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临床疗效

2018-04-13 07:07马吼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养儿脾胃小儿

马吼燕

小儿慢性腹泻是指各种综合原因导致小儿大便性状改变、大便频繁为主要表现的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1]。小儿慢性腹泻如腹泻时间过长往往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微量元素丢失、维生素缺乏、免疫能力下降等,严重者可继发支气管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感染性疾病[2]。中医理论无小儿慢性腹泻,而是将其归为脾虚泻、脾肾阳虚泄症候中[3]。我院在传统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并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患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入院时均出现每日大便≥3次,大便呈水样或稀溏样,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及治疗方案》[4]诊断标准;②经中医辨证确诊为脾胃虚弱型泄泻,主要表现有面色少华,神疲纳呆,舌质淡苔薄腻,脉弱无力,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腹泻反复发作,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③年龄2~6岁。排除标准:①有明显脱水、发热、代谢性酸中毒症状体征、脓血便患儿;②重度营养不良,中、重度贫血患儿;③患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患儿;④合并心、肾、肝、脑及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患儿;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儿;⑥急性感染期腹泻,合并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皮肤感染等疾病患儿。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4.23±1.27)岁,病程(59.47±12.57)d;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平均(4.07±1.66)岁,病程(60.58±15.03)d。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抗病毒、胃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输液纠正电解质失衡等常规对症治疗,并鼓励继续饮食。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生产企业: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415),2包/次,3次/d口服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价标准 ①痊愈:患儿的大便颜色及性状、排便次数、体温等均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 患儿的大便颜色及性状、排便次数、体温等均有所改善,其他临床症状有所缓解;③无效:患儿的排便次数、大便颜色及性状以及呕吐、发热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

1.3.2记录两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χ2=4.2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h)

表2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h)

组别 例数 止泻时间 退热时间 呕吐改善时间观察组 32 34.69±12.9028.86±10.6717.33±7.01对照组 32 57.67±19.08 36.77±9.1628.66±8.13 t 5.64 3.18 5.97 P<0.05 <0.05 <0.05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我国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调查发现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年发病率为20.1%,每个儿童平均每年腹泻发病3~5次,病死率为0.51%[6]。引起小儿腹泻的因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与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主要指肠道内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其中病毒与细菌所引起的小儿腹泻最为多见[7],而非感染性腹泻主要因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及其他因素引起[8]。而慢性小儿腹泻是由于腹腔内出现大量渗透性物质,或是肠腔分泌过多电解质或炎症导致大量液体渗出等多种原因所致[9],病程多在两个月以上,迁延不愈,患儿常伴有营养不良及其他并发症[10]。现代医学针对小儿慢性腹泻的常规治疗给予胃肠道保护剂、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抗菌药物等联合治疗[11],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指小儿慢性腹泻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水谷不化导致的久泻致虚、脾脏受损而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气滞留与前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导致病情迁延不愈[12]。本研究显示联合使用醒脾养儿颗粒可有效提高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且观察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醒脾养儿颗粒为黄褐色至棕褐色颗粒,味微甜中带少许苦涩,主要功效有固肠止泻、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等,临床主治由脾气不足导致的小儿腹泻、厌食烦躁、夜寐盗汗等[13]。其主要成分为毛大丁草、一点红、山栀茶、蜘蛛香等,其中毛大丁草辅以一点红合用,具有入脾而消积、入肝而除湿热[14],利水消肿,凉血解毒之功效;蜘蛛香可理气平痛、消食健胃,在治疗腹泻的同时改善患儿不喜饮食的情况,保证患儿进食量与营养摄入,并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15];山桅茶清热消渴。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醒脾养儿颗粒能够促进胃酸分泌,增强胃蛋白酶活性以助消化,并拮抗新斯的明导致的小肠运动亢进与番泻叶所致的腹泻[16],除上述功能外还可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此外也可增加血中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量[17],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

综上所述,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疗效肯定,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1 Singh P,Das P,Jain AK,et al. Microscopic colitis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arrhea[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13,57(2):240-244

2 Xu LJ,Chen J. Efficacy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arrhea[J].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2016,18(6):511-516

3边毅.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评估[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33-135

4方鹤松,魏承毓.中国腹泻病诊断及治疗方案[J].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09,13(6):381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9-10

6刘德强,林立,张文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疗效分析 [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2):126-128

7 Zhang LX.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Baoerkang san on spleen-deficiency and dampness-obstructing diarrhea in children[J]. 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2015,40(8):1605-1609

8杨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2):24-25

9张培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214-215

10 Zhao HM,Zhang J,You JY.Research progress in causes of persistent or chronic diarrhea in children[J]. 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2012,14(8):639-642

11 王秋实.中医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52):10345

12 孙曼莉.白长川从脾阴虚辨治学龄期儿童慢性腹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4):4-5

13 陈春琴.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31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9):64

14 胡莲,周杰,袁慧.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82-83

15 李剑.醒脾养儿颗粒和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的比较观察 [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39-40

16 杨会慈.复合乳酸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病42例 [J].中国药业,2015,24(B12):75-76

17 王巍伟.醒脾养儿颗粒佐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9):80-81

猜你喜欢
养儿脾胃小儿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不同剂量索利那新分别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没有国家的安定,何来小家的幸福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养儿四首 (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