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涛
【摘 要】随着中国民航的高速发展,部分中小型机场航班流量持续增长,急需实现塔台、进近分离运行。但非空管系统管制单位推进塔台、进近分离的工作没有既定的程序可走,也少有经验可借鉴。结合规章要求及丽江机场推进塔、进分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笔者撰写了该文,旨在为非空管系统管制单位推进塔台、进近分离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空管系统;塔进分离
中图分类号: F562;V3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457(2018)04-0191-002
Study on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Approach Control for Non-Air Traffic Control System Control Units
ZHANG Shu-tao
(Yunnan Airport Group Lijiang Airport,Lijiang,Yunnan 674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Civil Aviation, some small and medium-sized airport flights have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ir flow, and it is imperative to achieve separation and operation of towers and approaches. However, there is no established procedure for the non-ATC system control unit to advance the separation of towers and approaches, and there is little experience to draw upon. Combining with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nd accumulated experience in the promotion of towers and separation work at Lijiang Airport, the author has written this articl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on-ATC system control units to promote tower and approach separation.
【Key words】Non-air pipe system; Tower separation
0 引言
近几年,随着中国民航的迅速发展,国内部分支线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增幅明显,逐步迈入了中型机场的行列。支线机场航班量的迅速增长,使得塔进分离运行变得越来越迫切。以丽江机场为例,2012年航班起降架次为26097架次,2016年航班起降架次为53146架次,四年内航班起降架次翻一番,年平均航班增长率达19.5%。
1 塔进分离运行的必要性
1.1 规章要求[1]
《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CCAR-93TM-R2)第三百五十二、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年起降架次超过36000架次或空域环境复杂的机场,应当考虑设置进近管制室”,“不能设置进近管制室的或在进近管制室设立前,可以在塔台管制室设立进近管制席位。”因此,对于年起降架次超过36000架次的机场,实现塔台、进近分离运行是规章符合性的要求。
1.2 运行需求
实现塔台、进近分离运行是有效缓解管制波道拥堵、降低管制员工作负荷、提高管制运行安全裕度的有效手段。
丽江机场塔台管制室没有有效的监视设备,管制方式为程序管制。受山区地形及导航台设置的影响,机场传统飞行程序比较单一,进、离场航班都向程海(VOR/DME)归航,飞行冲突较多。此外,丽江机场塔台管制室还承担着泸沽湖机场、大理机场部分进离场航班的管制指挥工作。2015年,丽江机场航班量增长较快(暑运期间日均航班起降超过160架次,日高峰架次达179架次,小时高峰达19架次),管制指挥通话量及飞行冲突急速增长,管制波道拥堵和管制负荷大的问题凸显,增加了发生“错、忘、漏”的可能性。实现塔台、进近分离运行能有效解决通信波道拥挤、管制负荷大的问题,这对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有序运行有裨益。
2 塔、進分离筹备工作
2.1 可用规章
《民用航空使用空域办法》(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22号)及《民用航空使用空域工作程序》(AP-71TM-74)是中国民航使用空域的有效规章,两部规章均于2004年6月26日生效。
2.2 工作程序[2]
空域使用的基本能工作程序包括采集需求、制定方案、评估方案、上报审批、开展准备、组织实施、反馈控制七个步骤。
