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辉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用电量持续增加,强化配网改造建设势在必行。在农网改造工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解决配网低电压问题,这是确保农村配网供电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才能有效治理农村配网低电压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目前,我国农村电网设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时间比较早,具有比较长的运行年限,同时高压变电站分布点比较少,中低压配电线路具有比较大的供电半径,线路直径尺寸比较小且存在比较严重的老化问题。但是农村配网线路具有比较长的输送距离以及比较小的输送容量,加之实际农村配网中所采用的配电变压器存在容量不足问题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农村配网运行过程中的低电压问题。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随着家电补贴政策的推行,空调、彩电等大功率家用电器已经成为农村各家各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这促使农村地区的用电需求持续增加,用电负荷也持续攀增,致使现有的农村供电设备与设施无法满足实际的农村用电需求,尤其是许多供电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这就增加了其出现运行故障的概率,同时也致使农村配网出现了越来越大的无功缺额,进而造成了配网低电压问题,影响了配网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农村配网是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比较多的配网设备与配电线路,但是相应的配网运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许多农村地区缺乏专门的配网运行维护管理队伍,或者人数比较少,无法对相关的配网设备进行定期巡检与维护管理,使得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线路等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如果无功补偿装置等配网设备出现故障,那么可能会因为变电站母线调压故障或投运率不足等而使农村配网出现低电压问题,影响了配网运行的稳定性。此外,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供电企业可能没有制定专门的设备运维管理机制以及方案,单纯地从口头层面上要求供电人员进行设备检修与维护,使得许多运维人员只有在出现故障后采取解决相关的设备故障问题,无法做到提前防范,这也是造成配网低电压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
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治理配网低电压问题的重要保障。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农村配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低电压问题,就必须从加强配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确保农村配网基础设施的整体质量。一方面,要做好农村配网改造工程。对于已经出现配网线路或设备老化问题的地区,要强化专项资金投入,做好配网线路以及设备等的维护与更新工作,解决配网线路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集中整治低压线路以及低电压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配网建设项目经费投入力度,积极购置与安装一些高性能的调压器设备,增强配网线路调压能力,改善当下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低电压情况。比如,对于配网线路供电半径超过30km且没有设置有变电站等情况的配网线路,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在10kV配网线路中间段位置处科学安置10kV自动调压器来提升该线路的电压。而对于某些容量过小的变压器要及时进行更换,确保其可以更好地调控配网电压水平,这也有助于解决相关地区的低电压问题。此外,要做好农村配网中出现低电压问题的线路以及设备的改造工作,通过增加电源点或者开展高压延伸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或者直接将低压线更换成直径比较粗的线缆。在配网改造项目资金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多增加一些配电变压器的布置点,确保整体配网运行的可靠性。
无论是用电负荷快速增长或者配网线路半径过长所造成的配网低电压问题,均必须要从整体上来科学编制治理方案,这是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基础。首先,在农村配网低电压编制期间,必须要始终遵从国家电网以及相关部门等的规定与要求,做好农网改扩建等项目设计工作,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当下农村地区配网建设的现状,如住户数量、用电特征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等,确保农村配网系统建设中所设置变压器数目与型号等可以满足当地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用电需求。其次,对于农网配电改造项目,优先对低压供电半径比较长且户均容量较小的低电压地区,或者先对城镇或县城等人口密集部位的低电压区域进行配网改造,然后再依次对其他低电压台区进行配网改造,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农村配网低电压台区改造的有效性,尽可能地降低配网改造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要针对各个农村配网低电压台区的实际情况,如低电压的表现、地区的用电需求、特征以及未来的用电量变化等,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电压治理方案,确保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电网的使用需求。
为了确保农村配网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增强低电压问题治理的有效性,除了需要做好设备的更新以及配网线路的重新规划等改造外,同样离不开配网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这是及时发现与解决潜在配网运行故障或安全隐患的重要保障,不仅会对配网低电压治理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同样可能会增加配网运行管理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农村供电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强化配网设备运行管理。通过对配网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配网线路以及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进行运维管理,及时发现与解决它们存在的异常问题,使它们可以始终保持正常运行状态,这是构建长效配网低电压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举措。
首先,要健全农村配网电压质量管理与考核机制。通过结合农村配网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分配运维管理人员,编制恰当的巡查机制与方案,对现有的电压质量监测网络进行不断完善,实施监测与分析配网运行过程中的负荷变化情况以及电压质量,及时发现与分析低电压信息及其出现的原因,确保配网设备可以始终保持可靠、稳定的运行状态。再次,要构建一个“问题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整改”为一体的配网运维管理模式,有效提升配网运行中各类电力设备故障检修与解决的质量与效率。最后,要注意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档位问题、迂回供电以及三相负荷失衡等问题所造成的低电压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将其低电压问题消除掉。此外,要注意做好农村用电居民的有序、安全用电宣传工作,引导全体农村用电居民可以正确、科学、安全地用电。特别是在夏季或冬季的用电高峰期,要尽量指导用户采取错峰用电或停用大功率电器等举措来确保农村地区全体居民用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总之,农村配网低电压问题是影响居民正常用电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当下农村配网改造以及发展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但是其成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配网基础设施和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等。为了有效治理该问题,可以从加强配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科学制定配网治理方案,强化配网设备运行维护,确保有效治理农村配网低电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