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慧
(河池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广西 河池 547000)
胸外科是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的医学学科。此学科主要对食道、肺部、纵隔等器官及组织的病变进行诊断及治疗。近年来,乳腺外科也被归入此学科。患者在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后,受麻醉药物、出血量及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凝血系统应激反应,使其血小板的黏附功能明显增强,因此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刘媛萍[2]的研究表明,对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河池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进行胸外科手术的68例患者。将这6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在研究1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5例;其年龄为32~69岁,平均年龄为(50.51±6.28)岁;其中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有4例,食管癌患者有6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有5例,肺大疱患者有5例,肺癌患者有8例,乳腺癌患者有6例。在研究2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6例;其年龄为30~67岁,平均年龄为(48.54±6.26)岁;其中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有3例,食管癌患者有7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有6例,肺大疱患者4例,肺癌患者有7例,乳腺癌患者有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胸外科手术。同时,对研究1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在患者接受抗凝和溶栓治疗时,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的情况。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3)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4)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5)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在休息时要抬高患肢。6)告知患者要注意保暖。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方法是:1)使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表对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然后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2)对患者进行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护理。⑴使用间断气囊、循序减压弹力袜、静脉泵等肢体被动装置对患者的下肢进行预防性压迫护理,以促进其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防止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1.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护理后,研究1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76%(4/34),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3.53%(25/34)。研究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0/34),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7.06%(33/34)。与研究1组患者相比,研究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低,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更高,P<0.05。⑵将患者的下肢抬高约30°左右,指导其进行足背屈、举腿及膝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训练,以促进其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对处于意识不清状态、无法自行完成主动运动的患者,由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定时对其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进行挤压,以促进其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每天运动3~6次。⑶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3)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⑴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让其保持清淡饮食。⑵告知患者要多食用芹菜、海带、木耳及西红柿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叮嘱其尽量多食用低脂肪的食物。⑶告知患者要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需保持在1500 ml以上,以确保其体内液体量的充足,进而改善其血液的粘稠度。4)对患者进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⑴尽量减少为患者输注抗生素、高渗液体的次数,以免损伤其静脉内膜。⑵尽量缩短为患者使用止血带的时间。⑶减少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穿刺的次数。为需长期接受静脉注射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为发生局部炎症反应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降低其因静脉损伤所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⑷遵医嘱及时为患者补液,以维持其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减少其血液浓缩情况的发生。5)为患者创造干净、整洁和舒适的病房环境。6)帮助患者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以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下肢静脉血栓是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对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优势是:1)通过对患者进行DVT评估,可有针对性地为其进行预防性护理,进而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通过对患者进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可及时纠正其高血压状态及高血糖状态,进而可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通过对患者进行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与研究1组患者相比,研究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低,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更高。这说明,对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