在采集需求阶段,空管部门应当对空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研究,收集各相邻管制单位对划设进近管制区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划设进近管制区、实现塔进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编制可研报告。在制定方案阶段,空管部门应当根据采集需求的情况,制订划设进近空域、实现塔进分离的总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确定工作计划和初步的空域建设规划。在评估方案阶段,空管部门应当对方案进行评估,明确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专家意见、评估结果以及从有关部门征求的意见对方案进行调整。方案调整后按照所要求的上报程序进行上报审批。获得划设进近管制区、设立进近管制室(或席位)的批复后,即进入开展准备阶段。在开展准备阶段,空管单位应当根据既定方案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包括设备建设、人员资质建设、手册修订、管制协议修改、人员培训、航行情报资料公布等工作。按照批复要求完成所有筹备工作后,于资料生效时间开始实现塔、进分离运行,在塔、进分离运行后一段时间内,空管部门应当查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并上报工作总结。
2.2 丽江机场塔、进分离筹备情况
丽江机场于2015年12月10日启动了塔进分离工作。但因丽江机场航班架次已于2013年超过36000架次,因此部分工作在项目启动前已提前进行,如甚高频设备的建设、人员资质的获取、周边管制单位意见的采集等等。
2015年12月10日,丽江机场邀请了西南地区管理局、云南监管局、丽江监管局、西南空管局、云南空管分局召开了第一次塔进分离推进工作研讨会。根据丽江机场的实际情况,会上明确了丽江机场塔、进分离的工作目标是划设进近管制区、在塔台设立并运行进近管制席位;同时明确了丽江机场塔进分离的上报工作由西南空管局负责。2015年4月12日,西南地区管理局再次组织召开调研会,会上通过了丽江机场设立进近管制席的实施方案。根據会议要求,丽江机场于4月中旬完善了相关上报资料。
2016年4月21日,丽江机场通过西南空管局上报了划设丽江进近管制区的请示,并将进近管制区划设方案、实施细则、模拟机仿真验证报告、安全评估报告、会议纪要作为附件一并上报。等待批复期间,丽江机场修编了管制运行手册、编写了运行方案。
2016年5月19日,民航局空管局对划设丽江进近管制区的请示进行了批复,批复内容包括丽江机场塔台管制区、丽江进近管制区的范围,丽江进近管制区的呼号、开放时间、管制方式等。批复后,丽江机场完成了人员培训、重新签订了管制协调移交协议。
2016年6月中旬,民航云南监管局、丽江监管局对丽江机场运行进近管制席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按照局方要求,丽江机场完善了相关工作后,向西南管理局、西南空管局上报了运行进近管制的请示并获得了同意。
2016年6月23日,丽江进近管制区启用,丽江进近管制席位开放运行。
3 塔、进分离重要工作项目
在实现塔、进分离的工作中,重点、难点工作项目如下:
一是,要结合自身需求,广泛征求周边管制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就进近管制区的划设范围达成一致意见。丽江机场在制定进近管制区划设方案前,与云南空管分局、云南机场集团机场航务部以及周边的大理机场、泸沽湖机场、香格里拉机场都进行过多次商讨。
二是,设备设施的建设工作需提前开展。塔、进分离工作涉及到通信、监视设备的建设,这些通信、监视设备投资项目的报批程序复杂、实施周期较长,因此需要提前计划、提前审批,否则必然造成整个塔、进分离工作的迟滞不前。
三是,人员的培养和资质的获取需提前开展。实现塔、进分离后,对管制员数量的需求必将增加。由于管制员的培养周期较长,故有塔、进分需求的机场应当提前做好管制员的培养以及管制员资质(进近管制执照)的获取工作。
四是,适时召开相关单位参加的协调会、研讨会、评审会。塔、进分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既需要本单位的全力推进和周边管制单位的配合、更需要监管局、管理局、空管局的大力支持。因此,适时组织相关单位参加的协调会、研讨会、评审会是非常必要的。在某些关键节点,召开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对整个项目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是,运行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运行万无一失。在运行前,管制单位应当完成运行手册的修订、管制协调移交协议的签订、航行情报资料的公布、运行方案的编写及人员培训等工作,试运行阶段可向空管局寻求支援,做好现场运行指导工作,确保运行万无一失。
4 总结
塔、进分离是一项系统工作,丽江机场的塔、进分离工作只完成了第一步,即划设了进近管制区、在塔台设立了进近管制席位。下一步,丽江机场将继续推进实现塔台、进近的物理分离。届时,笔者将继续分享塔、进物理分离的相关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1990年5月26日发布。1994年2月1日第一次修订,1999年7月5日第二次修订,2001年3月19日第三次修订,2007年10月30日第四次修订.
[2]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民用航空使用空域工作程序,2004年6月26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