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学军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生活用品当中,其中就包括照明产品。目前,市场中的照明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和色彩,与此同时,因为照明产品蓝光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多,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力,也导致很多照明产品的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照明产品蓝光危害检测技术要求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照明产品;蓝光危害;检测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TM9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4-0105-01
目前,LED产品的发展方向主要为高亮度和大功率,这就需要提高芯片出射光的辐射量度,但是随着辐亮度的提升,LED产品对人体的光生物危害也会随之增加,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如果蓝光辐射的波长达到440nm后,就会出现光化学反应,而该反应则会损害人体的眼部,出现白内障、黄斑病变以及近视等多种眼部疾病,导致视力下降甚至是失明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眼部疾病很难经过有效的治疗得到改善,由此可见,照明产品在认证的时候,需要加强蓝光危害检测力度,对于存在危险的灯具进行限制或者进行标记,避免蓝光对人体造成危害[1]。对此,笔者将从蓝光危害的概述入手,对蓝光危害的类型以及监测技术要求展开以下综述。
1 蓝光危害的概述
目前,电子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如LED灯、数码产品、收集、电脑等,这些电子产品放射的光线中含有大量的蓝光,而这些蓝光对使用者的眼睛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增加黄斑病变、白内障以及近视发生的可能性。
(1)蓝光引发眼部结构损伤。有害蓝光蕴含的能量较高,这种高能量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以直接穿透晶状体对视网膜造成严重的危害,危害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或者是死亡,如果光敏感细胞被杀死,就会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严重的时候,会导致人们直接丧失视力,而且这种损伤无法通过治疗技术恢复。此外,部分蓝光被眼中的晶体吸收之后,就会出现晶体混浊的情况,进而导致白内障的发生,当蓝光穿透晶体伤害视网膜之后,还会引发黄斑病变。(2)蓝光引发视疲劳。鉴于蓝光为短波光线的特点,导致视网膜中心位置并不会形成蓝光聚焦点,但是在视网膜靠前部位则会形成聚焦点,因此,为了可以清晰的观察事物,就需要使眼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继而导致视疲劳的情况发生,如果人们长期处于视疲劳状态,则会加重近视的程度,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3)蓝光影响睡眠质量。对人们睡眠质量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的一种激素叫做褪黑色素,如果褪黑色素的分泌量下降,就会出现失眠的情况,或者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而褪黑色素的分泌刚好会因为蓝光的影响,受到抑制,继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2]。
2 蓝光危害的类型
目前,针对蓝光危害的分类主要为四种,分别是0类、1类、2类以及3类,其中0类不存在危险,其辐亮度在100W·m-2·sr-1以内(包含100W·m-2·sr-1);1类属于低危险类别,其辐亮度在1×104W·m-2·sr-1以内(包含1×104W·m-2·sr-1);2类属于中度危险类别,其辐亮度在4×106W·m-2·sr-1以内(包含4×106W·m-2·sr-1);3类属于高危险类别,其辐亮度超过4×106W·m-2·sr-1,灯造成危害的时间发生在极短的瞬间。就目前LED技术水平而言,暂时不会出现3类危险的情况,而且在日常生活中,0类以及1类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威胁,因此,2类危险是人们应该主要关注的危险情况,如果长期接触并盯着2类危险的LED光源,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眼睛[3]。
3 照明产品蓝光危害国际标准
在2006年的和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发布中对光生物安全测试基础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就包括蓝光危害的测量,规定中指出,测试的位置主要为200mm处和500lx处,鉴于测量位置并不单一的情况,在测量的结果当中,一定要表明此结果是在哪一处测量位置得出的。在2012年际电工委员会灯和相关设备技术委员会对照明产品蓝光测量标准进行了修订,该标准明确指出,200mm处为照明产品蓝光危害的测量距离。反射型自镇流LED等安全标准修订文件于2015年出版,该文件中对蓝光危害限值做出明确规定,在测试自镇流LED灯视网膜蓝光危害的时候,按照IEC/R6277标准进行。
4 照明产品蓝光危害国内标准
生物安全国家标准是GB/T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于2006年出版,在该标准中对蓝光危害的测量方法做出了明确规定,其具体标准与C60598—1:2014的国家标准GB7000.1-2015灯具中的第一部分相同。
在GB7000.1-2015标准中对蓝光危害做出如下要求:
(1)在第三章3.2.23中,以IEC/TR62778为分类标准,将灯分为具有阈值照度Ethr的手持式灯具和可移式灯具、固定式灯具以及具有Ethr条件的光源。并且应该将“不要注视两者的光源”的警告标识标记在具有阈值照度Ethr的手持式灯具和可移式灯具以及具有Ethr条件的光源上,以便在维修的时候,可以直观的看到警告标示,避免对眼睛造成危害。如果Ethr条件出现的距离为Xm时,在灯具制造的说明书中应该做出明确标注,标注内容为:灯具的安装位置应使其不会长时间在小于Xm的距离被盯着看。
(2)在第四章4.24.2中明确指出,光源应该选用RG0和RG1两类,如果以IEC/TR62778为分类标准将灯分为具有阈值照度Ethr的手持式灯具和可移式灯具、固定式灯具以及具有Ethr条件的光源的时候,在计算灯具和RGl与RG2间边界的距离Xm时,应该按照EC/TR62778进行附加评估,并且标注“不要注视两者的光源”的警告标识。
5 照明产品蓝光危害的具体情况
据相关数据表明,在56批LED台灯中,有55批蓝光危害等级在2类以内,占据总量的98.2%,其余1批蓝光危险等级为2类,占据总量的1.8%。在日常使用中,2类以下的灯具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不需要标记警告标识,但是对于2类以及2类以上的灯具,应该标记警告标识,标识内容为不要注视亮着的光源,防止使用者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注视光源,损害眼睛。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蓝光手电筒中,有三分之一的手电筒蓝光危险为2类,在这些产品上,需要标记警告标识。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照产品而言,手电筒属于手持式灯具,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很少将灯管照向自己,因此使用者自身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对于迎面而来的人们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6 评估蓝光危害
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灯具认证必须进行蓝光危害测试,该要求实施于2017年1月1日,經过检测的灯具,需要按照要求标记警告标识,如果灯具的危险等级为2类以内,则安全标识不需要更新,如果灯具的危险等级为2类以及2类以上,需要将使用距离标记在固定式灯具上,将警告标识标记在手持式灯具或者可移动式灯具上。
7 结语
综上所述,照明产品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主要威胁的部位为眼部,人们受到蓝光的影响,将会出现黄斑病变、白内障以及近视等多种眼部疾病,同时睡眠质量也会受到蓝光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灯具认证的时候,需要加强对蓝光危害的检测力度,并且对于蓝光危险在2类以及以上的灯具,需要标记相应的标识,明确安全的使用距离,进而最大限度的确保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俞安琪,陆世鸣,李妹.国际照明产品标准的变动给了LED照明产品更好的发展机遇及挑战[J].照明工程学报,2014,25(04):1-5.
[2]冯荣标,陈涛,陈伟,万国江.高显色全光谱LED特性及其对解决蓝光危害的贡献[J].光源与照明,2016,(1):7-10.
[3]童昌兴,朱腾飞,蔡怡,慎月强.室内照明用LED照明产品的光生物安全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5,26(4):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