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海望
王纯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1997年进军“商海”,曾在IT行业打拼多年。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令她的人生方向发生转折,就此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
2016年中国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将这些利好政策落地?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数年来,王纯和她的团队在不遗余力、孜孜以求中探索前行。
王纯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1997年进军“商海”,曾在IT行业打拼多年。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令她的人生方向发生转折,就此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
“患病后我感觉浑身关节都在疼,为治病曾跑过不少地方,直到协和医院才确诊。”王纯说。在治疗过程中因为用到了激素,王纯的身心受到了不小的伤害。她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后来在一位同学的帮助下,开始接受中医治疗。一段时间后,王纯不仅停掉了激素,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健康。王纯说,中医不仅治愈了她的病,也让她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至于最后深深沉浸于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当中。
“提到中医药,人们通常都只关注它治病和养生的功效,很少有人关注到它的文化内涵,其实中医药文化中包含了深厚的哲学智慧以及独到的方法论,它是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统一体,不仅能维护和提升人的身心健康,并且还可以帮助人们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因此,我非常希望更好地将其挖掘整理出来,展示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从中受益。”王纯说。
当时,恰好王纯的公司也走到了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于是王纯决定改行从事中医药文化教育。但是,她周围的朋友包括一些行业领域的专家都劝她打消这个念头,认为私营企业做起来太难。王纯却认定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做,也应该做。她坚定地说,“立足当下看百年,倚身百年看当下,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有时还需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利国利民,既然我们企业决定转型,那何不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做呢?”
2014年,王纯来到北京并创建了北京承易启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承易启慧”),正式投身中医药文化教育。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步入一个门槛较高的新领域,艰辛、曲折、彷徨,创业的人该经历的,王纯都经历了,不过她从未想过放弃。“弘扬中医药文化,造福人类健康”的信念,像一颗北极星,指引着她执著前行。
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医药遭受质疑之声始终不曾断绝。
好在数代中医药人的持续努力,最终为中医药发展迎来转机。
如今,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医药法》(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基本性法律,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对解决多年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问题做出了制度安排。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第一次从战略层面系统部署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2017年,十九大更是果断而响亮地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中医药文化发展迎来了新机遇。”王纯说。
频频刮起的政策东风,令她继续前行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
中医药文化究竟该如何传承?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李萍提出的“关于中医基础知识进入中小学生课堂建议”提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之后几年间,几乎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发出类似呼声。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落实政策。
“中医从娃娃抓起”正由理念逐步变为实际行动。
王纯表示,如今国家已经把中医药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是传承发展中医药的后备力量,抓好中医药文化在下一代的传播与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传播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抓起,是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根本所在。”王纯说,中医药文化不仅可以呵护孩子的健康,预防疾病,更能启迪孩子的智慧,让孩子掌握运用中医药文化的智慧,使辨证论治,阴阳平衡,治未病胜于治已病的理论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根植于孩子的内心。而培养孩子的格局,有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教育回归到德、智、体、美上来,为孩子开辟一条新的学习通道。
当前,“健康中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大政方针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就可少花8.5元,并且节约抢救费100元。“孩子的身体各项器官相对更健康,帮助其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其远离疾病,这也是真正的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维。”王纯说。显然,中医在“治未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心怀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孩子健康的梦想,承易启慧拔锚启航,王纯开始了对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校园现实路径的长期探索。
王纯说,讲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中药文化进校园融入基础教育,它主要将面临三个问题:第一,需要研发适合孩子的教材;第二,需要大量的师资保证来支撑中医药文化教育;第三,需要好的传播方式。
2015年,承易启慧与北京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就中医药传统文化走进基础教育项目和《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的编写、推广等展开了交流与合作。2015年3月,他们共同集结了 50 多名中医药界和教育界的专家,以及新媒体研发人员参与到教材编制工作中来,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编委会”。从制定教材大纲到内容设计再到教材优化,编委会反复磋商,力求严谨。
