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蓉
蜡彩袋蛾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
杨亚蓉
(福建省龙海市森林植物防治检疫站,福建 龙海 363100)
2014-2017年,对龙海市浮宫镇蜡彩袋蛾(Hevlaerts)的发生为害情况、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天敌情况等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蜡彩袋蛾在福建省龙海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越冬。野外调查结果发现,该虫主要危害香樟、洋蒲桃、树葡萄和脆桃等树木,而对荔枝、龙眼和金煌芒果等危害较轻。试验中偶然发现了蜡彩袋蛾寄生天敌——绒茧蜂,该蜂成虫羽化期和蜡彩袋蛾羽化期基本吻合,且对蜡彩袋蛾幼虫的寄生率较高,对抑制害虫大发生,具良好的控制作用。
蜡彩袋蛾;生物学;生态学;绒茧蜂
蜡彩袋蛾(Hevlaerts),又名蜡彩蓑蛾,鳞翅目袋蛾科昆虫。该虫常以幼虫取食树叶、嫩枝、树皮及幼果为害林木和果树,大发生时短短几天内就能将整片林子树木叶片取食殆尽, 造成树木秃枝光干, 犹如火烧,严重影响树木生长[1-2]。该虫在福建省闽南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时老熟幼虫吐丝结成袋囊,并缚在枝干或叶背,翌年3月中旬化蛹,4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6月上旬至8月中旬幼虫为害严重,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越冬期间遇有晴暖天气,幼虫仍可出囊啃食树皮、嫩枝。近年来有关蜡彩袋蛾的报道不多[1-4]。2014—2017年笔者系统观察蜡彩袋蛾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各虫态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天敌情况等,旨在为蜡彩袋蛾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龙海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九龙江下游,经纬度座标为东经117°34′~118°09′,北纬24°11′~24°31′。龙海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常年受台风和海风影响,年均气温21 ℃,日照时数2 172 h,年活动积温7 504~7 897 ℃,无霜期231~366 d,年均降水量1 371 cm,年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适宜马尾松、杉木、毛竹、相思、桉树、木麻黄、红树林及国外松等常绿针、阔叶林生长,森林覆盖率56.1%。近十年龙海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有:松突圆蚧、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病、桉白蚁和桉树尺蠖等,年平均发生面积496hm2,发生率0.79%;年平均有效防治面积496hm2,防治率100%。
试验地位于龙海浮宫镇丹宅村石厝社苗圃地附近,主要树种有:香樟、洋蒲桃(台湾莲雾)、脆桃、龙眼、树葡萄、荔枝、金煌芒果、阳桃等。
2014年2月—2017年10月,对试验地范围内的主要树种进行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在试验地内,各个树种各抽取30株树木,调查统计每株树木上袋蛾数量、发生及为害情况,病虫、天敌发生规律,每年同时从野外采摘老熟幼虫的袋囊100个在室内进行观察,调查各虫态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天敌情况等。
调查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DPS 7.05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
成虫:雄蛾体长约7 mm,翅展宽约19 mm,头部和胸部为黑褐色,腹部银灰色,前翅黑褐色,基部白色,后翅白色,边缘灰褐色。雌蛾体长约17 mm,乳白色至黄白色,圆筒形。
卵:椭圆形,米黄色,长约0.7 mm,宽约0.5 mm。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20 mm,头部、胸部和腹节的毛片,以及第8至第10腹节背面均呈黑褐色,其余黄白色。
