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勺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必然会有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历史挑战。因此,新时代呼唤创新,社会需要创新,国家更离不开创新。当前,我国科技在体制政策、资源配置、视野格局等方面仍有不适应之处。我们目前的创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在我国科技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矢志不移地自主创新。
创新离不开良好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的市场环境和顺畅的合作环境能够释放科学家们的创新活力,使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去钻研,不至于被繁文缛节所束缚手脚,减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在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某些国家总是把控关键核心技术,跨国公司往往凭借优势市场地位限制创新者进入。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营造良好公平政策环境,利用市场化和技术手段保护和支持本土企业创新,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和财政补贴,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创新离不开科学氛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要营造崇尚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不满足于死读书,读死书,而是敢创新,爱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大力弘扬“牢记使命,争做创新先锋”的观念,让每一个党员干部、科学工作者和企业家以创新为荣,真正把创新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创新更离不开可用之才。“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善于发现、培养、团结、用好、服务人才,着力解决人才的住房、社保、医疗、就业等基本问题。在引进人才的工作中不能简单地采用“一刀切”政策,盲目跟风地大打人才战,而是要在详细了解本地的人才结构、支柱产业后引进最需要、最紧缺的人才,更好地保证今后创新工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此外,我们也不能唯学历论,只看重高学历的人才,还要关注高技术工人,只有集聚多方面的人才,创新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下去。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仍然要迎难而上,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新时代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