“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了一些原则,比如要求‘逻辑性强、难度适宜’,即低年级学生侧重于教授中医药文化中的生活健康常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高年级学生侧重于通过中医中的‘天人感应’‘全局观’,着重塑造他们的中医思维和正确价值观。又比如要求‘呼应学科教材、拓展学科知识’,例如语文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了皂荚、桑葚、何首乌、覆盆子等十几味中草药,与此相应地我们就在七年级的中医药文化教材中加入了本课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特点和药用效果介绍。”王纯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保证中医药文化知识正确的前提下,编写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文质兼美的中医药文化教材。
2017年8月12日,由承易启慧组织编写的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17年8月12日,由承易启慧组织编写的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教材共计8册(1-8年级),最终确立的结构包括横向四大版块和纵向七大系列。据介绍,教材是在秉承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精神,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和学生群体调研,在充分了解当代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健康、心理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统编教材,认真遴选适宜的中医药历史及学术内容,经反复研讨、修改后完成,确保了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我们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纰漏,并要求最大可能地提升教材的使用效果。这是我们做文化的态度,是我们对孩子、对社会的责任。”王纯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出席了新书发布会,他表示,“《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的编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套教材把中医文化的精髓与当代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现代教育以线性思维为主,而中医药学强调系统科学、追求平衡,这种整体观是东方人所特有的,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和精华。通过中医药教育使学生掌握东方思维,能够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外国教育信息研究室主任陈海东也充分肯定了此类教材出版的意义。他认为,中医药文化进教材不仅可以丰富中小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获得感,是一次响应时代呼唤的举措。
除了教材,王纯还指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要真正“走进去”,师资也至为关键。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并非所有中医大夫都适合做教师,也并非所有的老师都适合教授中医。因此,要在学校大面积推广中医药文化课程,就必须有足够的师资来提供支持。
从一开始,王纯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她带领承易启慧历经数年探索,建立了立体化的培训系统,包括人员筛选、专业强化等方面,可以广泛地培训全国各个省市的教师,并通过教师示范教材课件把中医药文化传播到学生中去。“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培训了大约100名教师,他们大部分都是中医药专业背景出身,2018年我们这部分师资的规模预计将会达到 500名。”
“传播方式也很重要。”王纯说,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学校常有的疑虑是这些课程孩子们能否听懂,以及是否真的有效。为此,他们采用了公益为先、示范带动的策略,即以公益课的形式到学校免费试讲,并邀请区域内的其他学校来参观试听,打消他们的疑虑,进而通过试点学校“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此外,他们还在教材、课件和课堂形式等方面“联合发力”,《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表现方式多样,课本图文并茂,课件展现形式变化多,结合动画、微电影、音乐、游戏、动态图片、交互活动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还通过组建在线教育平台、参观国医馆、体验中医的日常生活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王纯表示,从2016年9月起,在各精英团队的协同努力下,积极开展的全国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教育试点工作获得了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一致好评。通过几十所试点学校的实践授课,论证了教材体系、教育形式、教学成果的推广价值。“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对自己健康的关心,远远超出了家长们的认知。老师和家长纷纷向我们反映,听了几堂我们的课后,孩子们吃油炸食品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因为知道抽烟伤肺,有时会主动劝阻家人抽烟。听了我们讲24节气的有关知识后,知道了为什么要‘春捂秋冻’,家长们让他们多穿衣服,反抗也少了。”最让王纯感动的是,他们团队的宣讲老师到学校后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欢迎,孩子们甚至跟老师们要签名,家长们也主动要老师电话,还主动要求加微信群,以方便在孩子生病时咨询。
《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进课堂
“这让我们更加认定我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王纯和团队起初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一路走来,这种认可是他们前行路上最大的动力,“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所有的困难都无法撼动我们将这件事情做下去的决心!”
作为中国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先行者,王纯和其公司团队数年来致力于打造以教学、科研与教育创新为核心,通过行业大数据及互联网实现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创新教育大系统”,其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接下来,王纯的承易启慧公司将主推“克果教育”品牌。她坦言,到目前为止,承易启慧尚没有任何收益,所有讲课都是公益性的。“作为企业当然要考虑生存和盈利问题。”为此,他们将依托互联网开辟网络付费课程,相应的APP已开发完成;还将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联合大学等合作,开展师资培训;与外单位共建康养基地……“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家平台式的企业。”
按照规划,未来5年承易启慧将争取使公司“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覆盖部分城市80%以上的中小学校;每年给企业培训、推送中医师1000-3000人;力争创建几所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幼儿园和小学;把中老年人中医药文化教育市场做起来。同时,推动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课程评审机制,为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虽然困难依旧很多,但我们会继续不遗余力地传承弘扬好中医药文化。”王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