新机甲研究室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的六年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
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