蛹:雄蛹体长约10 mm,头部、胸部、翅、足,以及腹部背面均为黑褐色,腹部腹面、背面节间灰褐色,腹部第4节至第8节背面前缘和第6、7节后缘各有1列小刺。雌蛹体长约19 mm,长筒形,全体光滑,头部、胸部和腹部末端均黑褐色,其余黄褐色。
袋囊:长锥形,长20~51 mm,丝质,褐色,质地坚硬,囊外壁上有横向纹路,囊上端粘附着幼虫的头壳,下端分裂成4片。
2015年2月-2016年12月,对试验地中蜡彩袋蛾发生情况,并结合室内饲养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蜡彩袋蛾在福建龙海市1年发生1代,其生活史详见表1。3月中旬越冬代老熟幼虫脱皮后化蛹,蛹期为3月中旬至6月上旬。4月上旬蛹陆续羽化,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成虫发生的高峰期,6月下旬为成虫盛末期;羽化多集中在傍晚或晚上,雌蛾羽化后仍留在袋囊内,雄蛾羽化时,将一半的蛹壳留在袋囊中;羽化后次日清晨或傍晚交尾。交尾后,雌蛾将卵产于蛹壳内,并把尾部绒毛覆盖在卵堆上,每只雌蛾产卵约100粒。卵经15~20 d后孵化,孵化多集中在白天。初孵幼虫始见于5月上旬,幼虫吃掉卵壳后,从袋囊排泄口爬出,吐丝下垂,随风迁移,爬到枝叶下方,咬取嫩枝或叶片表皮,并吐丝缠身做袋囊。低龄幼虫仅食嫩枝或叶片的表皮,随着虫龄增加,食叶量加大,可取食嫩枝或叶片,取食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晚;6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幼虫发生高峰期。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开展向枝梢部转移,并用丝将袋囊固定在枝叶上,封闭袋口越冬。
表1 蜡彩袋蛾的生活史
⊙卵;-幼虫;◆蛹;★成虫;(-)越冬代幼虫。
据调查,蜡彩袋蛾在不同植物上危害情况不同,调查结果见图1。结果表明,香樟上的平均虫口密度最大,2014—2017年分别为302,913,1 832,6头;其次是洋蒲桃,2014—2017年分别为243,601,1 650头,4头;树葡萄,2014—2017年分别为115,320,901,2头;脆桃,2014—2017年分别为110,310,812,1头;荔枝,2014—2017年分别为15,61,153,0头;龙眼,2014—2017年分别为10,53,102,0头;金煌芒果最少,2014—2017年分别为2,8,16,0头。不同年份危害情况也不同,依次为2016年、2015年、2014年和2017年,2015年和2016年是蜡彩袋蛾为害最猖獗、最严重的年份,试验地内受害树木树叶缺刻严重,几乎一片不留,基本被害虫吃光,仅剩下光秃秃的枝桠。
图1 不同年份腊彩袋蛾在不同树种危害情况
图2 腊彩袋蛾和绒茧蜂种群消长情况
2014—2016年,每年从野外采集100个袋囊放到室内养虫盒里饲养观察。4月上旬蜡彩袋蛾蛹开始羽化,并观测到寄生蜂,经初步鉴定为膜翅目细腰亚目姬蜂总科茧蜂科的绒茧蜂,结果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2014年蜡彩袋蛾雌蛾56头,雄蛾40头,空囊4个(即被绒茧蜂寄生);2015年雌蛾47头,雄蛾38头,空囊15个;2016年雌蛾8头,雄蛾6头,空囊86个。结果表明,蜡彩袋蛾雌雄性比约为1∶3,随着天敌绒茧蜂数量的增加,蜡彩袋蛾数量明显减少,至2016年天敌寄生率达86%,有效地控制了蜡彩袋蛾数量。2017年至2月份,各树种上几乎找不到蜡彩袋蛾的袋囊踪影,至10月,未见新蜡彩袋蛾幼虫危害。
通过4年多的系统观察,发现蜡彩袋蛾在福建龙海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越冬。野外调查结果发现,该虫主要危害香樟、洋蒲桃、树葡萄和脆桃等树木,而对荔枝、龙眼和金煌芒果等危害较轻。
绒茧蜂是鳞翅目幼虫的内寄生蜂,也是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之一,在害虫自然控制上占有重要地位[5-9]。本试验偶然发现了蜡彩袋蛾寄生天敌——绒茧蜂,该蜂成虫羽化期和蜡彩袋蛾羽化期基本吻合,且对蜡彩袋蛾幼虫的寄生率较高,对抑制害虫大发生,具良好的控制作用。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化学农药“3R”问题,导致有害生物防治陷入农药越用越多、虫害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10-12],而天敌与害虫之间此消彼长关联的规律,是自然界自我平衡、自我调节的一种机制[13-14]。保护好林间天敌昆虫,有效地寄生并控制害虫,发挥天敌昆虫控害潜力,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15-16]。下一步将对该天敌绒茧蜂分类鉴定,并对其寄生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害能力。
[1] 刘文爱, 范航清. 蜡彩袋蛾在红树林的发生规律[J]. 林业工程学报, 2011, 25(6):45-47.
