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藻密度调查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2018-04-13 09:06张菁孙立志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4期
关键词:湖泊污染生态

张菁 孙立志

摘 要:阳澄湖是苏南重要的湖泊,研究影响阳澄湖藻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湖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信息。本研究于2017年夏季(6月-8月)调查了阳澄湖藻密度和相关水环境因子(水温、浊度、pH、溶解氧等)。结果表明,水温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阳澄湖藻密度的重要水环境指标。应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合理利用湖泊资源,才能保持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湖泊;污染;生态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4-0014-01

阳澄湖坐落于江苏省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苏南地区,是昆山市主要水源地,湖景秀丽。阳澄湖也因盛产鱼、虾、蟹等水产,被当地政府重点开发利用。随着太湖流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太湖流域水体不断暴发蓝藻水华,引发太湖流域地区居民饮用水安全。处于太湖流域下游的阳澄湖水质情况也不容乐观,水质恶化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引发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最终导致水华暴发,严重影响了饮用水安全。目前阳澄湖水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金建平等[1]研究发现气温、降水等因素是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Takamura等[2]发现弱光条件下,藻类繁殖能力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李娣等[3]发现水温、透明度、总氮等影响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目前研究者关于太湖流域的阳澄湖湖体的藻密度调查甚少,本研究于2017年4月-10月对阳澄湖4个测点进行了藻密度调查,同时调查了水温、pH、溶解氧、叶绿素a、氨氮、总磷、总氮,初步探讨了藻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合理利用湖泊资源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基础信息。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本研究在阳澄湖布设4个采样点,分别是东湖北、西湖北、西湖南和中湖北。

1.2 采样与分析

从2017年4月-10月每月进行一次样品监测,其中藻密度、水温、pH、溶解氧、叶绿素a通过YSI(型号:6600V2,美国)进行现场测定。另外,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4],进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总磷(TP)和总氮(TN)样品的采集,并保持于0~4度冷藏箱内,尽快带回实验室监测分析。

根据标准方法GB 11892-1989,进行CODMn样品的测定,根据GB 11893-1989,进行TP样品的测定,根据标准方法GB 11894-1989中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TN的测定。

1.3 数据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Chicago,Illinois,America)中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水质因子和藻密度间的相关关系。

2 结果与讨论

阳澄湖7、8月份藻密度最高,最高值为位于中湖北7月份的3200万个/L;最低值为位于西湖北10月份的220万个/L(表1)。

2017年4-10月阳澄湖主要水质因子中:总氮均值较高,除了10月份,均为劣Ⅲ类(表2)。阳澄湖水质因子中,总氮和总磷的最高值都是位于西湖北的4月份,分别为3.66mg/L和0.148mg/L;高锰酸盐指数的最高值为位于中湖北的7月份,值为6.9mg/L;氨氮的最高值为位于西湖北的5月份测定值,即0.240mg/L。

藻密度和水质因子间的Pearson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表3),阳澄湖湖体中藻密度与水温呈密切显著正相关(r=0.442,P<0.05),水温高时,藻密度也高,水温是影响阳澄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1]。吴攀等[4]报道了在20~25度的气温条件下,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藻密度与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50,P<0.01),大量污染物进入阳澄湖湖体,导致湖泊溶解氧降低,可能引发摄取浮游植物的浮游动物等水生生物无法生长,从而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6]。另外,总氮作为藻类因子重要的营养盐,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而阳澄湖总氮超标情况严重,导致湖泊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5],阳澄湖调查期间平均藻密度高达1578万个/L。加上阳澄湖作为典型的浅水湖泊,自净能力弱,无法承受大量的营养物盐或者污染物。

参考文献

[1]金建平,于鑫,包云軒,汪婷,刘继晨.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3):324-331.

[2]Takamura N,Iwkume T,Rasuno M,Photosynthesi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Kiitz in lake Kasumigaura[J].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1985,7(3):303-312.

[3]李娣,李旭文,牛志春,王霞,师伟,于红霞.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指标间的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11):1814-1820.

[4]吴攀,邓建明,秦伯强,等.2013水温和营养盐增加对太湖冬、春季节藻类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 26(10):1064-1071.

[5]Ochumba PBO,Kibaara DI. Observations on blue-green algal blooms in the open waters of lake Victoria,Kenya[J].African Journal of Ecology,1989,27(1):23-34.

[6]刘恩生,刘正文,陈伟民,等.太湖鲚鱼渔获量变化及与生物环境间相关关系的研究[J].湖泊科学,2005,17(4):340-345.

猜你喜欢
湖泊污染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害羞”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