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欣 李在权 李在英 吉林省东丰县猴石畜牧兽医站 136303
猪痢疾又被称为血痢,是一种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严重的肠道产染病,大肠黏膜发生坏死性、出现出血性和黏液渗出性(卡他性)炎症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此病只要侵入猪群,就很难彻底消除,仔猪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是一种二类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
猪痢疾的主要传染源为带菌猪和病猪,康复猪可以带菌几个月,病菌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对饮水和饲料造成污染。此病全年都可发生,在刚开始流行时表现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在最后阶段变现为亚急型或慢性型。尤其是在夏天和秋天阴雨潮湿季节发生率极高,所有阶段的猪都可能被感染。哺乳猪发病率较低,2~4月龄的仔猪发病率最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如果过早停药,过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发病,具有较为缓慢的流行经过和较长的持续时间。
将病死猪进行剖检,检查结果表明,大肠是该疾病的病灶部位,特别是结肠部位。大多数病猪肠黏膜肿胀,淋巴滤泡增大,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十分明显,整个肠管为红色。带血的纤维素和黏液覆盖于黏膜表面,肠内物体非常稀薄且柔软,并有组织碎片、血液和黏液[1]。病程漫长,表现为严重的肠壁水肿和坏死性肠炎,黏膜表面存在弥漫性、点状或片状坏死,外观像麸皮样或豆腐渣样,将其拨开可见糜烂面较大。黏膜表面是坏死的主要部位,大肠中存在坏死组织碎片和黏液。小肠和其他脏器的病变不明显,这一特征性病变可以用于区别其他腹泻病。
(1)病原学检查。迅速采集病猪粪便和大肠黏膜制作成涂片,采用自然风干的方式,使用火焰予以有效固定。然后染色镜检,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标本中存在3~5条弯弯曲曲的螺旋体。另外,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存在3条以上完整、行动缓慢的螺旋体。
(2)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同时结合临床体征、流行特征、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1)预防措施。注重饲养管理,对圈舍内外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洁,并将3%~4%的火碱溶液喷洒在地面上,用百毒杀带猪喷雾(1∶500倍稀释溶液)进行全面消毒,每天1次,连续7~10天。同时,在固定时间清洗和消毒饲养工具。使圈舍保持干燥和通风,控制好饲养密度。务必使用优质的全价料喂养猪,不得购买和投放霉变饲料,同时注意合理控制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例如饲料中鱼粉、豆饼、米糠等所占比例不得过高。应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理念,不得引入疫区的种猪。如果需要对种猪予以引入,必须经过2个月的隔离检疫,待确定健康无疫病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此外,要加大防鼠灭虫工作的力度,且无害化处理粪便,并定期处理场区中的饮用水。
(2)治疗。发现猪群中有猪只感染该类疾病,若是在非疫区则全群淘汰是最佳方法。彻底清扫和消毒猪舍,同时开窗2~3个月,其后再将新猪引进无病猪场。运用此方法便可彻底消除该病。若是在疫区则全群淘汰难度较大,应采用药物治疗。
该病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复发率较高。痢菌净的治疗量为每千克体重5mg,2次/天。连续1周。每吨饲料中可混入50g药物,并持续服用1周。值得注意的是,每吨饲料中应混入300g呋喃唑酮药物,连续饲喂14天,预防量为每吨饲料混合100g。采用杆菌肽也有一定的疗效,治疗量为每吨饲料混入500g,连喂21天,预防量是治疗量的一半[2]。针对严重脱水的猪只,可用浓度为5%的糖盐水200~500mL或复方氯化钠在耳根部静脉注射,还可以将适量的维生素B1加入其中。或采用其他药物,如四环素类、泰乐菌素、新霉素、洁霉素等,疗效也较为理想。
猪痢疾的复发率较高,危害严重,所以在生产中要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要加大饲养管理力度,勤打扫圈舍,及时无害化处理粪便,严格遵循消毒制度,保持圈舍通风、干燥,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在固定的时间净化猪群,为猪群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姚维艳.猪痢疾诊断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16(18):25-26.
[2]宿海娟.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治[J].农家致富顾问,2016(2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