[2] 刘文爱, 范航清. 蜡彩袋蛾取食不同红树植物后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J]. 林业工程学报, 2011, 25(4):114-116.
[3] 李志刚, 戴建青, 叶静文,等.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害虫种类、防控现状及成灾原因[J]. 昆虫学报, 2012, 55(9):1109-1118.
[4] 蒋学建, 苏建苗, 蓝肖,等. 园林绿化树种: 八宝树病虫害调查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 2007, 36(3):137-140.
[5] 刘珍. 中国绒茧蜂族的分类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6.
[6] 刘露. 万州区绒茧蜂寄生重阳木锦斑蛾情况调查[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24):184-184.
[7] 陈伟军, 尤民生. 东南亚小菜蛾与菜蛾(盘)绒茧蜂遗传格局相关性研究[EB/OL]. [2018-02-21](2016-05-06)) http: //www. Paper. edv. cn.
[8] 李小敏, 刘君昂, 欧阳博文,等. 短梳角野螟寄生蜂-螟蛉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J]. 植物保护, 2016, 42(6):90-94.
[9] 陈媛. 螟蛉盘绒茧蜂寄生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生化代谢影响的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6.
[10] 郭灿, 高秀兵, 何莲,等. 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41(6):105-109.
[11] 刘保才, 王俊琪, 孙国语. 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中的3R问题与科学使用农药[J]. 上海蔬菜, 2004(6):68-69.
[12] 张礼生, 陈红印. 我国天敌昆虫与生防微生物资源引种三十年成就与展望[J]. 植物保护, 2016, 42(5):24-32.
[13] 张蓉, 马建华, 杨芳,等. 宁夏苜蓿害虫天敌种类及其田间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J]. 草业科学, 2003, 20(7):60-62.
[14] 阿克旦·吾外士, 刘建, 图荪江·伊敏托合提,等. 果农间作模式下核桃主要害虫、天敌及其田间及其消长规律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3, 50(4):655-661.
[15] 何孙强. 浙江省竹林害虫主要寄生蜂及1优势种寄生特性研究[D]. 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 2015.
[16] 杨忠岐.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04, 20(4):221-227.
A Preliminary Study on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Hevlaerts
YANG Ya-rong
(Longhai Forest Pests and Disease Control and Quarantine Station, Longhai, Fujian 363100, China)
From 2014 to 2017, a kind of forestry pests,Hevlaerts, was found in Fugong Town, Longhai City. The occurrenc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fe history and natural enemies of the pest were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th occurred 1 generation per year in Longhai, with the instar larvae wintering in bags.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major insect hazards were,,and crisp peach trees, while the lighter hazards were Litchi,and mango., a kind of natural parasitic enemy, was found in the test. The eclosion period of the bee adults and that ofbasically matched, and the parasitic rate of the moth larvae was higher, and so the bee had good effects on the pest control.
Hevlaerts; biology; ecology;
S433.4
A
2095-3704(2018)01-0058-04
2018-01-03
杨亚蓉(1969—),女,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物防治检疫工作,1280525285@qq.com。
杨亚蓉. 蜡彩袋蛾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J]. 生物灾害科学, 2018, 41(1):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